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贯彻落实部、省、市级关于建立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精神,根据《中共金华市委关于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金委发〔2018〕39号)文件规定,现将我区2022年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基本情况
(一)主要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总量情况
1.土地资源情况。婺城区土地总面积10.99万公顷,国有土地面积1.2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65%。国有土地中,耕地722.27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5.65%;园地606.21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4.74%;林地1786.42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13.97%;草地151.12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1.18%;商业服务业用地275.63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2.15%;工矿用地1431.85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11.20%;住宅用地1680.04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13.14%;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751.06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5.88%;特殊用地656.24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5.13%;交通运输用地1358.55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10.63%;水域及水利设施地3336.69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26.09%;湿地及其他土地30.13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0.24%。
2.矿产资源情况。婺城区矿产资源主要为普通建筑用石料,包括建筑用凝灰岩、建筑用流纹岩,主要位于长山乡、琅琊镇、雅畈镇等乡镇。截止2022年末,婺城区建筑用凝灰岩矿石保有资源储量为488.24千立方米、建筑用流纹岩64.89千立方米。
3.森林资源情况。全区国有林地面积4149.8233公顷,占林地总面积4.96%;国有林木蓄积23.1527万立方米,占林木总蓄积的4.38%,国有林木蓄积量较上一年度有所增加;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6.16%,(国有森林面积2525.1282公顷,占森林总面积3.12%),主要分布在罗店镇、白龙桥镇、安地镇等地;公益林面积5.35万公顷,其中国有公益林911.4公顷;全区有国有林场2个,分别为北山林场、东方红林场。
4.水资源情况。全区水资源总量16.665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716.99立方米;中型水库5座,包括沙畈水库、金兰水库、安地水库、九峰水库、莘畈水库,年末蓄水量为2.0189亿立方米;全区总供水量和总用水量均为2.560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0855亿立方米,其中农林牧渔畜用水量1.3932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0.4155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0.2348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0.4172亿立方米,生态与环境用水量0.0995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35.58立方米,对比上年降低5.90%;全年累计征收水资源费346.96万元。
2022年,婺城区64个乡镇支流交接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63个占98.44%;Ⅳ类水质断面1个占1.56%;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达水质标率100%。
5.湿地资源情况。根据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婺城区有8公顷以上湿地总面积332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其中河流湿地面积1104公顷,占33.19%;湖泊湿地13公顷,占0.39%;人工湿地2209公顷,占66.42%。
6.自然保护地。婺城区自然保护地共5处,总面积1.853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72%。其中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9532.60公顷;双龙风景自然公园为国家级风景自然公园,面积为3552.12公顷;九峰山风景自然公园为省级风景自然公园,面积为3878.47公顷;梨树源省级森林自然公园为省级森林自然公园,面积为1221.21公顷;浙江婺城九峰省级湿地自然公园为省级湿地自然公园,面积为354.84公顷。
(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情况
2022年全区累计完成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供应92宗,面积392.79公顷,收取土地出让金55.37亿元。其中供应商业服务用地13宗,面积9.67公顷,出让价款为5.72亿元,占土地出让金总量的10.33%;供应住宅用地15宗,面积70.52公顷,出让价款为41.61亿元,占土地出让金总量的75.16%;供应工矿用地28宗,面积93.04公顷,出让价款为4.38亿元,占土地出让金总量的7.92%;供应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0宗,面积56.72公顷,划拨价款为1.97亿元,占土地出让金总量的3.55%;供应交通运输用地14宗,面积142.77公顷,出让价款为0.05亿元,占土地出让金总量的0.10%;供应特殊用地2宗,面积20.07公顷,划拨价款为1.63亿元,占土地出让金总量的2.95%。
2022年婺城区出让采矿权1宗,为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雅畈镇南干村矿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建筑用石料(凝灰岩),矿业权出让收益为2.42亿元。
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及成效
(一)加强重大基础工作建设,夯实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基础
一是全力开展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完成2021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上报自然资源部,经市、省核查,三项差错率均低于1%;积极探索开展国土调查日常变更工作模式,将日常变更调查监测阶段成果与自然资源和规划日常管理工作紧密结合,率先完成2022年首次日常变更调查,核查上报日常变更图斑96个。二是有序推进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全年完成莘畈溪、白沙溪、厚大溪、沙畈水库、金兰水库5个重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工作并通过专家验收,进度位列全市第一。全区共完成重要自然资源项目10个,涉及登记单元面积88651.8亩,其中国有土地所有权面积29988.9亩,涉及11个乡镇、157个行政村。三是健全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完善公示地价成果体系,配合完成标定地价、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农用地基准地价制订工作,促进全区土地市场平稳健康有序发展。完成全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建立涵盖农用地、建设用地、矿产、森林、草原5类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价格体系,核查区域内实物量,计算价值量,摸清自然资源家底,数据库成果通过部、省核查。
(二)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功能布局
一是高质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方案,并获自然资源部批复,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4.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76.13万亩、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3.56万亩。二是加强新城区城市设计与控规编制。邀请深圳规院和中规院等国内一流设计院参与,实现婺城区90平方公里重大平台城市设计研究全覆盖。破题研究金华市高速路口城北门户形象,开展方井头及周边区域1.5平方公里更新规划方案,提出"金华城市封面,浙中青创港湾”定位,聚焦多视点多角度分析该片区交通门户和形象门户的提升。完成龙蟠单元、雅畈竹园工业区块、白龙桥单元07街区地块、竹马-栅川单元局部街区、高桥单元、雅畈镇区局部街区控规等12个控规单元批复,面积约18平方公里。三是高标准推进乡村规划。推进3镇4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完成27个村庄规划和修规的编制及报批。
(三)强化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要素保障支撑
一是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制度。高度重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工作,2022年完成消化批而未供3901亩,完成率115%,完成消化09-18年批而未供974亩,完成率117%;完成闲置土地处置90亩,完成率500%,全市第1。积极落实“增存挂钩”政策,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完成盘活存量2121亩,完成率125%,全市第2;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3856亩,完成率214%,全市第1。积极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工作。全区完成供而未用专项整治596亩,完成年度任务113%;完成低效工业企业整治157家2928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17.1%;完成临时改变房屋用途整治12.3万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0.7%;完成仓储物流用地整治326亩,完成年度任务196%;完成集中连片整治拆除面积2012亩,其中红线范围内拆除面积1143亩,形成200亩以上单宗地块4宗,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8.35%。2022年完成工业用地出让28宗,超过前两年总和,招引落地3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二是积极保障要素容量。全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271亩,完成率327%,居市区第一。落实保障建武高速公路、金华港婺城港区乾西作业区、公安四所、省运会项目水上运动中心配套停车场和周边道路、“长湖湾”片区住宅用地、接力塘公园、飞扬小镇平台用地、燕语湖十二杉房配套设施、琅琊上马地地块、乾西工贸区安置房等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持续强化土地开发利用,2022年全区完成土地储备入库22宗61.92公顷,总评估价值为16122.31万元。其中住宅用地7宗12.54公顷,商业用地1宗0.44公顷,工业用地1宗7.93公顷,公服配套用地13宗41公顷。三是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打造矿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协议+”新模式,积极探索“标准矿”出让及“出让合同+协议”管理新机制,成功挂牌出让婺城区雅畈镇南干村矿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采矿权,金华市区首宗矿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落地,出让收益达2.42亿元。进一步规范工程性采矿管理,全年完成工程性采矿公开出让20宗,处置收益共计1.19亿元。四是严格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积极开展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开展创建节水标杆小区2个和节水标杆校园1个。不断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加强各类涉水活动的日常监管,落实“互联网+”监管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强化取用水总量监管,开展全区取用水监测计量标准化建设,严格实施取水许可证审批和水资源费收缴减征,累计征收水资源费346余万元,依规减征50余万元。
(四)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力度,牢筑资源保护屏障
一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持续推进田长制及耕地智保工作,全年完成187个耕地智保高空探头安装,完成率100%,处置耕地智保推送“两非”问题91起,完成任务数的100%;进一步完善乡镇田长制巡查机制,完成各国有单位及各村田长及巡查员耕地智保应用培训,全年平均巡查率97%。落实耕地补充项目,完成县级验收新增耕地217亩,完成率43%;旱改水62亩,完成率31%;建设用地复垦97亩,完成率44%;完成6个百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形成连片耕地6112亩,完成率100%。二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全域推行林长制,新增国土绿化1884亩,实现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优化省级、国家级公益林,优化后国家级公益林面积为3623亩,省级公益林79.87万亩。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实现战略储备林建设4107亩,健康森林建设16158亩。三是强化水资源安全。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度,全面开展河湖“清四乱”工作,全年开展县级“四乱”自查9起,均已落实整改。积极开展美丽河湖建设,2022年投资500万元对金华江(环城西路桥至兰溪交界)长度约11公里的水岸开展清淤疏浚、生态修复和设施管护等措施。四是切实提高自然灾害风险防控能力。开展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治理,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搬迁地点为婺城区蒋堂移民新村二期,实现了“以房等人”。避让搬迁地质灾害共124户320人。开展地质灾害补助治理。涉及43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和5处切坡建房不稳定边坡,已委托编制治理设计。五是严格自然资源保护卫片执法。依托“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推进天巡地查数字化平台应用推广。部署推广天巡地查“一码六频道”应用,完成自然资源系统18个乡镇所账号配置和场景应用。年度土地卫片执法中无违法占用耕地问题,违法耕占比0%。持续推进“违建别墅”清查整治回头看、“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回头看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
(五)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蒋堂镇许里村、安地镇岩头村、竹马乡青梅里村等3个全域项目涉及的8个自然村整村搬迁安置签约率达到100%;2022年新增的7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已完成初步方案编制,预计新增耕地219亩,新增水田414亩。二是加强矿山生态治理修复。按照全省三年行动要求,开展现有3家建筑石料矿山企业的绿色矿山再提升,指导督促各矿山企业对标提档整改。通过生态修复工程治理和九龙特色村创建,罗店镇九龙石灰岩矿完成8.1万方的矿石处置,约54600平方米的生态复绿,通过市级验收,正在申请问题销号,实现了社会稳定、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的共赢。完成绿色矿山“回头看”矿山检查迎检工作。三是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碳汇交易,全年已申报功能区项目11个,其中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碳时空变化测算研究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建立多尺度的森林碳动态监测模型并逐级滚动优化评价监测区碳储量,为进一步推动林碳交易,实现自然资源资产化、价值化的转变,促进农民增收服务等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创新生态与产业共富,打造安地—雅畈康养度假体验板块,加快推进“魅力仙源·非遗古镇”县域风貌区、十二杉房高端民宿等项目,推动生态资源源源不断转化成综合效益。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自然资源要素整体配置效率有待提升。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等工作仍处于试点阶段,对基础数据掌握仍不够精准。自然资源所有权人、所有者职责履行主体、代理履行主体、行使方式以及权利内容等亟待明确。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体系需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的多元价值衡量与核算方法尚未形成统一的资产评估核算标准,资源资产价值难以显化,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是严格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日渐突出。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大量建设用地,谋划推进一大批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产业经济等项目,用地保障压力较大。随着近年来对批而未供和低效用地处置工作的纵深推进,两块地的清理处置难度日渐加大,可以处置的用地涉及征地、市场、政策等原因,处置难度极大。水资源、林业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保护力度需进一步加大。违规违法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仍有发生。违法乱占耕地进行非农建设、在未取得用地手续情况下占地建设、违法使用、破坏林草湿地资源等情况仍然存在。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水平仍需提升。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空间类数据归集共享机制尚不健全,数字化监管手段探索力度不够。
四、下一步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是继续加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切实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继续推进区域内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在重点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基础上,适时开展全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实现全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全覆盖,为自然资源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和严格监管提供有效支撑。进一步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的实现形式,建立行使所有权的资源清单和管理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价格体系,完善自然资源分等定级、价格评估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
二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支撑体系。稳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系统分析和梳理基础数据资料和现行各类空间规划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开展区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聚焦资源重构,做好规划统筹管理,从全域、全要素、跨部门、小切口等四个方面分别推动一批创新性规划研究。强化规划引领,结合划定的三区三线,完成控规编制情况复盘,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功能布局,放大主城区辐射带动效益。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改革,出台新机制,进一步探索村庄规划编制审批流程优化方案。
三是强化自然资源保护,提升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强耕地保护力度,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全方位、全领域、全空间、全维度实施系统整治。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在开展现有生产矿山绿色矿山再提升行动的基础上,推进省级绿色矿山建设。加强林草湿资源保护工作。深入开展森林资源专项整治工作,加快国土绿化工程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扎实开展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努力实现重心前移、精细执法和长效管理。
四是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强化资源保障作用。要素保障向高能级平台倾斜,根据“指标跟着项目走”,建立项目储备库。贯彻全新做地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围绕补短板、保安置、重点片区及配套功能性嵌入需求,全面谋划收储、做地和供地。精准高效承接、充分研究新政,优化供应机制,加大优质小地块供应,提高低密住宅和高端商品房等市场稀缺性产品供应比重,满足市场多元差异化需求。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向“存量”要“增量”,按照“提升发展一批、兼并重组一批、政府收储一批、关闭淘汰一批、强化二次利用”的原则,形成亩均综合评价和整治提升“两张图”,精准匹配招商项目,实现“以项目促盘活”。
以上是我区2022年度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请各位领导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