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2056851584G/2024-51319

  • 文件名称:

    对婺城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1号提案答复的函

  • 发布机构:

    婺城区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2024-08-27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对婺城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1号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24-08-27 09:44:32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婺城区民进 等 1 名委员:

    您(你们)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碳汇变现 打造婺城南部生态共富区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的提案准确提炼了婺城南山拥有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在总结碳汇、生态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也全面分析了生态优势转化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通过碳汇转化生态优势为经济效益、全面拓宽生态共富路径,提出了非常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对下一步推进南部山区共同富裕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关于碳汇市场交易机制探索,推动碳资产市场化方面。

    南山保护区积极申报碳汇先行基地,探索保护区碳汇新方向。2023年南山保护区获批浙江省第二批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创建名单,制定《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建设方案》,实施碳汇精准计量,今年投入50万元进行“浙林碳汇”减排项目开发,基于保护区森林经营数据,选择符合保护区定位与特性的方法学,开发样地监测,计划布设80个左右监测样地,面积约1.5-2万亩,获得监测成果通过第三方核证及省级部门审核,致力于探索森林资源保护与碳汇的转化通道。

    下一步,我们将采纳您的建议,在参考借鉴省级林业碳汇试点的经验基础上,通过保护区先行先试,对接发改等牵头部门,协调环保、林业、财政等相关部门配合打通交易平台通道。探索出更适宜水源涵养区的保护方法学碳汇新模式,助推婺城南部山区生态资源转化经济价值。

    二、关于加快“绿色”碳库提质扩容方面。

    加强保护管理、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南山管理中心成立护林管理队伍,将保护区划分为4个片区,采用“专职+一般”的巡林模式开展网格化巡护工作,对日常巡查中发现的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进行及时的处理。并联合公安、行政执法、公安在保护区建立生态联勤警务站,强化执法功能,加大执法、处罚力度,通过三年多的管护,保护区内白颈长尾雉、猕猴、白鹇、永瓣藤等野生动植物种群分布和数量明显增加。在新一轮综合科考共记录到高等植物244科863属175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9种。野生脊椎动物32目96科31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种。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生态联勤警务站加强对护林队伍的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好护林队伍在资源保护中的作用,加强保护管理水平,提升保护区碳储量和南山区域生态产品价值。

    三、关于完善生态产品补偿机制方面。

    南山保护区推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多层面提升补偿力度。充分利用好上级省级林业专项资金、中央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等资金补助支持保护区生态保护建设。其中对群众损失补偿力度逐年增加,保护区成立后,2021年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7元/亩,2022年实施租赁后再提高8.2元/亩,发放到户标准提到53.2元/亩;今年,根据省财政厅完善绿色发展财奖励补机制,保护区集体林租赁标准再提高6.8元/亩,到户标准将提高至60元/亩,较保护区成立前增加了58%。市级层面,婺城南部山区所在饮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自2010年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以来,每3年调整一次,已先后实施4轮政策,补偿范围由原先沙金兰区域扩展至沙金兰、九峰、安地等3个区域,资金筹集范围由市财政扩大至婺城区、金义新区(金东区)、金华开发区和市水务集团,资金投入由第一轮的每年1600万元提升至当前的1.2亿元,增加了750%。第四轮2022—2024年政策,参照市区当年度基本医疗保险三档个人缴纳额度和三份大病保险选缴保费标准开展医疗保险补助。60周岁以上老人按41元/人·月的标准增加养老补助。对进入功能区及移民安置小区开办的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人员,按实际供养人数给予135元/人·月补助,保障功能区老人基本生活。当前,我们正在积极谋划功能区新一轮(2025-2027年)政策,争取在公益性补助、生态移民补助和项目补助上有所提高。

    目前,婺城南部水涵养区已形成相对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下一步,我们将采纳您的建议,积极参考借鉴其他水源保护地生态补偿政策,推动补偿主体多元化,以激发群众对生态保护、涵养水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划定三类保护与发展区域方面。

    分级分类保护,协调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目前南部山区饮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根据法律规定划分为饮用水源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三级管理模式。在一级保护区域内实行严格的水源保护措施,禁止建设与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二级保护区域不得建设排放污染物建设项目。准保护区域逐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当前在二级和准保护区域内通过做优做强有机茶叶、高山蔬菜、中药材、木本油料、笋竹、渔业等生态有机农业;分类发展林下道地中药材生态种植、蜜蜂养殖、笋竹两用林等林下经济产业;适度推进研学、特色美食、文创等农文旅产业融合三方面统筹推进山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南山保护区自然资源禀赋,开展自然教育,今年将打造野外博物馆一期项目,建设四条展线和生物多样性体验项目。项目完成后将通过与专业的自然教育机构的合作模式,将南山建设为特色自然教育基地,挖掘林业产业的富民潜力,创造山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最后,再次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今后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