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2002599184P/2025-53811

  • 文件名称:

    对金华市婺城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第十一团6号建议意见的答复

  • 发布机构:

    婺城区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2025-08-19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对金华市婺城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第十一团6号建议意见的答复

    日期:2025-08-19 11:21:15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华吉琦代表:

    您在金华市婺城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强金华两头乌产业要素保障的意见建议》(第十一团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健全推进机制,提供产业振兴组织保障

    一是建立强化顶层设计。2022年6月市委农办出台《金华两头乌产业振兴行动方案(2022-2025年)》,2024年1月市委市政府出台《金华两头乌和金华火腿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成立市推进金华两头乌和金华火腿产业振兴工作专班,金华两头乌产业振兴组织架构基本建立。浙江省首部畜牧业地方性法规《金华两头乌猪产业发展促进条例》获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通过,于2025年5月1日起实施,《条例》将从保护传承、产业发展、扶持保障等方面,赋能金华两头乌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擦亮金华“两头乌”这张地标金名片。二是全力向上争取资金。2022年争取到金华两头乌猪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农业农村部专项资金450万元;2023年争取中央、省级两头乌补助资金6010万元(其中金华猪1系保种场中央预算内投资1080万元,保种经费260万元,两头乌全品系保种场补助资金3370万元,东阳市两头乌猪产业集聚区项目1300万元);从2021年开始,我市3个保种场每年得到部、省两级160万元保种经费支持。2024年婺城区的金华“两头乌”列入省级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争取省级资金1400万元。三是健全完善政策体系。2023年出台《金华市区支持乡村振兴三十条》,今年4月出台《关于支持金华猪(金华两头乌)和金华火腿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市财政每年安排1530万元以上用于新品种选育、体验馆、专卖店、贷款贴息、精深加工生产线和公共品牌宣传等,金华两头乌产业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四梁八柱”基本形成。同时婺城区与金华开发区制定了相应的现代种业发展政策,扶持金华猪种质资源保护。推进特色种质资源的提纯复壮和扩繁,开展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展示和提纯圃项目建设,对每一个立项项目,给予不超过投资额80%,总额不超过50万元补助。建议中提到的金华两头乌投保问题,在《金华两头乌猪产业发展促进条例》第四章第二十三条已明确:“支持保险机构开发金华两头乌特色保险产品”,下一步婺城区农业农村局将联合开发区农业农村和旅游局,加强与市农业农村局、保险机构的对接,建议由市农业农村局统筹协调,牵头开发两头乌特色保险产品。

    二、发挥科技优势,提升产业发展科技含量

    一是健全保种体系。建成两头乌数字保种库、资源鉴别方法平台(特征SNP库)各1个;建立两头乌冷冻体细胞库1个;建立两头乌冷冻精液库1个。全市现有两头乌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场1家、省级保种场2家、备份场1家,共存栏原种猪600余头。活体保种与冷冻保种、遗传物质保存与数字信息相结合的多元保种体系构建完成。二是做强科创平台。提升“金华市两头乌遗传育种与改良实验室”科创水平,完成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应用2项以上。三是打造专业队伍平台。健全高水平专家智库和技术团队,开展品种改良、品质提升、疫病防控等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

    三、培育主体品牌,推进精深加工补链延链

    一是提升品牌影响力。拓宽销售渠道,两头乌产品已在华润上海区域门店全面上架,实现了高端商超市场“零”的突破;开设专卖店17家,建成美食体验馆2家,实现“零”的突破;形成专卖店(体验馆)、商超、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营销体系。开展宣传活动,近年来开展两头乌“五进”宣传活动30多次,已有采购单位540余家。放大品牌效应,金华两头乌作为浙江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冠名进京高铁品牌专列,被指定为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官方独家供应商;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二批60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浙江3个地理标志入选,金华两头乌猪在列,是全国唯一入选的地方猪种。

    二是持续做好强链补链。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全市建成冷鲜肉分割车间3个、产品加工生产线3条,开发了两头乌包子、粽子、肉麦饼、烤肠等系列产品。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成功打造“熊猫猪猪”国际牧场,推动两头乌与文化、旅游相融合。下一步我区将加快推进两头乌省级“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项目,尽早完成熊猫猪猪肉制品观光工厂项目。

    感谢您对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也希望您今后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