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老板,我想要两杯咖啡,应该放在哪里?”8月6日,在特殊儿童照护服务驿站,婺城区城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康复科护士丰明真利用售货机玩具,为两名特殊儿童进行角色扮演互动教学,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和社交能力。
该特殊儿童照护服务驿站位于城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楼,是全省首家以收托残疾儿童为主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屋内设置了各式各样儿童玩具、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一进门就能感受到满满的温馨感、童趣味。
“有了这个服务驿站真的方便了很多,在家门口就能托管。”陈奶奶的孙子今年五岁半,罹患孤独症以来一直在城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康复治疗,从原先的不爱沟通变成现在见人主动打招呼,今年下半年已经可以正常进入幼儿园大班学习。
“除了特殊儿童,0-3岁婴幼儿也可以来服务驿站享受托育服务。”城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陈桂红说。据了解,服务驿站将托育服务与儿童膳食营养、日常疾病防控护理及诊治、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等相融合,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托育模式。此外,还提供婴幼儿照护咨询服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开设家长课堂,为家长进行心理疏导。
为了给特殊儿童提供更加规范、专业、科学的养育托育服务,该驿站配备了一支由周雪娟名医工作室、医师、护士、心理治疗师、康复治疗师、特教老师、营养治疗师等多学科的“医‘家’育”融合医疗服务队伍。
近年来,城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与省级医院的“互联互通”,建立双向转诊和技术支持模式,进一步将儿童康复特色医疗服务和特殊托育进行有机结合互融,使“保健、临床、康复、托育”四驾马车齐头并进,不断创新,探索出一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发展康复医疗与特殊托育事业的新路子。截至今年7月底,特殊儿童照护服务驿站给予连续性的照护和康复服务13000余人次,累计开展23期家长培训课程,给予特殊家庭参与托育、康复全过程的心理支持200余人次,全面提升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质量。
普惠托育服务,对于破解带娃难、减轻家长负担、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
为搭建居民“家门口”的科学育儿交流平台,婺城区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基本形成城乡社区15分钟托育服务圈。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备案机构43家(托育机构7家、幼儿园托育部36家),托位2105个,其中普惠性托位1641个。此外,婺城全力建设“医、防、护”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13家,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15家,推动建设育儿友好型社会,实现幼有所育、幼有善育。
记者手记:婺城区城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殊儿童照护服务驿站在婺城区乃至浙江省开创了以收托特殊儿童为主的普惠性儿童托育服务与康复相结合的先河,为推动特殊儿童从“幼有所育”走向“幼有善育”提供了典型样本。
发展托育服务,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国家长远发展。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主导者,政府应坚持公益普惠方向,积极推进普惠托育体系建设,对有实际困难或特殊需要的婴幼儿家庭的需求也应给予倾斜,让更多家庭能够“托得起”“托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