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2056851584G/2024-51279

  • 文件名称:

    对金华市婺城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一代表团0102号建议意见的答复

  • 发布机构:

    婺城区残疾人联合会

  • 成文日期:

    2024-08-23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对金华市婺城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一代表团0102号建议意见的答复

    日期:2024-08-23 14:37:53 来源:婺城区残疾人联合会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王丽贞代表:

    你在人大会上提出关于减轻残疾儿童家庭经济负担的建议意见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婺城区残联紧紧围绕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目标,坚持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托养等公共服务水平,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一是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各项惠残政策。目前我区共有持证残疾儿童373人,占持证残疾人3.5%。区残联多措并举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努力让广大残疾儿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未满7周岁在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基本康复训练的,视力残疾儿童每年最高补贴5000元;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儿童每年最高补贴24000元;孤独症儿童每年最高补贴30000元。7—18周岁低保低边家庭残疾儿童可以延长服务3个训练周期,未满7周岁的低保低边家庭残疾儿童,按每人每年最高8000元享受康复生活补贴,用于其接受基本康复训练期间产生的额外生活支出,此外残疾儿童还可享受辅具适配、肢体矫治、人工耳蜗、教育补助等各项补助政策。2023年全年康复救助残疾儿童106人,发放补助资金214.6万元;发放教育补助38万元,惠及271名残疾儿童,极大程度减轻了残疾儿童家庭负担。

    二是营造扶残助残良好氛围。近年来,随着孤独症儿童人群呈不断上升趋势,社会对孤独症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2024年省政府将孤独症门诊治疗享受住院医疗保障水平列为省级民生实事,市政府连续两年将康复救助孤独症儿童列为市级民生实事。区残联连续三年在“世界孤独症日”开展“十城联动 十大暖星”关爱活动,组织孤独症儿童家庭观影、春游,为家长提供喘息服务。在机关、社区、学校等单位广泛播放暖星大使宣传片,扩大孤独症康复影响力,营造全社会关爱孤独症群体及家庭的良好社会氛围。启动康复小屋公益项目,在“9.9公益”期间发动303名爱心人士为康复小屋公益项目捐款,共筹集资金1.25万元。2023年为9名孤独症儿童家庭打造康复小屋,2024年继续建设11个康复小屋,在家庭康复赋能、提升康复实效、倡导社会关爱、促进残健共融等方面层现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是持续深化无障碍环境建设。截至目前,共成功创建6个省级无障碍社区,完成20个“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涵盖学校、医院、公园、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重点在内部通道、对外通道、服务前台、休息区域、卫生间、楼梯电梯、停车场地、无障碍标识、信息无障碍等9个方面进行无障碍改造提升,不断改善残疾人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实施更是有力推动了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保障了广大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四是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全区建有残疾人之家21家,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主要招收劳动年龄段精神智力及其他重度残疾人,拓宽了残疾人就业渠道,缓解了残疾人家庭照护压力,截至2023年底,共照护了505名残疾人。投资2800万元的婺城区残疾人托养中心投入使用,设计床位160张,其中不少于80张用于我区残疾人,40张床位用于我区低保重度残疾人,为无人照料的低保重度残疾人实现兜底保障,达到“托养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幸福一群人”。

    五是全面促进残疾人就业。每年组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举办就业招聘会,为残疾人就业牵线搭桥,2023年成立全省首家“残疾人零工驿站”,统筹归集全区福利性企业、机关单位、辅助性就业机构等适配岗位,联合开发设置社工、保洁等一批公益性岗位,已为650余名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帮助135名残疾人及家属实现就业。人社部门也以零工市场、就业社区为依托,建立了“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结合社区需求建立职业培训社区服务站,帮助残疾儿童及家人获取更多就业机会,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