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2002599184P/2025-53188

  • 文件名称:

    婺城区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 发布机构:

    婺城区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2025-06-04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婺城区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日期:2025-06-04 11:15:12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2024年,婺城区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在省、市农业农村部门的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锚定稳产保供、产业升级、“新农人”培育、片区发展等重点领域,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全区农业生产形势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55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全市排名第6、同比去年上升3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4%,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1.9%,均位列全市第二梯队。婺城入选全国仅9家的2024星级“土特产”培育示范区、列为全省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培育试点储备对象,区第一良种场入选第二批省级重点建设国有农场,刘芳艳同志获第六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动物疫病防治员第1名。

    (一)粮食安全有效保障。一是保障粮食供给。早稻种植面积3.32万亩,增幅23.25%,增加数和增幅均为全市第1,单产407.6公斤,比全市平均单产高2.05%,由全市第6跃升至全市第2。小麦种植面积8426.8亩,晚稻种植面积4.9万亩,均超额完成。创建省级水稻千亩方2个、省级双季稻攻关方1个、市级水稻千亩方1个、区级水稻百亩方20个。二是抓好畜牧供应。能繁母猪存栏0.75万头,奶牛存栏0.696万头,家禽存栏30.01万羽,禽蛋产量0.15万吨;两头乌能繁母猪存栏1023头,已完成全年任务(1000头)。三是稳定渔业产业生态养殖。放流各类水生生物共计449万尾,超额完成365万尾鱼苗(种)的考核任务,预计年底前放流各类冬片鱼种9000公斤。四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2024年婺城区石道畈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绿色农田建设项目)建设总面积5487亩,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195.8万元,其中增发国债资金1104万元、省补资金1091.8万元,上级补助资金总额全省位居第2。

    (二)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一是顺利推进农业项目。实施重大项目11个,其中粮食和“土特产”类项目9个,农民共富类项目2个,年度计划投资6.3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8.35亿元,投资完成率131.77%,全市第3。二是做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对标国家级农业产业园,依托国有农场存量74.5亩建设用地和千亩农业用地空间,持续争创农业“双强”集聚区。目前,智慧农业示范园已完工,双龙实验室和种业创新中心已开工建设。三是鼓励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猪、米、花、茶、佛手、蛋鸭、奶业”等具有辨识度的“婺城拾珍”产业。金华两头乌入选首批省级乡村“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两头乌和奶牛全产业链入选全省“土特产”全产业链重点培育名单,冯小鸭和熊猫猪猪庄园入选全省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品牌名单,金婺农业入选首批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名录(全市3家),新增省级数字农业工厂2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数量全市第1。四是加快“新农人”队伍建设。首创“乡创学院”品牌,累计培育“新农人”2700名。成功创建全省首批五星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引进浙大硕士和博士5名。招引耘农“无人机”植保飞防服务企业,引进华南农大博士1名。

    (三)“千万工程”持续提升。一是和美乡村建设步伐加快。本年度已完工5个省级未来乡村,目前待验收。启动新一批省级和美乡村达标村65个,已全部建设完成,实现全区和美乡村覆盖率达50%。第十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重点村莘畈乡祝村村、2个一般村新狮街道高村、白龙桥镇古方村已完工。雅畈镇汉灶村列入全省第十三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建设。二是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同比增幅-1.48%,经营性收入同比增幅9.29%。其中,总收入3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全覆盖;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村占比99.06%,较去年同期增长35个百分点;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75.12%,较去年同期增长17个百分点;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村占比27.7%,较去年同期增长1.88个百分点。三是下山安居创富工程不断推进。推进白龙桥安置小区一期建设,总体已完成进度的97%,预计2025年1月份项目建设基本完工,计划2025年4月份竣工验收启动首批搬迁安置。开展蒋堂二期第三批分房工作,以公寓式安置、分配安置房、货币化安置登封途径为主,完成下山移民搬迁总计37户77人。四是共同富裕举措丰富。出台《乡村经营培育行动实施方案(试行)》(全市首个),启动首批乡村经营培育试点村12个,与创景园林傅强、趣野集施界等青年CEO开展合作。积极探索共富市集发展机制,推动婺城特色生态农产品实现跨区域产销,打造常态化经营共富市集10余处,带动2000余人创业就业。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我局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拉高工作标杆,聚焦缩小“三大差距”,实现“农民+低收入+村集体”全面增收,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3个百分点、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速13%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75%以上,城乡收入倍差缩小值0.06。

    (一)构建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农业功能体系,全力以赴稳产保供。夯实农业生产底线。深入开展粮食安全保障行动,优化粮油生产布局,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达7.5万亩、2.8万吨以上,实现粮食生产“六连增”。完善生猪产能调控,加强茶叶、蔬菜、苗木标准化基地建设,发展“稻渔”、“稻蛙”综合种养,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速达到3.6%,确保重要农产品供应总体稳定。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配合资规部门实施好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计划耕地功能恢复2.8万亩,结合多田套合,开展新建1600亩、改造提升8400亩高标农工作,待上级政策明确后积极跟进、向上对接和项目争取省级以上的高标农田建设项目。完善测报、检测和监管机制。做好水稻病虫害无人机防控作业,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融合发展。高质量完成耕地质量变更调查取样任务等年度监测任务,开展相关试验。依托配方肥补贴推广、飞防补贴,提升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和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

    (二)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全面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打造“一区一园”科创平台。坚持高起点规划,打造以双龙实验室、现代种业创新中心、智慧农业示范园为核心的农业“双强”集聚区和以长山、白龙桥为主区块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特色农业种植面积7900亩(粮食5000亩、苗木1300亩、中药材1000亩、茉莉花500亩、佛手50亩、果蔬50亩),争取农业综合产量提升8%以上。建设“一村一品”特色集群。坚持高品质培育,打造佛手村、桂花村、辣椒村、红美人村、高山蔬菜村、金线莲村和滑翔村、艺术乡建村、婺州窑村、矿山潜水村、舌尖乡愁村等和美乡村20个,招引培育乡村经营业态15个,争取引流消费破千万。塑造“婺城拾珍”特色品牌。坚持高标准打造,推动农产品入户和出海,全省范围内新布局系列体验店5家,好乐耕农事社会化服务延伸至杭州、宁波、温州、台州、衢州等地级市5个,品牌辐射力度进入全省县市区前10。

    (三)培强提质共富产业带,实现城乡融合突破。提升诗画江南和美乡村片区。持续培育罗店大岭、安地岩头、琅琊泉口3个和美乡村先行片区,撬动资金6.6亿元(其中政府投资3000万元),争取于2025年底完成验收大岭、岩头2个特色鲜明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片区,招引乡村经营业态15家以上,和美乡村达标村覆盖率达65%以上。推动南山生态共富大片区串点成线。以南山漫道串联燕语湖、熊猫猪猪、白沙溪、石道畈、南部山区等核心板块,构建“1引擎产业(金华两头乌)+1基础产业(稻米)+N特色产业(果蔬、垂钓、林下经济等)”的高品质产业体系,联动打造以30个行政村为核心、具有农文旅特色的共富合作圈。谋划北山景区化乡村(花园乡村)片区。推进林苗一体改革试点,先行启动北区样板区块220亩建设,改造提升南区“花木之窗”。在新狮板块项目(3721亩)基础上,谋划罗店板块项目(801亩),由大美农业牵头、中国美院设计,引进广东佛山投资商,建设中国首个高端苗木智慧博览园。

    (四)聚焦缩小“三大差距”主线,厚植富民兴村优势。完善农村闲置资产提值机制。新增“飞地抱团”项目3个(高新技术静脉产业基地投资项目-区级、三潭新村会客厅二期项目-安地、异地光伏联建项目-区级),辐射40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村集体收益分红1500万元以上。探索“共富+”发展机制。新建共富市集2个(开罗吉市景区市集-罗店、汉风雅韵文艺市集-雅畈),开展助农共富集市活动10场以上,带动30余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属地农民增收3500元/户。健全“一村一增收”项目机制。打造强村富民项目7个(姜衙村邻里中心项目-竹马、让长村新建便民服务中心项目-白龙桥、泽口村闲置区块修缮项目二期工程-蒋堂、井上村农产品产业楼建设项目-塔石、青草村粽叶种植基地抚育项目-沙畈、潭背村林下药食两用中药材种植及配套设施项目-沙畈、方家村度假中心提升项目-莘畈),带动7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以上/村。

    (五)深化青年入乡改革,实施青创婺城行动。出台系列增量政策。出台婺城农创客“引育用留”全链条政策体系,每年补助资金百万元以上,完善金融、技术、市场等创业增值服务,全力争创省级乡村人才振兴试点县,加快构建婺城乡村人才“四链”融合发展集聚区,争取省级试点。培育高质经营平台。做强一个农创客联合会,重点完善和打造县府里“青农飞地”、双龙实验室(熊猫猪猪国际牧场区域)、“趣野集”人才公社等一批“新农人”集聚平台,县府里申报省级农创客孵化园,联合团委建成“青农飞地”点位10个,举办青年农创项目大赛等品牌活动5场以上。招大引强头部主体。招引上海云间卉谷、意大利万木齐两家花卉苗木领域头部企业,带动林苗产值提级10亿元。招引落地市农科院浙中科创中心项目,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30项以上。招引喜乐策划等“90”后青年经营团队,再打造像小冰岛、鹿女湖的爆款网红打卡空间2家以上。


    附件:

    2024年特色亮点工作表

    序号

    特色亮点工作名称

    特色亮点工作成绩

    1

    国家级(猪伪狂犬病净化场)

    4月25日,美保龙公司获国家级猪伪狂犬病(免疫)净化场授牌,全省首批、全市首家。

    2

    国家级(“土特产”示范区)

    5月12日,2024星级“土特产”培育科技赋能行动启动仪式暨“土特产”大会在河南夏邑举行,婺城区入选2024星级“土特产”培育示范区,全国仅9家,全省2家,全市1家。

    3

    国家级(鸟类环志监测站)

    12月20日,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同意建立“婺城南山鸟类环志监测站”,并将其环志工作纳入全国鸟类环志管理体系。

    4

    国家级(创建项目对接)

    3月3-5日、3月8日,先后赴北京对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建工作。3月15日,经市里推荐,参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项目陈述答辩(省内共7家,分别是宁波海曙区、温州平阳县、湖州安吉县、嘉兴秀洲区、金华婺城区、衢州常山县、丽水庆元县)。5月底,完成南山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综合科考工作。

    5

    国家级(全国技能大赛)

    9月29日,婺城区农业农村局刘芳艳斩获第六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动物疫病防治员竞赛决赛一等奖第一名。

    6

    部级(农产品)

    11月18日,金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选首批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3家。

    7

    省级(考核优秀)

    2月26日,婺城区获评2023年全省林长制考核优秀县,全市排名第2。

    8

    省级(典型案例)

    4月26日,《婺城首创地理标志质押新模式助力金华两头乌和火腿产业高质量发展》案例成功入选全省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典型案例。

    9

    省级(水稻机插试点)

    1月11日,婺城区入选2024年省级水稻机插作业补贴试点区,省补资金60万元,全市两家。

    10

    省级(“土特产”培育试点)

    2月23日,婺城区金华两头乌入选省级“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名单,争取省级资金1000万元。

    11

    省级(浙农英才试点)

    婺城列入浙农英才工作站省级试点,争取省级补助100万元,全市2家。

    12

    省级(试点储备对象)

    7月12日,婺城区入选全省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储备对象,仅次于义乌市。

    13

    省级(座谈会)

    4月24日,全省休闲观光农业行业发展大会暨协会换届大会在婺城召开。

    14

    省级(培训班)

    6月19日—6月21日,全省饲料兽药绿色发展专题培训班在婺城区召开。

    15

    省级(现场会)

    9月6日,全省高山蔬菜新品种推广示范现场会在婺城区盘前村举行。

    16

    省级(博览会)

    11月22日,2024浙江省农业博览会在杭州开幕,婺城区首次以“婺城拾珍”区域公用品牌整体形象参展。熊猫猪猪两头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金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2024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金华市黛巴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2024浙江农业博览会新产品金奖,浙江金佛手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金华市婺城区裕洲家庭农场获得2024浙江农业博览会优质奖。

    17

    省级(农事服务中心)

    5月29日,好乐耕农事服务中心获评“五星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全市首家。

    18

    省级(国有农场)

    10月14日,区第一良种场入选第二批省重点建设国有农场,全市唯一。

    19

    省级(生态农场)

    1月11日,金华金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金华市七彩天宏家庭农场、金华市婺城区裕洲家庭农场等3家农场入选省级生态低碳农场。

    20

    省级(屠宰验收)

    12月15日,婺城企业金华紫兰食品有限公司顺利通过《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省级验收检查,全市首家。

    21

    省级(全产业链)

    3月2日,婺城区生猪、奶牛全产业链列入全省农业全产业链“百链千亿”行动(其中生猪全产业链产值达19.34亿元,奶牛全产业链产值达35亿元)。婺城区两头乌和奶牛全产业链入选浙江省“土特产”全产业链重点培育名单。

    22

    省级(农产品)

    4月19日,箬阳龙珍入选第三批省级名优“土特产”百品榜。

    23

    省级(农产品)

    2月1日,金华市仙源山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有限公司持有商标“仙源山”入选2023年浙江省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品牌名单。

    24

    省级(农产品)

    11月4日,金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冯小鸭”品牌和熊猫猪猪两头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熊猫猪猪庄园”品牌成功入选省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品牌名单。

    25

    省级(农产品)

    11月18日,金华金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金华市仙源山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有限公司入选全省第二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26

    省级(农产品)

    12月18日,浙江东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蒋堂农场入选“2024浙江好草莓”金奖,全市唯一。

    27

    省级(数字工厂)

    12月11日,金华市绿尚谷家庭农场有限公司、金婺蛋鸭数字农场入选2024年省级数字农业工厂。

    28

    省级(产业集聚区)

    婺城区成功争取到2025年省级浙系畜禽产业集聚区项目资金1180万元,全市2家。

    29

    省级(南山自然保护区)

    1月16日,金华婺城南山兽类及鸟类重要栖息地入选全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

    30

    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10月23日,金华三才种业公司、金华市惠家菜篮子工程配送有限公司、金华市味邦食品有限公司、浙江大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金华市香帝食品有限公司、金华美和食品有限公司、浙江天丰生物科学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第十六批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31

    市级(农机推广奖励)

    2023年婺城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增幅3.26%,获得市加快先进实用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奖励资金97.5万元,奖励资金全市最高。

    32

    市级(创业大赛)

    11月21日,金华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农创客专委会成立大会暨婺城区第二届青年农创项目大赛决赛在金华市文化中心举行。

    33

    区级(品牌推广)

    9月6日,依托“金轨高铁通”服务,200公斤金华“两头乌”产品搭乘上G178次列车,从金华站发往北京站,是“高铁通+土特产”模式首次应用。

    34

    区级(土特产体验店)

    9月29日上午,“八婺工坊 百镇优选”婺城体验店在古子城正式揭牌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