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2024年,婺城区辖9个街道、9个镇、8个乡(其中4个街道、3个镇、1个乡由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有社区119个、村317个,区域面积1391.24平方千米。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65.83万人,常住人口97.8万人。人均生产总值(常住人口)82546元,增长6.0%。城镇化率为79.8%。全区(含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GDP)804.83亿元,增长6.4%。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7.36、260.11和527.35亿元,分别增长1.1%、7.1%和6.3%。三次产业结构为2.2∶32.3∶65.5。
实现区属(不含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总值(GDP)379.06亿元,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2.29、85.23和281.53亿元,分别增长1.7%、5.2%和6.4%。三次产业结构为3.2∶22.5∶74.3。人均生产总值(常住人口)77915元,增长5.6%。
全区财政总收入62.25亿元,增长6.5%;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25亿元,增长8.1%;全区一般预算支出42.20亿元,下降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012元,增长4.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860元,上升7.6%;其中食品烟酒消费支出12141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40元,增长6.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653元,增长9.8%;其中食品烟酒消费支出7687元,增长10.8%。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78亿元,增长2.1%,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18亿元,增长2.0%。根据粮食监测统计,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93.3公顷,增长7.47%;粮食总产量2.60万吨,增长6.08%。年底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680公顷,下降9.81%。全区油菜籽产量2943.26吨,上升26.6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74万吨,增长5.82%;瓜果类总产量0.94万吨,增长20.24%;园林水果产量0.38万吨,增长9.58%。全年生猪出栏15.48万头,上涨26.7%,年末生猪存栏8.13万头,减少33.96%;家禽出栏22.25万羽,下降24.6%;牛存栏数8674头,降低9.5%,牛奶产量26452.9吨,增长6.49%;淡水产品产量10326吨,减少3.75%。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6.7公顷。
全区工业增加值59.88亿元,增长1.7%,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47.23亿元,增长2.44%;完成销售产值243.52亿元,增长1.77%,工业品产销率为98.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1.12亿元,下降6.88%,占销售产值比重为12.7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8.0亿元,增长0.1%;实现利税总额24.9亿元,增长61.0%;其中利润总额19.0亿元,增长96.0%。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5.37亿元,增长14.5%;实现总产值62.9亿元,增长2.6%;全区建筑施工企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9.4万平方米。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14.06亿元,增长6.1%;利润总额5.71亿元,下降3.3%。
全区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4.1亿元,增长26.1%。其中,项目投资104.1亿元,增长58.3%;房地产开发投资70.0亿元,下降3.2%。项目投资中工业投资32.3亿元,增长66.5%。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亿元,下降10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2.2亿元,增长66.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1.9亿元,增长19.6%。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8亿元,增长3.0%。批发业销售额增长7.6%;零售业销售额增长6.5%;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3.0%;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3.5%。
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66.32亿元,下降1.76%,其中外贸出口额64.39亿元,下降1.67%。实际利用外资2116万美元,下降0.52%。
全区发放低保救助金2550.17万元、特困人员供养补助1287.98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214.9万元、孤儿及困境儿童生活补助164.78万元。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从每月1050元提高至1100元,增幅4.8%。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从每月1578元调整至1660元,增幅5.2%。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7.81万元,救助147人次。与慈善力量有效融合,完成30户低保家庭善居工程改造。
义务教育段改扩建学校2所,新增学位540个,全区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在家长常住地入学率达100%,入读公办学校比例达80%。新增正高级教师7人,省教坛新秀3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高端教育人才保有率全市领先。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面达61.62%,提高超5个百分点,优质园(省二级及以上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面达86.06%,提高近10个百分点,有力促进城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年末全区有职业高中1所,专任教师269人,在校学生3479人;初中19所,专任教师1257人,在校学生16208人;小学24所,专任教师2146人,在校学生36576人;幼儿园70所,专任教师1229人,在园儿童14978人。
全年各类科技立项54项,其中,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31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3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数30家,重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全区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9家。全区专利申请量135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68件,发明专利申请占比34.56%;全区专利授权量186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454件,发明专利授权占比24.29%。
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401家,其中政府举办医疗卫生计生单位27家,包括综合性公立医院3家(区人民医院、区康复医院、区中医医院),监狱医院3家(金华监狱医院、省第二女子监狱医院、省第五监狱医院),基层医疗机构18家(13家乡镇卫生院、5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计生机构3家(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另有延伸(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11家。民营医疗机构38家,其中医院9家、门诊部29家。核定医疗床位1749张,其中政府举办的1199张、社会力量举办的550张。
全年新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3个、城市书房4个、文化驿站1个、乡村博物馆2家。完成文化走亲31场,文艺赋美2435场,送婺剧下乡218场,各类线下文化活动3659场,图书馆到馆人次70.4万,人均接受文化场馆线下服务次数7.95次(比2022年人均2.65人次翻两番)。双龙电站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婺州窑陶瓷、金华火腿入选首批省级非遗工坊;金华核雕等4家入选首批金华市级非遗工坊。
全年全域旅游接待游客1576.74万人次,增长35.4%,文旅项目投资完成率133.04%,市场主体增速22.77%。
新增省级基层体育场地设施11个、“环浙步道”36千米的任务完成率达100%。评选3A级体育社会组织8个、5A级体育社会组织2个。签约运动员苗婕获杭州亚运会柔术52公斤级比赛银牌;运动员马依依获2023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女混4×100米项目冠军;男足甲组获2023年省锦标赛、省冠军赛双冠军;省少儿田径冠军赛获1金、3银、3铜;金华市田径锦标赛获27金、23银、22铜;金华市青少年散打锦标赛获13金、3银、6铜。
全年全区两次举办百亿项目集中开工仪式,43个总投资457.8亿元的重大项目创历史之最。高品质承办全省“五水共治”现场会,五夺“大禹鼎”。浙师大金华科创园、浙师大数理医学院、教培中心等项目全面开工。平安婺城实现“十八连创”,夺得全省首批“二星平安金鼎”。
全面打造乡村振兴婺城样板推进会,配套出台实施意见,创建省级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1条、省级示范美丽乡镇1个、省级特色精品村4个、省市级未来乡村6个。实施省级重大农业产业项目12个,完成投资12亿元,投资完成率127%、全市第3,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省级补助2194.8万元,全省第2、全市第1。围绕“婺城拾珍”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生猪、奶牛两条10亿元全产业链。
【大干项目突破争先】2023年,婺城区深入开展“大干项目大抓落实大转作风年”行动,坚持项目为先、项目为基、项目为王,奋力开展“大干项目年”六大攻坚行动,交出项目“进”产业“优”经济“稳”的高分答卷。全年实施政府及国企投资项目186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6.1%,位列全市第1。其中,民间投资增速断层式领先,增长43.5%,位列全市第1,是第2名2倍以上,是全市平均的近6倍;工业投资同上年相比增长66.5%,连续12个月排名全市第1;制造业投资增长42.4%,位列全市第2,高于全市平均13.4个百分点。三项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从2022年的44.4%、14%、12.7 %,提升至50.6%、18.5%、13.2%,连续4次获评全市投资“赛马”激励。
【承办首届黄宾虹艺术周】12月9—10日,首届黄宾虹艺术周在婺城区召开。12月9日上午,首届黄宾虹艺术周开幕,清华大学、中国美协、中国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全国知名高校、艺术机构专家学者共100余人参加活动。开幕式上,揭牌成立了金华市婺城区黄宾虹学术研究中心。艺术周期间同时开设“肇于自然”黄宾虹书画艺术展、“内美静中参”中国画学术邀请展、“时代画卷”浙江省首届黄宾虹艺术双年展、“致敬黄宾虹”金华青年书家书法展、“翰墨薪传”金华市宾虹艺术奖美术作品展五大展览,其中黄宾虹艺术双年展永久落户婺城区。艺术周期间还举办了“民族精神”——黄宾虹与20世纪中国美术学术研讨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郑工表示:如此规模的黄宾虹学术研讨会为2003年后首次。12月10日下午,专家学者到罗店镇憩园黄宾虹读书处、安地镇岩头村采风,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平表示,中国美协可在安地镇岩头村设“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志愿服务实践点”,该实践点仅在延安市甘泉县象鼻子湾村挂牌。
【婺城区两地成全国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工作会议考察点】5月5日,农业农村部在浙江省金华市召开2023年全国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工作会议,婺城区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好乐耕农事服务中心遴选为现场会参观点。其中,婺城区熊猫猪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第四批国家级农村产业发展示范园;好乐耕农事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定制托管服务,入选全省首批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邓小刚对婺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探索表示充分肯定。
【中国首部山水人文纪录电影《白沙溪》首映】6月24日,中国首部山水人文电影《白沙溪》全球首映式暨走进“长三角”婺城文旅推介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华夏厅举行。电影由婺城乡贤陈越编剧,国家一级导演陈建平执导,浙江花满婺州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出品并摄制。影片讲述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白沙溪·三十六堰的前世今生,以艺术的镜头展现了白沙溪两岸古往今来的农耕文化、治水文化、非遗文化,立体呈现了一条可见、可听、可感的“母亲河”形象,用人文的视角解读了绿水青山下的幸福密码。
中共金华市婺城区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