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四好农村路”提出10年来,金华市婺城区坚持“建、管、养、运”全方位统筹发展,立足“四好农村路+”服务,把农村交通建设发展融入共同富裕发展之中,通过制度保障、示范引领、行业共建等方式,绘就了一幅极具婺城特色且“安全畅通、智慧绿色、治理高效、美丽富民”的农村公路现代化画卷。
一、建设精准发力 1466公里农村公路增活力
婺城,地处浙江之心,是金华市中心城区。“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发展,是城区与农村地区“内循环”的关键,也是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关键环节。
2023年,婺城区获评浙江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从“走得了”到“走得好”,10年间,婺城区农村公路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截至目前,婺城全区公路里程达1638.54公里,居金华市第二位,其中农村公路699条,累计1466.834公里,占总里程的89.5%。
2023年共新(改)建农村公路7条合计9.235公里,完成56条合计99公里农村公路的改造提升及养护,开通10余条公交班线、6条农村客货邮融合线路,建设35处农村公交停靠站亭及2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完成重点路段路灯亮化覆盖23公里。
南山漫道美丽风景线是婺城区精心打造一条“四好农村路精品线”,线路通过提升、拓宽、路网完善等工程,将婺城大南山的各县、乡、村道串联起来,在沿线的白龙桥镇、长山乡、苏孟乡、安地镇、雅畈镇、沙畈乡和琅琊镇之间形成一道美丽的“大闭环”风景线。不仅进一步优化了婺城交通路网,也为城乡协调发展、乡村共同富裕注入了新动能。
据南山漫道雅畈至南郭段的神农生态园负责人傅先生回忆,之前景区门口是水泥路面,最宽处约5米,两车交会时,极易发生拥堵,路面条件也不好。“在路面没有改造之前,它是比较破烂的,经常会发生车辆堵塞的情况,因为是没有错车道的。当时设计等级比较低,容易发生破损,修补之后,它的平整度也不高。”南山漫道的提升改造,他们可以直接受益。“路好了之后,前来自驾游、全家出行的游客越来越多,特别还有慕名而来的,从外地赶过来的。”
去年夏天刚开的荷美饭店在婺城区长山乡卢家村口,开业一年多来生意一直不错,接待了不少游客。“生意还可以的,节假日的时候人数比较多,一百位两百位以上都有,(一天的)营业额大概是两三万元。”从前,卢家村村民几乎全靠种田养家,如今,村子成为小有名气的旅游小镇,村民的经济来源多了,村集体收入也高了起来。
着眼于构建“内畅外联、布局合理、点线结合”的农村路网,有效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当地文化传统等,近年来,婺城区交通部门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当地农业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了“城乡公路+山水资源”的“婺城模式”,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起到了支撑保障作用。
二、全面迈入2.0版 智慧管养助力提质增效
在婺城区,农村公路也如城市一样,甚至比城市更“智慧”。近几年,婺城区推进全区路口智慧化提升,一个个农村路口成为科技感十足的“安全路”。
婺城区交通部门围绕提高道路运行效率、提升出行服务水平,经过多年探索和努力,已初步建成数字公路交通感知设施网络,截至目前已完成安装路网监测设备552处、智慧路灯2693杆,国、省道公路覆盖里程计45.9公里、覆盖率达85%,农村公路覆盖里程计136公里、覆盖率达23%。为统筹数字公路建管养发展,确保公路机电设备运行良好,提升运维服务质量,婺城区交通运输局于2022年3月按强、弱电分类对监控、动态交通信息发布屏、路灯、隧道机电、信号灯等公路机电设施运维服务以公开采购方式招标运维服务单位,分别是2022-2024年婺城区智慧交通、公路机电运维项目。
十年来,婺城区不断推动农村公路迭代升级,打造“畅安智享”的“四好农村路”2.0版,满足农村地区百姓的多样化需求。婺城区交通部门自2012年始就致力于养护机制改革,用机械逐步代替人工,陆续采购了12辆清扫车、8台洒水车、4个高压冲水泵、1台下水道综合养护车及装载机、铣刨机、摊铺机、小型养护机具等各类机械50余台。目前,农村公路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养护,农村公路优良中等率达到91%以上。
俗话说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好的路况离不开高水平的养护,高水平的养护离不开养护技术的革命。近年来,婺城交通部门以“畅通主导、服务需求、安全至上、创新引领”为方针,以“绿色、低碳”为方向,以“走出去、请进来”为思路,联合上级公路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相邻兄弟单位及省内外公路系统,将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四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公路养护中。在蒋下线、白汤下线等主要县道采用高弹高粘改性沥青罩面技术,提升了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在防止路面表面开裂、剥落及老化等综合服役性能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罗电线、白汤下线应用低碳反应型冷拌冷铺超薄沥青罩面技术,解决了路面轻型车辙、松散、裂缝等病害问题,在提高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的同时也能降低交通噪声;在汤苏线、罗电线、白门线采用高韧超薄磨耗层,包括水泥路面薄层“白改黑”和沥青面层预防性养护,薄层“白改黑”大幅提升了既有水泥路面的抗滑、降噪、舒适的性能,沥青预防性养护使沥青路面具有优越的抗裂、抗渗和抗滑性能,有效提升路面平整度,降低行车噪音。诸如此类的“四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养护效果和一定的社会效益,有力推动了公路养护向科学化方向发展,打造了具有婺城特色的农村公路新标杆。
三、打通“最后一公里” 服务进村到户
“这段时间,我们通过‘客货邮’专线向外地寄送了近60公斤番薯粉丝,不少顾客向我们反映收到番薯粉丝很快、很新鲜,以后还会回购。”婺城区莘畈乡学岭头村村民廖元兰说。廖元兰所说的专线是婺城区刚刚开通不久的汤溪至莘畈“客货邮”融合线路。该线路途经汤溪镇、莘畈乡等地的22个行政村,每天7班次。
在莘畈邮政所农村物流服务点,有办公设备和图书架设备,同时完善便民服务,服务内容包含快递收寄、报刊订阅、农村电商、话费缴纳、贷款及信用卡办理、保险咨询办理、水电费缴纳等,服务区域覆盖周边11个建制村。
如今,农村也有了城里人的便利生活。近年来,婺城区农村客运、物流事业快速发展,辖区群众的受益面不断扩大。“村村通”公交实现2公里公交站点全覆盖100%;“客货邮”正积极创建省级样板县,不断深化覆盖。
“自从快递进村之后,越来越方便,我昨天买的快递,今天就能到了。有时候晚上看手机,也会忍不住多下几单。”说起通村客运物流的变化,当地的居民群众都竖起了大拇指。越织越密的农村公路网,优质便捷的农村客运物流服务彰显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此外,婺城区还采用“区域共配”的物流新模式,依托邮政网络,整合各快递品牌村镇一级配送资源,实现所有品牌快递共线自动分拣,邮政快递员可以完成不同快递企业的快递运输、派件工作,极大地缓解了偏远地区“最后一公里”的物流压力。
四、一路通百业兴 铺就幸福之路
农村公路串联一方特色产业,也打通了村民的致富之路。婺城区因地制宜创新思路,不断以道路建设助推产业发展、提升景点形象、促进经济增收。
在G20杭州峰会上闪亮登场的婺城区两头乌猪——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的成功建设,形成了金华“游双龙,看两头乌”的旅游新风潮;山区乡镇莘畈依托美丽公路推进“体育+生态旅游”集聚发展,打造了“休闲莘畈”的金名片,续两年成为浙江省公路毅行大赛的首站;蒋堂镇依托美丽公路发展了乡村采摘游、农家乐等富民产业,当地种植的草莓、樱桃、枇杷、蓝莓等水果吸引了大量本地市民和游客前来游玩采摘;安地古街的桂花节、竹马的茶花节、洋埠的甘蔗节、厚大的白菜节、各个乡镇的农家丰收节,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赏玩,余仓、塔石、喻斯、大立元等地偏远乡村发展了乡村农家乐、乡村旅游红红火火;古朴的婺州扎染布艺、蒋堂的彩色农田、九峰的星空牧场、美味的金华特色菜肴、古宅、竹林、山峰、景点……一江婺城水,一脉婺城味,通过公路引进来、传出去,掀起了乡村旅游经济热潮,带动了婺城当地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一条条农村公路纵横交错,宽阔平坦的美丽公路依村而过,村内巷道四通八达,蜿蜒的“四好农村路”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通道,串起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成为令无数婺城人民满意的“脱贫路”、“致富路”、“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