
朗读
1949年2月亚洲体育协会宣告成立,并确定第一届亚运会于1950年新德里举办。其后新德里亚运会组委会迅速成立。但是由于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还未愈合,刚刚独立的印度共和国没有巨大的经济实力来支持亚运会。在这种经济拮据的窘境下,在规定的期限内,亚运会所必需的各项体育设施未能如期完工;组委会在欧洲订购的比赛器材也没能按时发送到新德里。于是,亚洲运动会联合会同意将运动会向后顺延一年至1951年举行。
亚运会简介
首届亚运会当初定于1950年举行,但由于主办国印度在筹备方面的原因,推迟到1951年3月4日-11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为期8天。11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名运动员参加了6个项目的角逐。该届亚运会的口号是“红色太阳”。
赛事文化
会徽
首届亚运会会徽的主体是一个放射出16道火焰光芒的红色太阳,代表了亚洲是世界东方的日出之地,太阳下是11个相连的圆环,代表了该届亚运会的11个参赛国家或地区。
参赛国家
阿富汗、缅甸、锡兰、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日本、尼泊尔、菲律宾、新加坡、泰国
亚运场馆
1951年第1届亚运会的主体育场——戴亚昌德国家体育场是一座位于印度新德里的曲棍球体育场,能容纳2.5万人一同观看比赛,它以印度前曲棍球运动员戴亚昌德而命名。
比赛项目
田径、游泳、足球、自行车、篮球、举重
活跃运动员
来自日本的“亚洲投掷女杰”集“三铁”(铁饼、铅球、链球)金牌于一身。
日本有3名运动员在本届亚运会上被称为“三朵金花”。
印度的帕·罗克被授予“亚洲先生”称号 。
本届亚运会获得金牌最多的运动员是新加坡华裔游泳选手梁水国,共4金(400米、800米、1500米自由泳和4X100米自由泳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