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竹马工作委员会:
您在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区乡村文化建设事业的关注和支持,给出的4点建议很全面,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我区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创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近年来,婺城区聚焦打造“一村一品”“一堂一特色”礼堂品牌,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运营专业化、社会化,切实提升文化空间和文化活动服务效能。探索出“政府政策引导,村集体、村民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创客入驻孵化,市场化运营”的文化礼堂助力乡村共同富裕新模式,通过修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文化乡创、艺术乡建模式以礼堂建设为工作抓手带动乡村文化发展。全区创建省级特色文化礼堂4家,省级金牌五星文化礼堂1家,省智能文化礼堂5家,省级五星文化礼堂20家,安地镇岩头村文产赋能“以堂养堂”模式入选浙江省礼堂高效运行项目。婺城区连续三年在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村文化礼堂)工作晒拼创中位列第一,获得市奖补资金1180万。
二、擦亮人文乡村特色品牌
一是深入落实文化特派员制度。立足文化资源挖掘、文化服务供给、文化产业帮扶,坚持“一村一项目”,稳步推进杨思岭社区艺校、方下店门球、泉口铁店窑等18个特派员文化项目建设,示范带动村社文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推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城乡共享。二是依托“人文乡村”文化共富村品牌,积极引导文化人才入驻乡村开展文化活动,以文化力量推动乡村振兴。雅畈镇汉灶村乡村“艺术+”产业发展探索文化富民相关工作信息,入选《八婺共富》实践创新篇,并获评2024年全省艺术乡建典型案例。岩头村入选省首批人文乡村文化共富村。
三、高效服务文化惠民工程
持续擦亮“我们的”“在身边”等品牌活动,持续深化农村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营改革,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精品打造“星耀婺城”文艺星火赋美工程品牌,常态化街头展演赋美城市气质,组织开展美育课堂、惠民演出和文化讲座等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近千场,服务118万余人。开展“文雅婺风”、“艺”起来体验、“青年夜校”等公益培训、讲座141班次。围绕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庆活动节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婺风宋韵”“乡村春晚”等活动,突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推动基层文化活动开展。深入推进文化活动下乡进村,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参考农民意愿开展娱乐性文化活动,开展送文艺下乡演出。推进农村题材文艺创作,深入挖掘乡土文化魅力,讲好婺城故事、传播婺城声音、树好婺城形象,为乡村振兴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