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海蜜机械有限公司手动搬运车总装车间技改一条装配流水线,使用过程中转动轴不同心,经常会出现卡死、变速箱滚轮损坏等问题”“明星气门有限公司高频淬火后冷却装置经常卡料,存在火灾隐患问题”……近日,在婺城区劳模工匠助企行暨揭榜挂帅活动中,婺城区总工会发布了一条条企业求助信息,邀请劳模工匠服务队揭榜。
“海蜜机械这个项目我认领了,我们工作室将马上对接企业,争取尽快和企业一起解决项目中的难题。”浙江省杰出工匠、浙江润华机电“省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张小彬主动揭榜。
据悉,近年来,婺城区总工会精选57名劳模工匠组建9支劳模工匠技术志愿服务队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通过“企业点单、劳模工匠接单、工会送菜”的精准服务机制,收集企业“需求、问题、成果”三张清单,覆盖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链,形成跨行业、跨领域的技术攻关合力。
“我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已有24年,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技术攻关对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浙江工匠、浙江维力塑胶有限公司工模部经理贾慧敏也是助企服务队的一员。去年,他带领团队为威达日化包装公司解决厚壁双色模生产技术难题,助力企业签下700万元订单并节约50万元成本,技术帮扶成效明显。
针对单一工种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婺城区劳模工匠助企服务队以“专业交叉、技能互补”为原则开展联合攻关。浙江工匠、浙江八达电子仪表有限公司徐良凯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为婺城区交投航运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安全生产等相关业务实践培训,提高电站检修员工技能水平、保障电站设备可靠运行和安全生产。
“劳模工匠化身技术导师,为企业生产一线传经送宝,着力解决了一些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面临的‘卡脖子’难题。”婺城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朱菊香说。据介绍,目前,服务队创新“三库联动”工作法,即建立涵盖56名专家的“人才智库”,收录企业技术需求的“问题数据库”,形成典型案例的“解决方案库”,并及时协调经信、科技等涉企部门协同作战,确保服务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攻关”。一位企业负责人也因此感慨:“过去遇到技术难题只能四处求援,现在服务队带着方案上门,就像请到了全天候技术顾问,提升了企业的发展信心。”
不仅如此,依托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婺城加快企业技能人才的培育,努力满足企业对“高精尖”人才的需求。成立于2018年由张小彬领衔的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现有技师骨干成员11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技师2人。公司技工人才队伍占比也从27%提升到46%,近年来攻克技术创新2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由工作室开发的电机内嵌手电绞盘一体机,全面提升了设备在故障、断电和极限环境下的牵引功能,为企业创收3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