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2MB1021858T/2025-52699

  • 文件名称:

    金华市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 发布机构:

    婺城区综合执法局

  • 成文日期:

    2025-03-28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金华市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日期:2025-03-28 16:15:21 来源: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2024年,我区执法改革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获评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表彰荣誉4项,在教育部、司法部以及省、市执法改革会议上作交流发言4次,改革经验做法22次在国家和省市平台刊发推广。7月,婺城区“县属乡用”分级分类考核试点成效得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尧祥充分肯定。8月,高书记在全市改革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我区行政执法指挥体系建设工作得到市委书记朱重烈、省司法厅厅长王中毅充分肯定。9月,作为唯一县级代表在全国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立合作机制试点工作调研座谈总结推进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婺城“三色预警”机制、行政监督和执纪监督衔接得到司法部孔祥泉局长充分肯定。城中中队获评全省“枫桥式”综合执法队。

    一、2024年主要工作

    (一)高效推进执法改革,助推体系机制更趋完善

    一是立足顶层设计,构建上下一体高效推进机制。完善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党委组织部长和政府分管领导“双牵头”的改革推进机制,推动召开全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进会,区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执法改革工作报告,改革工作连续4年纳入婺城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区执法办常态运用“三书一函”、约谈提醒等机制,强化对改革工作跟踪问效,及时牵头破解涉行政执法风险隐患和职责争议,切实形成横向部门高效协同、纵向区乡一体贯通改革合力。今年以来,区领导批示改革工作21次、召开相关会议6次,区执法办制发执法报告书8份、风险提示函61份、执法建议书15份。

    二是一体统筹调度,建强高效联动执法指挥体系。全面建强区级行政执法指挥中心(数字执法指挥中心),制定出台“三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三色预警”、职责争议、会商研判、部门联席、流转督办等日常运行机制。加快协同指挥应用迭代升级,统筹“1+4”执法部门、17个镇街执法队626人及各类执法终端860台,统一纳入区级行政执法指挥体系,实现全区执法力量一体指挥调度。探索建立紧急事件快速指挥支援机制,积极参与和承接市区两级重大活动保障,2024年共发起“一键调度”演练296次,接处警22842件,同比上升4.52%,办结率达100%。

    三是突出有效整合,赋权镇街一支队伍高效执法。全面开展赋权事项动态调整,召开贯彻实施赋权乡镇(街道)执法事项部署会,对乡镇街道执法事项分类赋权、动态调整,实现赋权更精准、事项更均衡、结构更合理。深化“县属乡用”分级分类考核省级试点,出台综合行政执法队制度3项,赋予镇街指挥协调权、管理考核权、推荐提名权、反向否决权“四权”,确保“一支队伍”攥指成拳。组织镇街执法人员参与赋权事项系列培训、“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能力提升班等培训,有效提升基层镇街执法办案和事项承接能力,镇街处罚办案量占比从2023年的21.3%提升至32.4%。

    (二)聚力提升执法质效,助推营商环境更加优质 

    一是全程强化执法环节管控。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3项制度,出台和完善3项规范性制度,打造涉企公平竞争市场体系。围绕解决办案争议、破解办案难点,制发法制意见书5份。制定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办案指引及领域下放执法指引模板12个,更新汇编《综合行政执法管理领域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汇编(2024版)》,编制8个领域执法效能分析报告。

    二是全域规范涉企执法检查。按照“有计划应统筹、无计划不检查”统筹精简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全域实施“综合查一次”和“亮码检查”,实现综合监管计划事项覆盖率100%、亮码检查率100%。推进18个执法主体、5个快办处罚事项“简案快办”全覆盖,案件办理期限由原来30天缩短至2天。提炼16个执法监管“一件事”、4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民生实事“一批事”,重点推广10项执法监管“一件事”,其中商业综合体监管“一件事”被纳入省库全省推广。今年以来,全区普通程序“简案快办”479件,开展跨部门“综合查一次”8832次,减少企业干扰数4627次,“综合查一次”占比从2023年的20.4%提升至71.5%。

    三是全量打造执法监督闭环。深入推进“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热线”合作机制司法部试点,梳理形成“三张清单”,打造投诉举报监督应用,全量归集“民呼我为”平台投诉数据,建立19个工作专题词库,构建“推诿扯皮、应转执法未转、案结事未了”3个数字模型,精准甄别应转执法未转事件40件、推诿扯皮事件5件、案结事未了事件85件,按“红黄蓝”三色分级分类预警442次,运用“三书一函”规范执法行为,有效解决企业关心的12类问题。2024年,全区推诿扯皮事件下降50%,群众对行政执法满意率达98.6%,较试点前提升3.6%,真正实现群众诉求“有人管、管得好”,涉执法投诉举报数字化监督项目被列入省委政法委数字法治“一本账S4”。

    四是全面推进执法增值改革。完善商圈执法“蓝次方”服务岗亭建设,探索推行涉行政执法“零次跑”服务,谋划行政许可、指挥协调、普法宣传、政策宣讲等服务端口前移。完善轻微违法行为包容免罚清单,梳理首违免罚事项清单,明确首违免罚适用条件,对“首次违法、违法情节轻微、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涉企处罚案件数量、处罚金额实现双下降(涉企行政处罚案件同比下降8.5%,处罚金额同比下降44.87%),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推行“预约式”指导服务,联合监管部门制定预约检查项目,编制检查场景清单,构建多渠道预约平台,企业按需“预约”,部门按约“响应”。推行以来,已为300余家企业提供指导服务,有效帮助企业消除法律风险点100余处。

    (三)多维强化空间治理,助推城乡风貌更上台阶

    一是有序提升市容环境。常态开展不文明养犬行为专项整治,加大重点路段、重点时段违停整治力度,推进人行道停车泊位应划尽划,开展汛期户外广告排查整治行动,持续开展“门前五包”、流动摊贩日常巡查,全面整治沿街商铺不文明占道行为。今年以来,已收容犬只429只,处置机动车违停15563辆,整改拆除户外广告243.7㎡,查处无证经营254起,清除各类城市“牛皮癣”6.998万处,“门前五包”市级测评中,婺城区获评第一名1次、第二名2次。

    二是全面推进垃圾革命。2024年婺城区40个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3个示范片区创建合格率达100%。城镇范围建成“两定四分”标准投放点627个,占全市投放点总数的7.17%,全区累计建成3.0版砖混式投放点55个,配套大件、装修、园林垃圾投放点139个。农村范围新建高标准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1座、垃圾分类集置站点5座、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网点16个。联合多部门开展12期主题宣传活动663场,我区“全国第二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视频浏览量总计8.63万人次,点赞评论突破8千次。截至12月,已开展重点场景分类指导6785次,发现问题数26299例,整改反馈率100%,涉垃圾分类行政处罚1423起,纠正不分类行为2800余人次。

    三是长效维护生态环境。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做好餐饮油烟整治,对道院塘、三江都荟等重点区域、场所开展联合检查,发现整改涉餐饮油烟问题的经营主体181家。建立完善露天焚烧常态化巡查机制,制止乱焚烧300起(同比减少75%),查处相关案件136起(同比减少53.6%)。做好中央环保督查迎检,多部门联合开展24小时勤务执法检查,重点整治乱设摊位、占道经营、渣土倾运、污水乱排、非法制砂、夜间施工等违法行为,期间主动发现和整改上报行政执法领域问题26个,查办案件113件。

    四是着力强化防违控违。做好“今日聚焦”问题点位调研、“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项目申报验收、“两路两侧”专项检查及数据质量现场核查等省市来婺调研核查工作。做好存量违法建筑处置,录入违建113宗(涉及面积6.8605万㎡),同比减少82%,拆除违建116宗(涉及面积5.5132万㎡),同比减少87%。管好新增违建排查处置,排查处置新增违法建筑11宗(涉及面积0.53㎡),同比增加10%,新增违法建筑处置率保持在95%以上。强化违法建筑治理,重点开展涉安全隐患违法建筑排查处置,拆除安全隐患违法建筑29宗(面积2.34万㎡),同比减少94.22%。

    五是持续守护本质安全。开展瓶装燃气监管“一件事”,打造智慧燃气巡查管理平台,落实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执法常态监管、属地日常监管及部门联动监管等机制,并邀请燃气领域专家重点围绕大型商超、商业综合体、餐饮店等燃气设备开展风险隐患“地毯式”排查,发现和整改问题隐患526个。开展烟花爆竹专项整治,深化与应急、公安等部门协作机制,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储存经营等违法行为,今年已开展联合执法25次,检查点位1029处,收缴烟花爆竹158箱,立案2起。

    (四)持续深化效能革命,助推队伍建设更显活力

    一是以信仰铸魂彰显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作为重要学习内容,2024年通过党组会学习43次、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13次、局务会学习26次,机关支部安排党组书记上党课1期、支部书记上党课1期、分管领导上党课4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12次。认真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机关支部每周安排党员集中学、专项学,2次观看警示教育片,邀请第二派驻纪检监察组专题授课,并赴清廉金华教育基地实场开展警示教育。

    二是以分类考评树立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探索分层分类考核机制,精准区分不同人员“标签”,“分赛道、同标准”纳入考核竞跑。围绕履职重点,细分指标颗粒度,全面量化工作实绩,客观反映履职情况,营造“干在平时、比在平时、优在平时”的工作氛围。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用好“正向激励+反向约束”联动机制,全力纠治“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2024年运用考核选树“执法先锋”88人次,选任中层干部7人,推荐职级晋升3批9人次,辅助队员竞聘技术管理岗28人、调整层级214人,支部吸收入党积极分子3名、发展预备党员1名、预备党员转正1名,面向党委部门推荐交流干部4名,选派“中青班”学习2人、驻村第一书记1人。

    三是以大抓作风厚植廉洁争优的队伍本色。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自查自纠各类问题813个,4次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建立干部廉政档案401份,探索副中队长专职纪检监察模式,严格落实“早点名、晚点评”、饮酒报备等制度,持续加强“八小时外”人员管理,开展日常谈心谈话300余人次、中层干部岗前谈话19人次,节前清廉提醒4次,运用“第一种形态”提醒谈话17人。组织“婺城执法”篮球赛3次,荣获“万步有约”健走暨区第三届减重激励大赛团队一等奖、区婺韵广播体操和电子竞技比赛三等奖,获评三星级“新时代职工之家”,开展各类培训48批次,培训覆盖5200余人次。运用“七张问题清单”主动纳管市级问题2个,且全部完成整改。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区行政执法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金华考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紧扣“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要求,锚定“港”“廊”“链”主战场,以“抓落实”为主题主线,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2025年成熟定型”,持续提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质效,为婺城建设高能级现代化都市核心区做出更大贡献。

    (一)聚焦改革成果品牌化。开展执法改革“回头看”,对照改革国家试点方案,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优化完善改革配套制度,着力破解基层党建、执法保障、镇街“一支队伍”统筹指挥等改革难题。全面总结提炼我区改革经验做法、特色成效,梳理形成更多具有婺城辨识度、有影响力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计划形成“1份改革试点综合报告、1本改革制度汇编、1本改革实践案例、1本改革工作巡礼手册、2本理论研究成果”,系统、全面展示我区改革成果。

    (二)聚焦队伍建设体系化。根据省综合指导办换装工作部署,稳妥有序推进全局执法人员换装,树立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新形象。全员开展执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评选一批“改革先锋”“办案能手”“执法标兵”,建立健全“执法专家库”,探索培训基地、师资、平台的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执法队伍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持续推动“一支队伍管执法”实战实效,结合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动态调整优化乡镇(街道)赋权事项,深入实施《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专职执法员管理使用办法、“县属乡用”行政执法人员分级分类考核、综合执法队党组织建设、指挥调度等制度机制,全力打通镇街“一支队伍”堵点。

    (三)聚焦营商环境更优化。加大助企帮扶力度,开展行政执法质效提升行动。优化服务端,推行“预约式”指导服务,“靶向式”解决企业难题,做好各类项目资金结算,加快已到位财政资金划拨和支付。简化审批端,推行简单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权限下放,提高审批效率。规范监管端,更大力度落实“综合查一次”,全面实施“亮码检查”,确保重复检查扰企问题“零发生”。细化执法端,建立涉企处罚案件报备制度,防止过罚不当、小过重罚等问题发生。完善监督端,深化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热线合作机制,依托数字化监督平台,强化部门间监督协作联动,全量监督行政执法行为,畅通“线上+线下”涉企行政执法诉求反馈“绿色通道”。

    (四)聚焦执法效能最大化。统筹好全区行政检查计划,持续拓展执法监管“一件事”、全面推广“综合查一次”“亮码检查”,深入实施涉企多头重复检查综合治理,全链条规范涉企检查活动、优化检查方式、强化检查监督,力争到2025年6月,涉企多头重复检查综合治理机制基本建成,行政检查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围绕“互动型治理”执法模式,探索行政执法案件回访制度等创新实践,推广信用修复告知书、合规指导建议书与行政处罚决定书“三书同达”,加强罚后联合帮扶整改确保裁量准确、整改有力、帮扶到位,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五)聚焦清廉建设长效化。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抓好执法队伍日常管理,围绕关键岗位、“关键少数”等重点对象及“八小时以外”等重时段,综合运用“‘有感’常规督查+‘无感’技术核查”等手段,定期、不定期开展明查暗访和线索受理,严肃打击“吃拿卡要”“酒驾醉驾”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持之以恒强化队伍正风肃纪。优化完善中队廉政监察员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廉政监察员在廉政风险预防化解、执法人员监督管理、各项制度落地落实等方面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深化“清廉中队”建设,按照“一队一特色、一队一品牌”的标准,提炼基层中队“党建+清廉”执法品牌,着力营造“崇廉、学廉、尚廉、守廉”的清廉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