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2MB1940352B/2025-52936

  • 文件名称: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 发布机构:

    婺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 成文日期:

    2025-04-28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日期:2025-04-28 15:15:02 来源: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2024年,婺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以思想政治引领、服务保障提升、就业创业帮扶、双拥共建提质为抓手,开拓创新、勤廉并重,全面推进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黄泥岭双拥社区建设经验被中央军委领导批示,相关报道被《中国双拥》杂志刊登,婺城拥军工作经验被《浙江日报》报道。

    一、2024年工作成效

    (一)强化思政引领,凝聚退役军人团结奋进力量。一是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以逐章领学、授课辅导、个人自学和集体研讨等方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10次。组织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干部,赴蒋堂镇开化村参观莲廉文化馆、义乌李祖村、廉政教育基地等地研学,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动能。二是深化红色文化宣教。精心打造“红色宣讲进校园”“上好退役第一课”“老兵送新兵”“思政课堂进夏令营”四大主题宣讲活动,丰富“婺城红色老兵”宣讲品牌内涵,“婺城红色老兵”宣讲团已开展主题宣讲30余场次,受众1000余人,推动红色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三是不断浓厚尊崇氛围。为12名优秀退役军人拍摄宣传视频,并在全区宣传推广。常态化开展送喜报扬尊崇活动,送出各类喜报66次,举办“军功荣耀·激励新程”婺城区2023年度立功军人家庭喜报集中送达仪式暨新兵欢送仪式被退役军人事务部官网、央视新闻端、中国民兵、钱江兵事、浙江征兵等媒体报道。

    (二)强化共同富裕,提高退役军人安置工作质效。一是创新军人退役“一件事”办理模式。整合优化服务流程,将返乡欢迎、退役招聘、政策解读、保密教育等内容归集入退役“一件事”,联办事项拓展至18件,单人退役报到时间从2个小时缩短到30分钟,已完成春秋季退役报到90人。二是搭建就业创业智能服务平台。以市本级首家区级戎创中心和四个军创园为支撑,开发就业“精准智供”服务平台,实现退役军人需求与就业岗位精准匹配。已更新企业24家,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服务退役军人就业1600余人次。选送的退役军人创业项目参加第三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与产业创新大赛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郭国松副厅长和丁国胜副厅长先后赴婺城调研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和服务站建设工作,对工作成效都给予肯定。三是打造移交安置工作亮点成效。进一步完善待安置期服务管理“九个一”做法和移交安置服务管理延伸“一前置五到位”做法,获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领导调研肯定。完成28名转业军人报到、组织关系接转和落户等工作,安置计划数、事业编比例等走在全市前列。

    (三)强化优抚关爱,提升烈士纪念褒扬工作水平。一是落实各项优待政策。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各类优抚资金,发放定期抚恤和补助3032万元,上半年义务兵优待金和入伍大学生一次性奖励金880余万元。全面梳理和核实优抚对象,对3381名优抚对象进行年度确认,完成185名现役义务兵父母和享受定期抚恤的烈属健康体检。完成60周岁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审核124人。二是推进纪念褒扬工作。将全区20处烈士纪念设施监控全部接入公安雪亮工程,实现烈士纪念设施数字化管理。投资400余万元,提升改造琅琊烈士陵园。开展“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开展祭扫活动30余场、参与人数5000余人次。中央电视台追光者栏目对我区多名烈属进行了专题报道。

    (四)强化服务提质,完善退役军人保障工作格局。一是引导退役军人作用发挥。充分发挥“兵支书”在基层治理中的“头雁”作用,鼓励“兵支书”以身作则,冲锋在前,成为基层治理的标杆和榜样。目前共有34名“兵支书”、154名“兵委员”成为村社中坚力量,887名退役军人常态开展基层治理。二是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全力打造“婺城老兵”志愿品牌,完善“婺城蓝天救援队”“马奶奶拥军服务队”“雷锋志愿服务队”等165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开展国防教育、抢险救灾、防汛演练、文明城市创建、安全隐患排查等志愿服务活动约800余场次。今年举办的“应急使命·2024”救援演习共有200余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参与。

    (五)强化军民共建,打造“崇军婺城”拥军品牌。一是军政军民团结不断提升。常态做好春节慰问工作,共计慰问驻婺部队11支,累计赠送各类物资约52万元,协调落实驻婺部队提报事项11件。牵头94981部队与罗店镇盘前村签署双拥共建协议,部队山楂拥政爱民服务队开展爱民服务2次。扎实做好国防教育副校长等新时代军民共建活动,今年以来开展了172余场活动,其中站前小学与小白杨哨所共上开学第一课被人民网、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官网刊登。联合96717部队为108对新人举办集体婚礼,联合73132部队举办军地联谊相亲活动,共有85对军地青年参加。军地共建“英雄书屋”9月份在金华之光落成。二是社会拥军影响不断提升。建好建强区爱国拥军联合会,开展“邮政杯双拥情军歌大赛”、“情系边海防”中秋慰问活动及军嫂插花等活动10余场。开展科技、教育、人才、文化、法律拥军活动10余场。深化“百企千店助国防”工程,不断壮大“婺城拥军联盟”,发展师大人家、玳玳花等优质拥军企业、拥军商户50余家。三是双拥创建成效不断提升。持续推进黄泥岭双拥未来社区建设,投入30万元建设五星双拥公园,擦亮婺城双拥金名片。开展“古子城拥军商圈”、金华剪纸博物馆等双拥主题特色阵地建设及周边双拥氛围营造。倾力为103名军人子女提供婺城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优先入学机会,解决入学人数占全市95%以上。市区联动开展“情系军营关爱军属”庆三八、“童心向党 筑梦航天”军娃庆六一关爱军属军娃等活动得到驻婺官兵广泛点赞。加强拥军支前队伍建设,组织21支拥军支前队伍开展应急演练活动4场次,第一时间慰问国家“应急使命·2024”救援演习参演官兵。

    二、存在问题

    当前,我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

    三、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接收安置好、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工作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聚焦新任务,展现新作为,高质量谱写退役军人工作新篇章。

    (一)持续在提高思政引领质效上有新作为。一是深化“砺剑”机关文化品牌。继续开展清廉机关建设,开展“六干”精神岗位大练兵,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纪律严”的退役军人系统过硬队伍。二是深化婺城“红色老兵宣讲”品牌。组织“婺城红色老兵宣讲团”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开展系列思政宣讲活动,在全区营造尊崇氛围。三是深化新媒体融合宣传。拍摄《榜样的力量》典型退役军人专题宣传片5个,深入挖掘“兵支书”、“兵创客”和典型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宣传推广他们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中的先锋引领作用。

    (二)持续在深化就业创业共富上有新作为。一是军人退役“一件事”改革。高效推进军人退役“一件事”改革,打通多窗受理、数据壁垒、信息传输等堵点,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站服务”。二是退役军人教育培训提质。加强与浙师大、金职大、区人才学院等学校机构合作,规范培训组织、考核和跨区域实施。三是退役军人戎创平台升级。发挥区爱国拥军联合会、区零工市场、区人才集团和重点军创企业等社会组织力量,完善戎创服务机制,推进婺城区退役军人就业服务中心建设。

    (三)持续在落实优抚褒扬关爱上有新作为。一是开展系列褒扬优待活动。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全面落实好优抚政策。二是提升烈士纪念设施管护水平。重点做好以琅琊烈士陵园为重点的20处烈士纪念设施日常管护,对5处烈士纪念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挖掘烈士事迹和红色故事,组织开展好清明、9·30等节点的祭扫褒扬工作。

    (四)持续在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上有新作为。一是推进退役军人服务站融合建站。以打造“枫桥式”、“标杆型”服务站为抓手,提档升级融合服务站4家,提升红色服务站1家。二是提升系统工作人员履职能力。以退役军人事务员职业建设为契机,做好300余名区镇村三级服务保障系统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培训。三是维护合法权益化解矛盾纠纷。

    (五)持续在续写双拥工作篇章上有新作为。一是完善双拥工作机制。以全力服务部队备战打仗为主线,健全军地联席会议、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等制度。加强各类拥军支前队伍建设,每年开展1次拥军支前拉动演练,完成军地互办实事10件。二是提升双拥创建成效。加快推进黄泥岭双拥未来社区建设,升级拓展金华高铁站北侧五星双拥公园、铁路文化公园(双拥主题公园)建设。加强武警支队警通连与杨思岭社区、94981部队与盘前村等双拥共建。深化“国防教育副校长”制度,实现辖区43所中小学现役、退役军人“国防教育副校长”全覆盖,加快制度机制形成。常态开展集中立功送喜报、新兵入伍欢送等“军功荣耀 激励新程”系列仪式,营造浓厚拥军崇军氛围。三是浓厚社会化拥军氛围。大力开展科技、教育、人才、文化、法律拥军活动,组建婺城区法律拥军服务队,在驻军部队设立法律拥军服务站,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法律拥军服务。充分发挥区爱国拥军联合会作用,深化“百企千店助国防”工程,发展优质拥军门店100家,在罗店镇、城东街道等推广特色拥军民宿和军人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