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27368606288/2024-01165

  • 文件名称:

    白龙桥镇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 发布机构:

    白龙桥镇政府

  • 成文日期:

    2024-03-12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白龙桥镇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日期:2024-03-12 15:31:06 来源:白龙桥镇(婺开区)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今年以来,白龙桥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一带七心”决策部署,大干项目、大抓落实、大转作风,在区“实干争先晾晒比拼”活动中连续三次获评优秀单位,荣获集体三等功一次,交出谋发展、保稳定、促平安、增活力的高分答卷。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筑牢战斗堡垒

    夯实主题教育“压舱石”。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结合“八八战略”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等内容,推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干事创业走深走实、检视整改见行见效,制定学习计划3987份,开展党课活动161次,组织集中学习149次。今飞党委、熊猫猪猪国际牧场、金奥社区获上级主题教育指导组高度肯定,市委主要领导赴万里扬集团公司、区委主要领导赴新昌桥村、区政府主要领导赴开创电气公司宣讲,区主题教育第二期读书班现场学习在今飞未来工厂和飞扬小镇进行。紧盯问题整改“真落实”。截止到10月底,我镇共发生党员违法违纪8例,同比下降50%。在村级组织届中“回头看”工作中,确定需提醒关注的村书记1人、村干部4人。加快软弱后进村整转,逐步解决上下邵村、桃源村三资不完全融合、环境秩序脏乱差。跑出乡村共富“加速度”。共有经营性收入50万以上村26个,占比92.86%;经营性收入100万以上村10个,占比35.71%,提前完成年度消薄任务。开启村企联建“新模式”。成立飞扬小镇联合党委,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周边企业、提升居民获得感构筑“红色引擎”、注入“发展动能”。擦亮社区建设“金名片”。指导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社区品牌,助推金奥社区成功入选首批省级现代社区。

    (二)坚持目标导向,进一步提振发展活力

    紧扣工业经济指标。全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66.1亿元,同比增长13.07%;完成工业投资21.4亿元,同比增长73.01%;完成工业企业小升规18家、排摸培育库企业43家;新增国高15家、省科小42家、规上研发机构24家。全覆盖、地毯式开展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清查单位5351家、个体户9605家。完成低效工业用地整治89宗,收回土地1329.01亩。紧扣农业指标。2023年,5人上榜区十佳种粮大户、1人上榜市十佳种粮大户,粮食大户土地承包面积15326亩,同比增长115.98%,完成早稻产量5336.4吨、同比增长103.68%。承担全国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工作现场会、浙江省早稻提产增效现场会、金华市晚稻新品种及优质高产高效模式现场观摩会工作任务,非粮化整治相关成效获浙江卫视中国蓝新闻、央视网报道。紧扣第三产业指标。条块结合引流量、促销费、稳增长,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万泰奥特莱斯购物广场客流量达22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近7万,实现营业额超900万元;我镇共接待游客8万人,实现营业性收入550万元。

    (三)坚持项目为王,进一步提升平台能级

    把牢政策处理生命线。2023年,白龙桥镇完成凯卓立地块、金华八中、白沙湾公园等政策处理任务53项,涉及土地6407亩。做强工业项目主引擎。共有锦凯智塑、精锐重装、云达智能装备等在建工业项目49个,总投资290.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3.57亿元,已完成投资17.53亿元。拉开交通网络大框架。六大重点交通项目有序推进:完成华龙南街北延征地86亩,保障顺利施工;建武高速搬迁坟墓71穴,红线范围内1036亩土地完成清表并进场;甬金衢上高速公路搬迁坟墓37穴,163亩土地完成清表;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项目完成征地290亩,搬迁坟墓137穴;浙中交通枢纽一期155亩完成清表交地;金衢快速路红线内28户农户完成签约,搬迁墓穴140穴。跑出城市更新加速度。马海地单元企业签约率95%,集体土地上房屋签约率98.54%,腾空率98.06%。同步启动雅姜村纵三路、上施家自然村征迁工作。补全公建项目齐配套。合计总投资109.76亿元的第五医院、浙师大教培中心、浙中文化创意中心等31项公建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全力助推未来宜居中心落地。

    (四)坚持隐患整治,进一步夯实安全根基

    建章立制行长效。建立完善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制、燃气安全闭环工作机制,总结归纳百日攻坚经验形成七项典型做法,通过“焊有序”平台、“两房一店”智治系统、工业企业数字化平台等应用实现长效管理。宣传引导强意识。开展建筑工地安全监督、燃气安全入户检查等业务培训;组织防汛防溺水宣传演练15次;联合交警部门在重点村开展道路安全讲座8次,发放宣传册1300余份。排查检查不停歇。开展两轮“综合查一次”,发现各类安全隐患7343个,完成整改7219个;排查“人、车、路、企” 重点隐患52处,上报道路桥梁重点安全隐患6处;排查燃气安全非居民用户512家、居民用户39545家。隐患整改全闭环。复核生产经营单位7893家次,发现并整改隐患2387个;更新减速带、标识标线、路灯护栏等安全设施21处;整改燃气安全隐患2156个,立案30件;拆除C、D级危旧房51处。

    (五)坚持基层智治,进一步巩固平稳大局

    矛盾化解有力有效。受理信访及8890投诉2501件,满意率97%;调解劳资纠纷230件,涉及劳动者339人、金额219.53万元;132名专职网格员上报有效信息1692件,时间流转率和办结率均为100%。环境整治重拳出击。卫片执法整治图斑500余个,拆除违法砂厂9个;深入开展环境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顺利通过国测、省测。在省“五水共治”工作暨城镇污水管网提升改造现场会上,我镇临江园区立春科创园、白沙溪三十六堰、熊猫猪猪国际牧场3个点位向全省嘉宾展现“五水共治”工作丰硕成果。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白龙桥镇坚决扛起“根据实情、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再创辉煌”的新时代新使命,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勇当先行者的姿态在支撑婺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示范引领,以谱写新篇章的担当在推动白龙桥镇“由镇向城”蝶变的征程上探索先行,进一步深化“区镇融合”,打造铁军队伍,切实做到勇敢立潮头、永远立潮头。

    (一)紧贴实际,统筹谋划好“三篇文章”,加快“由镇向城”蝶变步伐

    一是区镇融合文章。加快调整机制体制,理顺工作思路,助推婺城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二是空间拆整文章。做好马海地、洞溪等区块有机更新工作,为重大项目落地腾退空间。三是人口集聚文章。2024年底,实现中心核心区新增人口1万人以上

    (二)实干争先,巩固重塑好“三大优势”,扛起“一带七心”建设主力军担当

    一是巩固重塑平台优势。推动“万亩千亿”平台及小微园区建设,做好本土企业培育和优质企业招引,加快形成线上电商平台,完善商业配套,打造文旅品牌。二是巩固重塑项目优势。壮大振兴动能,计划工业投资增加30%以上;加大公建项目引建力度,进一步构建“15分钟生活圈”;谋划实施婺州城市广场提升改造,提升扩大万泰商业圈范围。三是巩固重塑产业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助企服务员”队伍素质,实施“标准地+承诺制+代办”服务,确保项目尽快入库入统。

    (三)问题导向,打好三场翻身仗,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

    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战。实现“千万工程”再深化再提升,广泛发动党员群众,凝聚合力,营造干净、整洁、安全的人居环境。打好公共安全隐患整改战。树牢底线意识、极限思维,坚持做好宣传引导、全面排查、整治整改,探索开发数字化平台,形成长效机制。打好社会治理攻坚提升战。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后陈经验”,用好“七张问题清单”,确保社会面平安稳定。

    (四)勇于探索,深化形成好“三类成果”,奋楫走前列、做示范、当榜样

    治理成果方面,进一步提升改造镇人大联络站硬件设施,实现市级民主法治村和“后陈式”法治村全覆盖,创建“一支队伍进园区”品牌。文化成果方面,提炼传统白沙文化内涵,总结概括现代白龙桥精神,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带。建设成果方面,打造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点,现代社区、未来社区、微网格治理示范点和科技创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示范点。

    (五)一线考核,淬炼磨砺出“三种品质”,锻造新时代白龙桥铁军队伍

    一是保持忠诚。坚持以绝对忠诚之心践行感恩奋进,把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工作,时刻绷紧政治之弦、把准政治之标、提升政治之力。二是坚持干净。坚持以勤廉并重之风走好赶考之路,敬畏党纪国法,自觉接受监督,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思想防线,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三是勇于担当。以实干争先之志干出过硬业绩,不断强化“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使命担当,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