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晚vs睡得少,哪个危害更大?这些办法让孩子的睡眠回归“黄金标准”→

日期:2025-04-29 14:47:45 来源:​金华教育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优质的睡眠对身体而言

是一个重要的修复过程

大家都知道熬夜的危害

那睡得晚和睡得少

究竟哪个对身体的伤害大?

又该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一起来看

01

熬夜的伤害不可逆

■ 熬一次夜,炎症水平就会上升

研究显示,人体内的“单核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仅仅一次熬夜不睡,就会影响改变“单核细胞”的特征,并加剧身体的炎症反应。

好好睡觉,就是在帮身体抗炎。慢性低度炎症难以被人察觉,而且也并不易通过常规体检发现,好似健康的“隐形杀手”。长期如此,必然会给器官组织带来损伤,引发疾病。

■ 脂肪代谢、血糖调节异常

经常熬夜的人晚上易饿,频繁进食会导致脂肪代谢异常,胰岛素分泌异常进而使血糖异常,增加空腹血糖增高的风险,也会提高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概率。经常熬夜还可能使血压升高,从波动性高血压发展为持续性高血压。

■ 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

正常情况下,白天学习的信息需靠睡眠形成长期记忆。经常熬夜剥夺前半夜睡眠,会使记忆能力下降,信息难以储存,大脑反应速度变慢,注意力不集中,最终导致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

02

睡得晚和睡得少

哪个伤害大?

如果把人体比作充电池——

■ 睡得晚如同耗电到只剩一格才充电,还过度充电;

■ 睡得少则像每次只充一点电。

这两种方式对身体都有伤害,最好的方式是保持一段时间耗电状态,到规定时间,电量剩20%左右开始充电,充6—8小时就拔掉。

■ 睡得少(<6小时/天)

短期伤害:记忆力、注意力下降,情绪焦躁,免疫力下降。

长期伤害:脑细胞加速退化,肥胖、高血压、心脏病风险增加。

■ 睡得晚(凌晨后入睡)

短期伤害:生物钟紊乱,情绪烦躁、低落,胃肠功能紊乱。

长期伤害:患癌风险、糖尿病风险增加,抑郁症/焦虑症发病率增加。

熬夜后,这样补觉比熬夜伤害还大——

■ 过度补觉:周末睡12小时甚至24小时,打乱人体正常生物钟,还会影响内分泌、代谢和消化。

■ 白天长时间补觉:白天晒不到太阳,睡足后晚上更难入睡,导致昼夜节律紊乱。

■ 不规律补觉:白天上班时断断续续补觉,大脑易处于亢奋状态,增加焦虑和抑郁风险。

03

合理的补觉方式

■ 选择合适时间段

在22:00到7:00这个正常睡眠时间段补觉,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延长睡眠时间。

■ 白天小睡适度

白天可小睡一会儿,如13:00到15:00间睡30~45分钟恢复精力,不建议超过1小时。

■ 有计划补觉

工作日缺觉的话,可周末适当多睡1~2小时,按此节奏每周进行。

睡眠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至关重要,睡眠不足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如身高受限、免疫力下降、认知损伤,以及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不少家长表示自家孩子也常会有睡眠障碍,如何发现?怎样科学干预?接着往下看——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

睡眠障碍预警信号

■ 学龄前儿童:频繁夜惊、入睡时间超40分钟、白天异常暴躁、易激惹易生气等。

■ 小学生:晨起困难、日间频繁打盹、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低。

■ 青少年:周末补觉超3小时、昼夜节律紊乱、情绪低落、动力不足等,也有些孩子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头痛、腹痛等躯体症状。

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睡眠问题

并尽早干预

■ 家庭

家长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重视孩子的情绪及睡眠,注意和孩子的沟通。可采用90分钟睡前程序:关闭电子设备,用温水泡脚、亲子阅读(儿童)或沟通(青少年)替代屏幕蓝光,引导孩子用正念冥想等方式助眠。起床时建议使用“3-2-1起床法”:醒后3次深呼吸→2分钟伸展→1杯温水,逐步唤醒身体。

■ 环境

打造“睡眠友好型”空间和环境。比如,将卧室温度控制在18~20摄氏度、湿度在50%~60%、噪音<30分贝,并选用遮光效果好的窗帘和符合脊柱曲线的床垫。

■ 数字化管理

对于有睡眠障碍的儿童青少年,家长可通过睡眠监测记录孩子的睡眠结构;建立睡眠日志,量化孩子的入睡时间、觉醒次数和晨起清醒度。

■ 饮食

合理饮食可给睡眠“添砖加瓦”。晚餐加入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鸡胸肉、香蕉、牛奶等,睡前避免摄入咖啡因(奶茶、巧克力等)和过多饮用水,补充维生素D3,有助调节睡眠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