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20501239658/2024-49505

  • 文件名称:

    金华市婺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2024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 发布机构:

    婺城区文旅体局

  • 成文日期:

    2024-07-18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金华市婺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2024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日期:2024-07-18 08:53:45 来源:区文旅体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2024年上半年,婺城区文旅体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深入践行“八八战略”,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总牵引,以文旅深度融合和体育产业发展为主抓手,在坚决扛起“根据实情、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再创辉煌”的时代使命中展现文旅体担当。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以文塑旅出新彩

    一是推动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新建图书分馆3个、图书流通站1个。对拟提档升级的5个乡镇文化站、35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5个新建城市书房、3个文化驿站做好点位确定和建设指导。4个新型文化空间通过市级验收,城西、城北2个文化站提升为一级文化站。二是丰富馆藏资源提升利用率。图书馆新增馆藏1.63万册,读者到馆63.3万人次,文献外借17万册,分馆、图书流通站和书香驿站图书流转5.9万册,收集地方文献375册。三是全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星耀婺城”文艺星火赋美工程共展演287场次,举办展览、演出、讲座、培训等活动411场,送戏下乡62场,举办阅读推广活动280场。举办“视觉婺城”第九季知名摄影家走进“A级景区”作品创作系列活动,全省各地摄影家创作作品180余组;举办“法兴婺剧 婺韵赋美”系列演唱活动、首届“童星耀婺”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

    (二)赓续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焕活力

    一是积极开展申报评审工作。“半壁江山”获评首批省级非遗茶空间。“金华核雕”等4项入选省级非遗工坊创建名单。开展婺城区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工作,公布代表性传承人22人。二是非遗活动多彩出新。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等活动30余场。承办“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浙江省保护发展联盟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三是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制定《金华市婺城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有序开展婺城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三普登录文物复核率完成25%。省级民生实事2处工程进场施工。四是做好考古勘探及抢救性挖掘。在白龙桥清塘下村发现园上遗址。配合甬金衢高速公路(婺城段)考古抢救性挖掘工作,发现东晋墓葬12处,出土一件青瓷虎子和罍。完成22处出让地块考古前置审批。五是指导建设省级乡村博物馆。指导2处博物馆申报2024年度省级乡村博物馆,开展设施建设、藏品陈列、展览服务等提升工作。

    (三)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展魅力

    1-6月全域旅游共接待1016.34万人次,同比增长13.92%,接待过夜游游客362.67万人次,同比增长23.08%。

    一是跑出文旅融合发展新速度。《关于加快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通过婺城区第47次常务会审议;成立婺城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会;顺利召开2024年文化协会规范管理座谈会。1-5月文旅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94亿元,投资完成率42.17%。二是实现文旅品牌创建新提升。正大国际旅行社、大唐国际旅行社被评为省五星级品质旅行社;双龙旅行社创四星级、七天大胜旅行社和乐途旅行社创三星级通过市级验收。指导熊猫猪猪景区创建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和4A级景区。开展金3A景区村庄创建,指导赤心谷景区创建省级采摘体验基地。三是探索文旅宣传推广新模式。与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组合作,拍摄婺州窑等相关非遗项目纪录片。引推金华“小火腿”赴哈尔滨研学、“古方小菜馆”等活动。组织婺风宋韵文化大过年系列、百县千碗进景区进饭店等文旅宣推活动。赴嘉兴、北京参加金华文旅春季产品推介活动,持续打响婺城“仙山好水 江南福地”文旅品牌。

    (四)推进体育强区建设,全民健身领风尚

    一是干民生实事增民生福祉。新建基层体育场地设施32个,建设进度92%;环浙步道建设任务78公里,建设进度65%;已向公众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21个。二是办体育赛事强全民体质。举办省柔术公开赛和区乒乓混合单打分级赛等区级以上赛事30余场。指导乡镇(街道)、区属体育社会组织和培训机构举办群众体育赛事20余场。三是备竞技比赛争体育佳绩。参加市青少年拳击锦标赛获14枚金牌、12枚银牌、11枚铜牌,团体总分第二名。参加市青少年五人制篮球(男子乙组)锦标赛,获季军。参加省青少年足球联赛暨省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U13、U15组比赛,分别获冠军和亚军。备战市十运会,筹备承办轮滑、电动冲浪板、拳击三项赛事。

    (五)优化文旅市场环境,法治婺城显成效

    一是推动法治婺城建设。窗口业务共办结34件,受理事项办结率、准确率均达到100%;全面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帮办代办”,下放16项个人政务服务事项。二是推进文旅市场监管。制定执法监管“一件事”、制作文旅码,实现全流程闭环;制定婺城区文化和旅游领域、体育领域、文物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共检查文旅和文物领域场所850余家次,发现安全隐患149处,整改率100%;行政处罚立案调查34件,办结案件32件,警告23家次,罚款16家次,罚款总额5.08万元,没收非法所得123.76元,听证1家次,移交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案件线索32家次。三是推行安全教育培训。联合相关部门召开文旅行业、文旅场所、培训机构等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及培训4场,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聚力抓文艺,促进全民精神富有

    一是创作艺术精品办好惠民活动。加强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创编一台“印象婺州”系列舞台剧;打造婺州古城沉浸式历史剧演艺项目,创作《清照醉酒》等4个剧本,以话剧、舞蹈、游客互动等形式开展沉浸式演绎;举办“童心耀婺”等系列品牌活动10场以上;开展送文化下乡300场以上,送戏下乡150场以上,文化走亲10场以上,送书下乡3万册以上。二是推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落实“项目提速提质年”行动,高标准推进婺城区全民共享活动中心建设。继续指导提升“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和文化站。三是创新全民艺术普及模式。以文化点单的形式把培训送到群众家门口,以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辐射到乡镇(街道)。发动更多的社会艺术培训机构参与到“艺”起来体验、艺术行业机构系列展演活动中,实现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和服务人次最大化。

    (二)聚力抓传承,焕发文化遗产活力

    一是推动非遗传承保护与发展。完成市级非遗工坊、婺城区第十批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策划开展“非遗五进”活动30场。二是做好“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转化利用推广。举办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传承保护活动,指导非遗茶空间创建工作,筹备编著《婺州举岩茶》非遗教学指导用书。三是加强文物保护与安全。完成省级民生实事2处。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复查三普登录不可移动文物,三、四季度复核率达到60%、100%。四是拓展文物开发与利用。完成2家省级乡村博物馆验收,开展“走进乡村博物馆”等研学活动。

    (三)聚力抓旅游,推动文旅产业升级

    一是推进在建项目进度。跟进燕语湖开发建设项目、浙中文化创意中心、熊猫猪猪二期等重大文旅项目。二是强化文旅品牌创建。争创金3A景区村庄1家,提升A级景区1家;持续打造“百县千碗”“浙韵千宿”“浙派好礼”等文旅消费微品牌,创建等级民宿1家,百县千碗美食体验店2家。三是筹办首届文旅发展大会。高标准打造“融合婺城资源、打造婺城标识、助力婺城共富”的文旅融合新格局。谋划精品旅游线路,实现全域景区化。四是谋划活动创新宣传。推出“美食+文旅”“交通+文旅”融合模式,培育精品伴手礼、民宿、美食、演艺,形成优质婺城文旅产品。利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系列短视频,提升婺城文旅知名度。

    (四)聚力抓体育,全民健身稳步推进

    一是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完成基层体育场地设施32个、环浙步道78公里的建设任务。二是推进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举办钓鱼人运动会等区级以上群众体育赛事30场以上。承办市十运会轮滑、电动冲浪板、拳击三项赛事。三是积极参加各级赛事活动。备战、参加足球三个组别的浙江省锦标赛及冠军赛、2024年省少儿田径冠军赛、浙江省游泳系列分站赛及全国比赛、市第十届运动会等各级比赛。

    (五)聚力抓安全,法治监管扎实有力

    一是抓好文旅市场安全工作。持续开展“五大行动”整治,加强事故预防与隐患排查整改,做到安全生产管理常态化。二是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利用政务信息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创新普法宣传,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培训机构等文化阵地,做优做强法治宣传。三是加大培训机构监管力度。强化校外培训机构部门联合检查,遴选2024年第一批进校园白名单机构,规范管理已登记的培训机构,确保“双减”工作见实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