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2024年,婺城区卫健局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全区发展大局,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践行初心使命,奋力书写健康婺城发展新篇章。
一、2024年主要工作
(一)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人员力量持续壮大。全系统现有在岗人员1205人,专业技术队伍规模达到957人,高级职称占比由12.05%提升至13.17%,形成正高14人、副高112人、中级402人的金字塔结构。二是人员结构持续优化。招聘考试录用事业干部36人,定向生分配录用事业干部9人,共45人,系统内40周岁以下人员比例由16.8%提升到22.6%。三是人员进修持续开展。以“万医进修”活动为载体,借助急转轮训、模块化培训等工作模式,累计分类分层培养医技人员298名,助推我区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全面提升。
(二)基础提升取得新成效。一是基建项目稳步推进。2020年以来,我区科学布局卫生健康领域重大建设项目,累计实施10个重点工程,规划总投资达22.01亿元,有序推进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二是基本医疗稳步提升。大力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白龙桥镇中心卫生院等7家基层医疗机构被评为“2024年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级推荐标准”;新建政府办村级站(室)25家,累计62家,政府办率较去年增长13.54%。三是基本公卫稳步提质。在市级公共卫生服务技能竞赛中斩获团体一等奖等8个奖项,4人获市级“金蓝领”称号,1人获省级个人三等奖;组建100余个家庭医生团队,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过程,2024年预签约20.22万人,签约服务满意率达到98.3%。
(三)集团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强化管理步调一致。按照“1+3”发展体系(1家综合医院—区人民医院、3家重点卫生院—白龙桥、雅畈、罗店),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成立集团工作部,有效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整体能力,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分工协作。二是共享资源凝聚合力。整合集团内部资源,全面推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三是上修下沉紧密联动。依托集团平台,累计开展培训100余场,完成4期202人的模块化培训,全年下派医护人员1345人次。
(四)亮点打造取得新成效。一是照护服务模式创新。出台《金华市婺城区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认定与补助管理办法(试行)》,打造柳湖托育园“嵌入式”服务样板和城西街道特殊儿童照护驿站,其创新模式获省政协成岳冲、陈擎苍副主席等省市领导多次调研肯定。二是计生家庭服务创新。顺利承接中计协“暖心家园”项目,加快建立健全精神慰藉、走访慰问、志愿服务和保险保障四位一体机制,面向全区278户计生特殊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暖心服务。三是行业监管手段创新。运用物联网、射频识别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全区18家基层医疗机构、88家口腔诊疗机构、12家宾馆酒店(市政府接待单位)实现100%覆盖,覆盖75%游泳场所(9家)、78.43%社会办医疗机构(160家),为市场主体纠错减负,帮助企业避免行政处罚251.6万元。2022-2024年实现全省卫生行政执法效能监测连续三年满分,位居全省第一。
二、2025年工作谋划
(一)加快公立医院能力提升。区人民医院:全面参照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创建标准,实施“提能提档”行动(提升医院能力和医院等级),医院层面每周研判分析,局层面每月监测重点任务进度和重点指标完成情况,区层面每两个月由分管区领导召开专题推进会,进一步补齐短板;加快二期改扩建工程投入使用,推进学科建设、信息平台建设。区妇幼保健院:做好全区妇女儿童卫生保健项目管理,推进婺城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将妇产科医疗业务与区人民医院进行整合,实现降本增效;探索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孕产康一体化服务中心。区中医医院:探索合作办医模式,强化医疗队伍、重点学科等要素保障,实现更高水平运营发展。区康复医院:立足医疗康养融合医院定位,探索打造“医养一体”模式。
(二)加快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整体能力提升。区人民医院: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估相关指标达到优秀等次,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省内排名逐年进位;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合作创建结石病治疗省级重点专科,打造品牌学科。白龙桥、雅畈、罗店3家重点卫生院:门诊和住院病种数同比提升,达到200个和100个以上,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水平。其他卫生院:实施“一院一品”工程,城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康复科、竹马乡卫生院小外科、白龙桥镇中心卫生院儿童保健科、乾西乡卫生院中医全科、安地镇卫生院中医康复科、罗店镇中心卫生院中医全科通过市级评审,实现市级基层特色专科30%覆盖。对于莘畈、塔石、箬阳、沙畈四家山区卫生院,安排专家团队巡诊、义诊,通过资源下沉及精准帮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政府办村级站(室):改造提升20家村卫生室、服务站,改善农村和偏远山区医疗服务供给,实现全区政府办村级站(室)数字心电仪配置全覆盖。
(三)加快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一是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依托市中医院成立中医药推广应用中心,制定中医药适宜技术下基层助力健康乡村建设工作方案,对接市中医联盟,建设3家旗舰中医馆和3家中医阁。二是持续提升基本公卫服务水平。做好重点人群疾病筛查、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费接种、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等民生实事,拓展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健康服务内容,推进体重管理年活动,不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三是持续提升“一老一小”健康服务水平。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培育1家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市第五医院康复分院),联合民政等部门,增加1家公办医养结合机构、3个提供安宁疗护服务机构、20张安宁疗护床位;统筹公办和民办托育服务融合发展,实现每千人托位数达到4.5个,做优城乡社区“15分钟托育服务圈”,争创省级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