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8月6日清晨,金华港婺城港区罗洋作业区里,货轮整齐停靠在码头泊位,满载中河航运有限公司集装箱的货车在堆场上有序穿梭,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
港口是经济的“晴雨表”。区委八届七次全会以来,婺城以交通大枢纽带动开放大提升,高质量完成公铁水联运、港产城融合两项规划编制,为港口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数据显示,作为浙中地区的海上门户,罗洋作业区今年1—7月完成货物吞吐量达63万吨,同比增长163%。
金华港婺城港区罗洋作业区位于金华市衢江南岸,距离上游的游埠枢纽约3.4公里,距离下游的姚家枢纽约5.9公里,总投资约5.2亿元,建设500吨级内河泊位(水工结构按靠泊1000吨级船舶设计和建设)共8个(其中散杂货泊位4个,多用途泊位4个),设计年吞吐量220万吨。自2023年8月正式开港试运营以来,这里已成为浙江中西部地区货物水路中转的核心节点,承担着金华、衢州等地集装箱、钢材、煤炭、建材等货物的仓储及集疏运功能,为区域物流搭建起高效通道。
“煤炭、粮食、钢材等原材料运输体量大,水运的成本优势太明显了。”金华市罗洋港务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王龚飞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艘船能同时承载1000吨粮食,一辆货车只能运50吨,对不急于短期运达的企业来说,陆运转水运可节约成本三分之一左右。”这一显著优势,让周边多家企业纷纷抛来合作橄榄枝。以中河航运有限公司为例,自2024年9月建立合作以来,已完成3700多个集装箱的吞吐量,合作规模持续扩大。
港口作为物流供应链的重要节点,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至关重要。罗洋作业区周边15公里内有近百家企业,试运行以来,金华市罗洋港务有限公司积极对接周边企业,帮助它们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同时,持续优化港口布局与设施规划,积极参与行业交流会议,与宁波港、乍浦港、济宁港等建立直接联系,形成优势互补的合作格局。今年以来,公司共外出招商23次,洽谈企业220家,签约新客户13家,合作企业总数近50家,航线网络不断织密,现拥有航线20余条,与江苏、安徽、山东、河北、辽宁等8个省份港口保持稳定贸易往来,“老朋友”联系更密,“新朋友”持续增多。
吞吐量攀升的背后,如何将港口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2024年7月,《加快婺城区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措施》正式印发。婺城区围绕提升物流园区规范管理水平、支持物流项目建设、加大物流企业扶持力度、提升企业数字化管理水平、支持水路运输发展、加快农村物流发展、鼓励快递企业做大做强等发布一系列利好政策,为港口经济注入又一针“强心剂”。
与此同时,罗洋作业区正加速推进智慧港口建设。记者了解到,通过罗洋港务生产管理系统,如今,客户可自主在线报船,工作人员能实时掌握船舶到港时间、货物信息,实现装卸作业精准调度。智能化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更提升了作业效率与服务质量,让港口运营更安全、高效。
罗洋作业区的建成,不仅大幅提升了钱塘江航道的集疏运条件,更让浙江中西部地区实现“通江达海”。罗洋作业区建设成效也获得了业内认可:金华市罗洋港务有限公司“罗洋港公铁水联运一体化物流码头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入选“2024铁水联运优秀案例”。公司还荣获第二十二届金轮杯“中国货运服务质量跟踪调查活动-用户满意的集装箱码头”称号。
“当前,我们正积极拓展客户资源,落实港口设备提升,今年将有望完成100万吨货物吞吐。”展望未来,王龚飞表示,罗洋作业区将着力提升港口综合服务水平,持续拓展物流产业链的深度与广度,切实推动港产城融合向纵深发展,助力婺城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