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8月26日-9月1日
婺城区有12人遭遇电信网络诈骗
损失金额63.6万余元
01发案统计
城北街道发案5起:一群众被人以冒充客服退机票的方式诈骗20000元;一群众被人以网络投资的方式诈骗499900元;一群众被人以网络交友的方式诈骗1410元;一群众被人以冒充客户的方式诈骗400元;一群众被人以网络贷款的方式诈骗25000元。
罗店镇发案2起:一群众被人以虚假购物的方式诈骗20000元;一群众被人以虚假录取大学的方式诈骗15800元。
白龙桥镇发案1起:一群众被人以冒充客服取消百万保险的方式诈骗17993元。
长山乡发案1起:一群众被人以冒充明星律师的方式诈骗19140元。
琅琊镇发案1起:一群众被人以冒充老师交学杂费的方式诈骗197.6元。
新狮街道发案1起:一群众被人以冒充客服取消百万保险的方式诈骗7999元。
乾西乡发案1起:一群众被人以网络刷单的方式诈骗8300元。
本周零发案街道:城东街道、竹马乡、安地镇、蒋堂镇、城西街道、城中街道、雅畈镇、塔石乡、莘畈乡、箬阳乡、沙畈乡值得表扬!
02警情分析
本周12起电诈案件中,按地区分:城北街道发案5起,发案较高;按类别分:冒充老师类诈骗,发案较高。
03预警防控
真实案例:
新学期开始,不少家长又为孩子交各种费用。骗子趁着开学季冒充班主任进行诈骗,家长们一定要擦亮眼睛,因为你看到的班主任有可能是假的!
近日,小刘一家就遭遇了这样的糟心事。开学前,小刘妈妈通过学校公众号发布的班级群二维码进了群。不成想,诈骗分子也偷偷通过扫码混进了班级群,伺机实施诈骗。
8月26日,骗子伪装的“班主任”在群里发布了收费消息和一个收款二维码。伪装成学生家长的骗子立马响应,上传转账截图,骗取其他家长的信任。
看到名字和头像都跟班主任的一样,小刘妈妈和其他几位家长看到这条消息后没有怀疑,就把钱转了过去。到了晚上突然有家长在群内提醒:“资料费是假的,是骗子!”小刘妈妈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而此时真正的班主任也发布了群公告说明,因为忙于开学事务,一时没有看到群里骗子发的信息,等家长来找他核实后,他才发现并马上报警,可骗子已经跑路了。
骗术揭秘:
1.广撒网,搜索QQ群。和微信群必须要扫码或者有人邀请才能加入不同,QQ群通过搜索功能就可以发现。骗子通过群名搜到班级群后,如果该群没有设置相应的验证机制,或者班主任验证不严格,骗子就会顺利加入该群。为了能顺利行骗,骗子有时会操纵2个甚至更多QQ号同时进入该群。
2.换头像,伺机行动。骗子进群后,一般会先潜水,观察谁是班主任以及班主任的活动规律,下载好班主任的头像照片备用。在班主任上课或工作的时机,他们会迅速将自己的头像换成班主任的头像,并将群聊名称修改为班主任的名字,这样没有加班主任好友的家长就无法辨别真假。
3.演双簧,骗完就走。在班主任上课或休息等没空接触手机的时候,骗子会冒充班主任在群里发送收取学费、资料费的信息,并附上收款方式。如果有家长质疑,假“班主任”就会直接回应,或者控制另一个加入群的骗子号和自己演双簧,对质疑的人进行“敲打”。绝大部分家长都不敢得罪班主任,所以马上就会交钱。等真的班主任发现的时候骗子已经退群走人,而他们骗取的钱也已经迅速洗白了。
警方提醒:
家长在收到任何需要缴费的消息时,一定要先与班主任或校方核实真伪,避免在家长群或其他公开网络平台提及孩子姓名、班级等详细信息,新添加的好友务必核实对方身份。学校应对家长群开启入群验证功能,实名制审核每一位入群的成员,同时避免通过公开途径发布家长群二维码,让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
应对诈骗,一招制敌
▼
不转账
终结诈骗,任重道远
防范被骗,迫在眉睫
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守护你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