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MB0W82703B/2025-52694

  • 文件名称:

    区生态环境分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 发布机构:

    婺城生态环境分局

  • 成文日期:

    2025-03-28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区生态环境分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日期:2025-03-28 15:42:22 来源:区生态环境分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2024年,婺城分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省市全会精神,围绕央督迎检整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推动美丽婺城建设,聚力攻坚、奋力突破,持续擦亮美丽婺城生态底色,“五水共治”再夺“大禹鼎”银鼎,生态环境满意度持续提升创新高,婺城元素亮相2024年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学术年会获点赞,成功入选省环境健康友好创新试点名单,白沙溪成功获批全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全市唯一。

    一、2024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平稳推进央督迎检整改。一是高质高效完成三轮央督迎检,建立包保责任制、三色预警制、三单制等创新做法,实现交办信访件总量零增长和“三无一下降”目标,迎检工作获区委区政府集体嘉奖,2名个人作为个人获行政嘉奖。二是有力有序推进交办问题整改,37件交办信访件整改完成率97.3%,排名全市第1。乾西乡工贸地块污染问题,总体风险可控,已完成清理修复方案编制,待常务会审议后启动现场清理修复。

    (二)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一是全力推进治气攻坚。深入开展扬尘攻坚战、秸秆焚烧歼灭战、污染精准溯源战和突出问题整治战四大行动,全力扭转变差趋势,1-11月,PM2.5平均浓度26.5μg/m3,全市第8。省下达我区涉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共62个任务全部完成。推动婺城建立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明确《婺城区常态化推进秸秆禁烧工作要求》,秸秆禁烧工作实现常态长效,有效遏增量控总量。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力保障交接断面水质稳定,全面履行水质监测预警职责,“一点一策”推动金华江沿线水域排查、整治。全面推动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工作,排查村级以上河道51条494.1公里,各类排污口2335个,48个问题排口建立入河排污口“一口一档”名录清单,并积极推动整改,已完成整治16个。持续巩固全域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开展全域黑臭水体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积极指导推进洪源溪反黑反臭风险点位治理。三是持续推进净土清废工作。纵深推进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完成“两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1个,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持续推广“金华工业固废一件事”在线管理平台应用,涉废企业在线注册达800余家,危险废物实现100%无害化处置。四是稳步构建噪声污染防治体系。制定《婺城区2024年噪声污染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积极推动各部门协同治理。依法将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管理,推动61家企业申请取得噪声排污许可,覆盖率52.6%。启动实施“宁静小区”创建项目,推动白龙桥镇、新狮街道4个小区基本完成创建,全区声环境功能区昼夜间达标率稳中向好,2024年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100%。

    (三)全力推进美丽婺城建设。一是申报备案国家级。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各项创建指标基本达到国家级指标要求,已完成申报相关工作并完成省级备案。二是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推动开展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工作,已完成现场评估,获专家组充分肯定。受邀参加生态环境部政研中心主办的2024年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学术年会,并作交流发言。三是充分挖掘生物多样性特色。谋划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婺城品牌,发布婺城首条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研学路线-“美丽婺城生物探索”研学游,结合六五环境日、暑期自然笔记大赛广泛宣传。境内发现中华穿山甲、白颈长尾雉、豹猫等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多次亮相央媒、省媒,全年发布各类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稿件100余篇,其中央视报道8篇次、浙江卫视2篇次、《中国环境报》2篇次。

    (四)重视推进环境治理改革。一是积极争创环境健康友好创新区,探索实施环境健康管理全流程服务,成功入选2024年全省第二批省级环境健康友好创新试点名单,启动编制创建方案,推动实施环境健康体检站乡镇试点。二是积极推广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减轻企业环境风险,推广完成环责险签约30家,超额完成市里下达任务,进一步促使企业加强化环境风险管理。三是持续践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金华市婺城区徐某某等人非法倾倒污泥污染土壤生态环境生态损害赔偿案》入选省生态环境厅、省检察院联合首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全市仅2例。全年共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8件,办结7件,启动索赔11.17万元。

    (五)持续筑牢生态环境安全防线。一是从严从实持续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深入实施“百日攻坚”“绿剑”“双随机”等系列环保专项行动,全区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18件,处罚125.964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件,刑事拘留1人。全力维护环境领域社会稳定,全年受理环境信访103件,同比下降41.8%,降幅排名全市第一。二是宽严相济不断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企一册”帮扶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探索实施环保用电监管系统建设,完成164个重点排污企业点位安装在线监控系统,有效破解我区涉气企业环保治理设施运行监管难题。给予企业更多容错支持和发展空间,执法监管刚柔并济,办理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案件7起,为企业免除罚款75.3万余元。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高效服务切实做好环评审批及排污许可核发等工作,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报告89个,其中报告书项目3个,报告表项目86个,项目总投资50.82亿元,其中环保投资9633.8万元。深化环境准入改革,成功指导企业富余排污权跨区转让29笔,成交笔数全市第一。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改革突破,攻坚突破,积极推进“1133”行动(即围绕一个载体、推进一项改革、聚焦三方面突出问题,做好三方面重点工作),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持续擦亮美丽婺城生态底色。

    (一)聚焦一个载体,全力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区。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激活区域生态竞争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对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规程和指标要求,系统梳理我区创建指标,分析研判指标数据,紧盯问题开展集中攻坚补齐指标短板,力争2025年,确保2026年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二)依托一项改革试点,探索实施环境友好创建新区建设。以省级环境健康友好创新区建设为突破口,重点实施试点政策创新、管理平台搭建、产业融合发展、居民素养提升等任务,努力打造“一个办法、一个指南、一支队伍、一个平台、一个场景、一批阵地”等“六个一”标志性成果,力争2026年创建环境健康友好创新区。

    (三)聚焦三方面突出问题,做好三方面重点工作。

    1.聚焦环境质量提质进位,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强化治气攻坚。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突出精准管控、科学管控,严格秸秆、扬尘、油烟、移动源等各类污染源管控,积极推进工程、结构、管理三大减排行动,全力落实污染天气应对各项措施,确保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是深化治水长效。锚定“优Ⅲ灭Ⅴ”目标,聚焦8个市级以上断面和64个区级断面水质,强化水质监测、预警,“一点一策”精准溯源,科学指导问题点位治理。全力推动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做好断面水断监测预警,积极申报白沙溪创建国家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全力助夺“大禹鼎”金鼎。三是推进土废治理。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推进“无废城市”创建,持续推动“无废城市”细胞建设,力争2025年创建省级三星“无废城市”。

    2.聚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力推进督察暗访问题整改。围绕第三轮央督交办问题,全力推进1个个性问题、9个共性问题整改,确保按时序进度完成整改销号。加快推进37件信访件整改销号,常态开展信访件整改情况“回头看”,确保高标整改不反弹。

    3.聚焦生态领域改革攻坚,着力打造标志性成果。一是谋划生物多样性品牌打造。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优化提升项目,启动编制《婺城区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优化提升方案》,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持续巩固提升星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创建成果,打造一批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生物多样性友好单元。二是探索培育EOD项目。积极对接区城投长湖湾生态治理项目,争取入选至少1个以上EOD项目,助推生态“红利”转变为民生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