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近年来,婺城区交通运输局锚定“港”“廊”“链”主战场,紧紧扭住“国际陆港枢纽”这一战略龙头,全方位推进“一港二铁三轨三高四干五联”综合交通体系和未来物流中心建设,进一步优化枢纽平台协同布局,推动枢纽、平台和产业的协调联动,加快资源整合和集成功能;进一步完善陆港集疏运体系,推动枢纽设施补网强链,做强陆港、发展水港,培育临港经济,形成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促港的良性循环格局,不断将婺城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枢纽经济优势。
聚焦交通强省,全力以赴推项目、强投资。以年度交通投资66亿元为目标,按照“任务项目化、责任清单化、节点时间化”要求,对标对表、狠抓推进,争取全年投资实现新突破。一是奋力开工一批。重点抓好330国道婺城长山至琅琊段改建、330国道和317省道连接线北延(45省道--竹马铁路货场)、金华物流总部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二是全力推进一批。重点推进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甬金衢上高速、建武高速婺城段、乾西作业区等一批续建项目,力争上半年交通投资快于时间进度、在高位基础上继续实现正增长。三是着力完工一批。确保婺城新城农贸冷链中心、中宇公铁水物流园项目5月底前正式投入运营,力争金华铁联专用线改建工程、金华市婺城区北山片区路网连通工程等一批项目完工通车。四是前瞻谋划一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S315三门至龙游公路婺城段工程(北山大道)、S316三门至江山公路婺城区段(南山大道)、金安公路快速化改造、金武永东市域轨道交通等一批具有引领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加速“金兰同城”、“金武同城”、“金衢一体化”等区域融合发展。
聚焦一流强港,全力以赴提能级、优服务。对标“四个一流”,以强港改革意见为抓手,加快国际陆港枢纽建设。一是扶持培育物流企业。加快出台《关于加快婺城区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措施》,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加快培育本土规上货运企业,促进企业入规升级,创造更优的营商环境,力争引进新的规上企业2家以上,今年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二是推动临港产业发展。高质量完成公铁水联运、港产城融合两个专项规划编制,加快实施乾西作业区、乾西智慧物流港、浙中综合交通枢纽等公铁水联运、港产城融合项目,力争将婺城港区罗洋、乾西作业区建成全省领先的内河作业区,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800标箱。三是加快陆港集疏运体系建设。高效率构建陆海物流大通道,主动对接华东国际联运港,积极联动义乌国际陆港和宁波舟山港,加快搭建“义新欧”班列“婺城号”、海铁联运“婺城号”、海河联运“婺城号”三大平台,进一步实现区域物流资源的集聚集约发展,推动“义新欧”班列、义甬舟和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西延,不断提升交通枢纽的融通力、竞争力、辐射力。
聚焦港产城融合,全力以赴破难题、促发展。重点围绕港航服务、物流集散、商品贸易和临港制造等领域,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以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港产城融合。一方面,进一步提升“陆港+产业”经济动能。创新发展枢纽型现代物流业,大力支持婺城区各融资平台、菜鸟网络、索尔物流、大展物流等龙头企业发展,形成多式联运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供应链物流等物流新业态新模式;通过依托华东国际联运港为核心,联动浙中科创走廊,推动纺织、五金等传统优势产业创新提升,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芯光电、生物医药和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集群,积极招引优质配套企业落地。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陆港+城市”融合发展。谋划高能级的港城空间体系,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国际陆港发展格局完善城乡客货运交通体系,推动陆港枢纽货运体系与城市交通体系有机衔接,建立网络完善的城乡货运服务体系和城乡一体的快递物流辐射网;强化城乡客运基础设施、运输服务资源共享和衔接,积极发展城乡公交、镇村公交,推进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