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2024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沙畈乡紧紧围绕“一带七心”发展战略和“项目提速提质年”行动部署,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围绕“三色沙畈”发展布局,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凝心聚力强党建,作风建设谱新篇
深学细悟,夯实主阵地。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充分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集中专题学习等,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覆盖党员干部人数1200余人次,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专题等培训活动9次,全年发展党员8名,排摸本地优秀人才21人,吸引3名青年回乡创业,不断强化基层战斗堡垒。立心立魄,唱响主旋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积极开展正向宣传,今年共刊出各类新闻报道180余篇,其中市级媒体60余篇,省级以上主流媒体12篇,学习强国4篇。从严治党,严明主基调。开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专项监督检查15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8个。加大案件查处力度,2024年共受理信访举报2件,处置问题线索4件,立案审查共立案6件,办结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人,开除党籍2人,警告处分3人,严重警告1人,运用“四种形态”处理党员干部63人次。
(二)破难攻坚强产业,经济跃升拓新局
对标一流,各项指标争先进位。前三季度建安工程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总产值和农林牧渔核心指标4项指标3项总量排名小组第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新入库一个,投资总额达2000万元。多种方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全乡17个行政村提前100%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11月底,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全覆盖,50万元以上达10个,100万元以上1个。项目引领,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主动向上争取项目,全年累计实施各类项目18个,其中中央、省市项目4个。利用中央补助资金建设红色文化中心,为银坑研学产业扩容。完成沙畈乡共富服务中心稻米烘干加工基地项目,解决全乡2200余亩耕地的农事生产及其他产业种植基地的冷藏、仓储需求。完成停久村农林产业基地及配套设施项目,盘活停久村及周边村庄茶园700余亩。完成辽头村康养中心项目,并招引资发集团作为投资主体打造三湾里项目。产业创新,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建设高儒村50余亩、青草村1000余亩的粽叶栽种与抚育基地,招引经营主体入驻建成粽子初加工基地,成立婺城区农合联箬叶产业分会,推动粽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推动辽头村做强夏聊生态营地,店边村新建采摘、研学生态营地,青草村新建“陪家人”垂钓生态营地,带动全乡农文旅产业振兴。
(三)民生为本强保障,实事为基创新绩
推进民生项目解民忧,顺利推进实施2024年婺城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婺城区2024年乡镇通三级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开展千万亩森林质量提升,申报中幼林抚育2800亩;对接能源工作任务落实,在周村、皂里村共完成10个充电桩的安装运营;实施银坑村生态公墓项目并启动中央环保督查涉及银坑坟墓乱葬整改搬迁工作。服务民生实事暖民心,全年共修缮低收入农户危旧房5户;乡民政服务站开展关爱老人、益童成长等各类志愿活动46场,服务各类人群1334人次,链接资源价值45409元,各级媒体报道10次;乡残联为重度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20余次,为残疾学生及残疾困难家庭子女提供教育补助19人次;及时改造提升污水终端,全乡56处污水处置终端稳步运行。
(四) 平安建设强合力,基层治理树新风
安全生产明目标、出实效。对照标准顺利通过市级应急消防管理站建设验收。每月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累计排查生产经营单位956次,发现整改消防隐患423项,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应知应会培训48次4500人,指导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应急演练22次214人,办理安全生产精准执法54件,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平安建设筑防线、守底线。建立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8件;组织网格员开展反诈、反邪、禁毒等入户宣传共计3000余人次;全面应用乡镇合法性审查平台,今年以来累计审查重大行政决策事项1项,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合同等13件,切实将合法性审查作为防止行政争议的第一道防线。应急保障强队伍、提能力。沙畈乡应急消防管理站在全区应急消防管理站技能比武大赛中获团体第二名,沙畈乡消防义务队在森林消防技能比武演练取得团体三等奖和优秀风貌奖;全年共3名合格大学毕业生、1名中专生应征入伍,150%超额完成年度征兵任务;民兵比武获得车辆伪装、帐篷搭设两项第二的佳绩。
(五)生态优先强底线,绿色发展绘新图
聚焦生态优势提升,组建以村党员志愿者为核心力量的日常维护劝导队伍,每周联合各线开展执法检查,构建白沙溪流域环保工作的全闭环监管体系,因地制宜制定生态营地经营正负面清单规范管理。聚焦环保督察迎检,做好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针对性开展“沙畈乡迎五一环境卫生大整治”,整治期间清理河道建筑垃圾20余处、清理村内乱堆放等30余处,河道卫生及村庄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升。每月3次开展畜禽养殖场线上线下监管巡查,未发生重大安全事件、养殖回潮情况及重大动物疫情。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下一步,沙畈乡将持续推动“三色沙畈”建设,围绕“111”重点任务、“122”重点方略和“133”重点项目这“三个重点”,推动沙畈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围绕“111 ”(一核心一体系一网络)重点任务,坚持强化党建、服务民生。
“1”一个核心引领: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核心作用。
树牢实诚实干实绩导向。聚焦基层党建,夯实组织基础。以抓思想认识促作风转变,发挥乡村党校“最后一公里”作用,提高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能力。以村级换届为契机,选派年轻干部全程参与村级换届,全方位排摸各村治村人才,吸引适合山区发展的新农人、乡村CEO等人才,为山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聚焦廉政建设,扎实工作作风。推动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发展,通过乡、村两级会议组织廉政学习、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廉政谈话等方式,有效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1”一套体系保障:民生保障与安全发展综合体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主动落实弱势群体各项民生政策,把社保、养老、食安、环保、治安等问题解决好。充分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突出建筑施工、食药安全、防溺水、用火用电用气、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抓紧抓实安全生产。
“1”一张网络覆盖:网格化管理开启基层治理新篇章
以党建引领基层网格精细化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和“六尺巷”工作法,积极探索“党建+网格+N”基层治理模式,发挥多元网格综治力量,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开展反诈、禁毒等宣传活动,多措并举做好反邪教工作,落实精神障碍人员管理服务,严防肇事肇祸。积极培育“绿色+法治”、“红色+法治”普法宣传模式,以点带面打造民主法治助共富示范带。
(二)围绕“122 ”(一主线两基础两平台)重点方略,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
“1”一条主线贯穿:围绕“保护中谋发展、发展中抓保护”这一发展主线。
以强村富民为目标,强攻“三大差距”。学习“港”“廊”“链”主战场先进经验,坚定大抓项目、振兴产业的决心和信心,积极融入南山共富产业带,通过外资招引、项目资金争取、跨区域产业发展等方式为村集体经济提升开源,推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持续增长。
“2”两项基础强化:生态环境与共富机制基础强化
发挥生态环境基础优势:用好“千万工程”这个生动教材,全域持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常态化落实“河长制”责任,新建空气质量监测仪、河道水质传感器等数字化系统,数字赋能放大沙畈山水生态优势。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引导工作,助力南山保护区争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学习碳汇交易有关政策,立足沙畈实际,全面梳理碳源基础,主动对接上级部门,提早谋篇布局,拓展“碳汇+”应用场景,实现绿水青山像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
加强共富机制基础保障:围绕“三色沙畈”发展布局,搭建文旅产业平台和农业发展平台,建立强村公司,带动全乡各村形成发展资源共享、抱团共富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由辽头村、和美村分别带动周边各村,形成金色产业集群发展文旅产业和绿色产业集群发展农业产业,在银坑村、白沙源村形成以“红色研学”+“绿色康养”为主导的块状产业。
“2”两大平台建设:文旅产业与农业发展平台建设
文旅产业平台:进一步迭代发展思路,以银坑村为突破试点,形成红色民宿、红色观光线路、红色文创产品、红色教育实践等红色系列乡村旅游产业,将银坑建设为金华市具有品牌辨识度的国防教育基地,带动全乡文旅产业发展。拓展银坑红色文化、卢文台治水文化、包氏廉政文化等历史人文资源附加值,串联文化地标,形成沙畈文旅文化地图。通过举办婺城西南山区第八届竹文化节、周末村庄集市等活动,提升文化知名度。通过租赁、村企共生等模式盘活闲置农房,破解土地要素制约、拓展乡村运营空间,将闲置农房建成乡村民宿,让乡村居民变身产业股东,通过点亮山区“民宿”经济,打造乡村经济新增长点。
农业发展平台:依托“供富大篷车”打造农业发展平台,推动全乡农业产业链拓展,通过规范化种植、以销定产等,实现“五统一”(种子统一,植保统一,规格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通过办理生产经营许可证,带动“三只蛙”、“青”草鱼、稻蛙米、茶油、茶叶、中草药等多条产业链走向市场,通过美食选拔赛、美食研发赛等活动进行推广宣传,提升曝光率,进一步放大沙畈生态农特产品市场。
(三)围绕“133”(一叶三养三蛙) 重点项目,坚持产业振兴,驱动发展。
一叶:围绕区委“双年”行动要求,以省级乡村振兴试点项目申报助推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以“粽叶研产销孵化中心+粽叶抚育(培育)基地+粽叶三产融合培育项目”三位一体全产业链孵化为抓手,争取省级乡村振兴试点项目。同时,邀请北京大学团委选派调研团队来沙畈开展粽叶课题调研,由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选派团队赴沙畈乡开展全程跟踪性粽叶检测,对标地理标志产品要求,强化区农合联粽叶产业分会和供富大篷车带头作用,打响婺城南山区域粽叶公共品牌。
三养:创新推动沙畈“三养”(养心、养生、养老)经济发展,打造沙畈乡“三养”生态康养综合体。其中,养心板块已与资发集团签约计划投资3000万元打造三湾里项目;养生板块白沙源村集体自筹资金约500万元建设白沙源村康养服务中心项目;养老板块主要计划于“十五五”期间实施周村村和停久村养老服务中心项目等,推动服务老年群体生态养老。
三蛙:争取招引“北蛙(林蛙)南引”项目落地沙畈,重点实施石蛙基地扩建与升级、“稻蛙共生”种养基地的技术提升和产业拓展、新建“北蛙(林蛙)南引”项目等内容,推动石蛙基地、“稻蛙共生”种养基地联动“北蛙(林蛙)南引”项目,携手浙师大打造石蛙、稻蛙、林蛙“三只蛙”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