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指导下,琅琊镇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高标谋划、紧密推进,着力转作风、提效能、抓落实,锚定安全生产、护航亚运、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各项工作,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奋力交出琅琊高质量发展“全年答卷”。现将2023年工作总结和 2024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强基赋能,抓队伍创品牌,党建成果获得充分肯定。今年10月,市委书记朱重烈在调研中充分肯定了琅琊镇党建引领、“千万工程”成效。圆满承办区四套班子主题教育现场学习,百镇共建、共富集市、“共富直通车”获《农民日报》关注报道。暖田入选省级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专项激励,恋苍庐·共富工坊获评金华市第一批三星级共富工坊。一年来,我们着力攻坚,拼经济谋发展,项目建设取得喜人进展。甬金衢上高速、九峰水厂四大省重点工程项目顺利开工,九峰水厂琅琊片区输水管道工程完成投资6850万元,完成形象进度82%,主厂区完成投资2亿元。一年来,我们立足生态,强整治优环境,生态环保取得显著成效。白沙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成功通过水利部验收,“水墨琅琊 世遗小镇之旅”入选全省“水之旅”精品路线,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选国家级主题旅游路线,《白沙溪三十六堰的前世今生》在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生态共富”案例首登人民日报。一年来,我们聚焦民生,解难题办实事,群众幸福更有温度质感。全省首家残疾人“零工驿站”在琅琊挂牌成立,满足残疾求职群众、用工主体双向需求,获中国残联、浙江卫视专题报道。
2023年,主要取得了五方面工作成效:
(一)抓队伍强素质,党建引领凝聚合力。一是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将主题教育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一体推进,开展专题党课60余次,其中乡镇领导班子上党课11次;建立责任清单、问题清单、亮点清单,依托主题教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3个,领办民事实事36项。二是队伍建设见行见效。吸收积极分子9人,发展对象7人,完成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整改3个,培养村级后备干部57人,创建市级“关心下一代示范教育基地”2家。人才、老干部等相关工作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12次。三是作风效能实招实干。以党建赋能共同富裕,与义乌上溪镇实施共建项目7个,总投资1990万元,创收200余万元;成立共富工坊5家,暖田入选省级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专项激励,恋苍庐共富工坊创评全市首批三星级共富工坊,“第一书记”助推农产品销售、推介文旅被浙江组工、《乡村干部报》等平台刊用,点击播放量超百万次。
(二)抓项目强基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一是项目建设齐头并进。政府性投资项目建成完工2个;省重点项目3个,总投资34亿元,政策处理完成率100%。上马地区块配套工程通南路道路拓宽项目顺利通车,上马地区块顺利挂牌出让。妙康桥应急改建工程完成便桥铺设、主桥政策处理、坟墓搬迁工作。美丽城镇建设项目投资完成率100%,白沙文化创意交流中心完成三十六堰展陈馆拆除、图审工作。谋划推进集镇中心区块公建项目,新建交警中队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列入区级生态共富产业带项目6个,总投资5768万元。二是产业发展态势蓬勃。1-10月重点经济指标工业投资等2项全区第一,其中工业投资2.34亿,增速1505%;制造业投资1652万元,增速25.06%。区级税收882.3万元,增速160.6%;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销售额4084.1万元,增速35.79%;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完成率90.38%。农业“标准地”任务完成1191亩,播种面积任务100%完成。全省首家隧道式智慧牧场投产,奶业大脑项目落户琅琊,东方红林场琅琊林区项目进一步丰富农业产业种类。三是三旅融合有声有色。顺利举办2023绿水青山中国休闲运动挑战赛暨第七届山水四项公开赛,获央视报道。同步开展卢文台治水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结合上盛村滑翔伞基地、“春天里”露营基地等休闲娱乐度假场景,助销本地农副产品,以运动休闲魅力留客,激活周边餐饮、民宿等乡村旅游消费空间。
(三)抓基础补短板,生态品质不断提升。一是环境整治齐抓共管。镇综合执法队联合公安、执法、水务等部门,累计开展“水域监管一件事”全覆盖联合执法检查30次,查处相关案件29起。划分责任田,结合镇烟尘智能监控系统“天眼”助力,全面开展秸秆焚烧执法监管,共计巡查扑灭各类焚烧行为80余起,劝阻60余起,立案处罚15起。二是和美乡村共建共享。持续推进全域美环境整治工作,全域各村自查自纠,整改卫生死角6000余处,发放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清洁费172万元,今年以来累计获评“十佳村”8次,水竹蓬村顺利通过全国文明村省级抽测。完成徐联村环境提升“一事一议”项目、农村道路提升7.7公里。三是人居环境日益优化。扎实开展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排查自建房1.12万幢,排查房屋2.6处,拆除危旧房11幢,拆除面积2098平方米,无人居住实施硬隔离措施139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成农房审批70宗,审批面积7190平方米,尽最大努力满足建房户需求。
(四)抓民生办实事,服务保障持续发力。一是民生保障有力有为。发放老年人高龄津贴11.8万元,完成622名高龄老人数据核查录入。发放老年人爱心卡4300余人次,发动爱心商家6户,爱心卡覆盖率90%以上。开展在册困难群众子女和困境儿童关心关爱活动,组织开展社会融入、研学等活动7次,发放困境儿童救助金2.39万元。完成18个行政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变更补缴工作,医保参保率达100%。二是惠民实事落细落实。完成省级民生实事项目机埠改造工程,提升机埠8个,改造山塘4个,灌溉面积1700余亩,惠及农户3300余人。完成道路白改黑5公里,提高群众出行安全性、舒适性。星光绿道、邻里中心、沿溪公园等民生项目建成开放,集镇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三是科教文卫协调发展。对接开展市乡村振兴学会科技下乡活动,帮助破解农业技术难题。组建曲艺、舞蹈、小品、书法等专业队伍18支,举办送戏下乡活动4场,琅琊舞蹈队荣获婺城区第五届百姓才艺大赛银奖。泉口铁店窑、金华酒代表婺城区参加各类推荐会3次,其中代表金华市参与“春游浙里·大地欢歌”浙江百名村支书进上海乡村旅游推广活动深受好评。网上办理生育登记流程开启,办理生育登记卡80余人次。四是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一村一策助力村集体经济消薄,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且15”“50万元”“100万元”3项指标均100%完成,新增土地流转1950亩,完成上盛马术休闲基地、物业联建等消薄帮扶项目2个。成立铁店窑研学、鸸鹋、暖田等共富工坊5家,“婺里红·共富工坊”图强晒拼创获区一等奖。开展首批“第一书记为村庄代言”活动3期,承办为期一周的“共建共富·秋日吉市”,全面推介乡村共富产业。
(五)抓治理守底线,平安大局有效巩固。一是持续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纵深推进百日整治攻坚行动、亚(残)运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以“1+4+10+X”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机制闭环抓整改,排查生产经营单位419家,开展隐患排查4400家次,发现隐患1463项,整改率100%,立案查处81件,工矿企业停产停业4家,行政拘留6人,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当场反馈,立行立改,确保100%限期整改到位。二是持续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做好亚(残)运会护航工作,扎实开展信访排查化解工作,排查矛盾纠纷112件,调解成功率100%。接收处理上级交办8890件239件,来访件2件(其中国家信访局1件),来信件2件,网信件4件,办结率100%。用心用情化解矛盾纠纷105起,提供法律咨询450余人次,法律顾问协助参与纠纷调解25件。三是持续打通基层执法“末梢”。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立案一般程序案件62件,简易程序案件100件,6个月位列全区前二。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琅琊镇将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围绕打好践行“八八战略精髓要义”组合拳,紧扣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和高质量打造“一带七心”目标任务,建设生态共富大美琅琊。
(一)聚力党建引领赋能,推动工作争先进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继续深化落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打好学习宣传贯彻组合拳。坚持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广泛开展“六学六进六争先”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水平,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红动八婺、扛旗强基”行动,加大对党组织书记培训力度,通过“擂台比武”抓好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提升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完善干部评价“两库三色”分类管理机制及村级后备干部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干部管理和日常监督,锻造实干争先琅琊铁军。创新党建服务载体。建强“共富领雁”“党建联建”机制,推动泉口文旅、上盛体旅、杨塘农旅共富带建设,做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农副产品直播带货、产品深加工、文创研学等新兴业态,带动村集体多元增收。迭代升级“党建联建”抱团发展机制,用好琅琊“共富超市”、星光夜市小屋、泉口共富集市等载体,打通琅琊镇农产品销售渠道,将红色“组织力”转化为共富“推动力”。
(二)聚力项目攻坚提速,推动经济平稳增长。进一步抓项目促攻坚。全力保障甬金衢上高速、建武高速、九峰水厂等重大项目建设,谋划推进白沙文化创意交流中心、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镇北园区有机更新等续建、新建、储备项目,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稳增长强信心。完善领导带头招商、带头包保项目的推进机制,组合推进产业链招商、乡贤招商、以商招商。开展“强对接、提信心”暖心助企大走访,对接重点企业需求,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进一步抓产业促融合。围绕做优生态品牌“以农强旅”,打造“白沙文化”高地“以文促旅”,发展休闲体育“以体兴旅”,做强暖田国家级生态农场、东方红林场、琅峰智慧牧场三大农业产业平台,激活产业融合引擎。
(三)聚力镇村风貌提升,推动宜居琅琊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扎实推进水源保护、秸秆禁燃工作,加强部门联动和队伍融合,对各类顽疾重点整治,全力守护碧水蓝天。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治理。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探索创新农村环境整治管理机制,促进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推动生态共富步伐。立足山水文化资源,大力推进生态休闲、健康养生、乡村民宿产业发展,根据各村产业特色和优势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产业。
(四)聚力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扎实做好稳岗就业。发挥邻里中心、残疾人“零工驿站”作用,满足残疾群众求职需求,搭建多渠道灵活就业平台。办好“助企招聘会”、零工市场,立足企业用工需求,为群众就业提供保障。落细落实社会保障。进一步关心关爱退役军人,健全“一老一小”、妇女、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积极做好低保、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等扶贫领域各项工作,精准施策,足额发放优抚金、救助金。积极推进惠民实事。优化居家养老服务,提高居家养老中心运行质量。谋划申报好2024年移民后扶项目,做好困难群众、老人和水库移民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对“三资” 管理、惠农补贴、低保医保、精准扶贫等领域监督检查,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五)聚力筑牢安全屏障,推动社会治理升级。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压实安全责任,扎实开展工矿、危化、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检查,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处置能力。筑牢平安稳定屏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加强村一级信访工作网络和治保、调解主任能力,努力把群众诉求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应,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信访格局。严格落实对特殊人群管控责任,做好重点人员思想转化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种犯罪。夯实基层治理基础。进一步推进执法改革和规范化建设,加强镇域管理,打通“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与“基层治理四平台”之间壁垒,力争打造更多执法亮点工作,实现办案领域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