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蘑菇中毒高发期,谨防“舌尖上的诱惑”

日期:2023-07-11 09:26:42 来源:​办公室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天气转暖,雨水增多,当前正值各类野生蘑菇生长的季节,每到这个季节,户外到处可见野生蘑菇的身影。野生蘑菇虽然味美,但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以成为盘中美餐。近期,我区已有误食野生蘑菇导致的中毒事件发生。

一、什么是毒蘑菇

蘑菇是由大型真菌产生的肉质孢子实体,它通常是指一类肉质实体呈伞状的大型真菌,而这一类真菌通常都在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科伞菌属下。从本质上说,可以食用的蘑菇与有毒的蘑菇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毒蘑菇中有其他蘑菇未含有的一些特殊成分而已,不同的毒蘑菇含有的毒素成分不同,从整体上看,以毒伞肽、鹅膏毒蝇碱、光盖伞素、鹿花毒素、奥来毒素等为主。

自古以来,许多人认为野生的蘑菇营养价值更高,虽然食用野生蘑菇而中毒的事件常见,但时至今日,仍然有人会去到山上采野生的蘑菇食用。但是,大多数人无法辨别所采集的野生蘑菇能否食用,这就造成了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今年的夏天雨季,天气闷热,雨水多,潮湿的环境适宜于野生蘑菇的生长,也是最容易发生误食毒蘑菇中毒的突发事件季节,给群众生命健康造成影响。

二、常见毒蘑菇

我国野生蘑菇资源丰富且具多样性,已知蘑菇种类估计在4000种以上,其中毒蘑菇有400多种,而婺城境内的水土和气候都十分适合蘑菇的生长。在婺城引起中毒的常见毒蘑菇种类主要有大青褶伞、日本红菇、假褐云斑鹅膏、马勃、牛肝菌、近江粉褶菌、灰花纹鹅膏、亚稀褶红菇等几十种。在辖区范围内其中以下列几种多见:

1.大青褶伞

又名铅青褶伞、铅绿褶菇,菌盖直径5~25cm,白色,半球形,中部稍突起,表皮暗褐色或浅褐色,逐渐裂变为鳞片。菌褶初期污白色,后期浅绿色至青褐色或淡青灰色。夏秋季群生,喜于雨后在草坪、林地上生长,在我国华南地区多见。近几年此蘑菇在我区引发多起中毒事件,是大家最需要认准警惕的蘑菇品种之一。

2.假褐云斑鹅膏菌

菌盖幼时半球形,后渐扁平或近平展,直径4-12cm,褐灰色,具深色纤丝状隐生花斑或斑纹,边缘常悬垂白色菌环残余,但无沟纹。菌褶白色;短菌褶近菌柄端渐窄。菌柄白色,常被白色纤毛状至粉末状鳞片,基部棒状、腹鼔状至梭形。菌环顶生至近顶生,白色,宿存或破碎消失。菌托浅杯状,白色至污白色。常于夏秋季生于各种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我区亦多有分布。

3.亚稀褶红菇

菌盖直径6~12cm,成熟后中部常下凹,呈漏斗状,菌盖表面浅灰色至煤灰黑色,成熟后常向上反卷,边缘无条棱。菌肉白色,受伤后易变红色而不再变黑色,菌褶白色,伤后变红色。菌褶厚,稍密至稍稀疏,不等长,脆而易碎,直生。菌柄粗短,一般5~9cm,浅灰色,内部松软。担孢子球形或近球形,有疣和网纹,无色,大小为7~9×6~7μm。褶侧和褶缘囊体披针形或近梭形,53~88×9.5~12μm。夏秋季7月上旬至9月下旬生长于马尾松与栲树等山毛榉科植物的混交林中,有剧毒。

4.近江粉褶蕈

菌盖宽2.5~4cm,初圆锥形,后斗笠形至近平展形,中部常具有稍尖或稍钝的凸起,灰黄色、浅灰褐色至浅黄褐色,有时带粉红色,具条纹,光滑。菌肉薄,白色。菌褶宽达5~7mm,直生,较密,薄,初白色,成熟后粉红色至淡粉黄色,具2~3行小菌褶。菌柄长5~14cm,直径3~4mm,圆柱形,近白色至与盖色接近,光滑,基部具白色菌丝体。担孢子9.5~12.5×9~11.5μm,等径或近等径,5~6角,淡粉红色。常单生或散生于竹林或其他林中的地上。食后5~10min即可引起严重的胃肠型中毒症状及一定的神经型中毒症状。

5.日本红菇

主要特征:中央下凹,脐状,色至污白色,表面常具浅褐色鳞状物。菌肉较厚,白色,不变色。菌褶很密,近白色,受伤不变色。菌柄白色实心。6~9月份在阔叶林地上群生或单生。可引起严重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三、临床症状与体征

1.急性肝损害型

中毒症状明显表现出4个阶段: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和内脏损害期。

假愈期:经过恶心、呕吐、剧烈腹痛、腹泻等胃肠症状后,症状消失,近似恢复,但实际肝功能酶(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胆红素上升,肾功能开始恶化。

2.急性肾衰竭型

典型中毒进展可分4个阶段:潜伏期、肾损前期、肾损期、恢复或后遗症期。潜伏期越短,中毒越严重。

3.胃肠炎型

误食此类毒蘑菇后,大多数在15min至2h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可能会伴有焦虑、发汗、畏寒和心跳加速等症状。

4.神经精神型

除出现消化道症状,精神症状如兴奋、狂躁、幻视、幻听等可为主要表现,同时可伴有瞳孔缩小、多汗、唾液增多、流泪等症状。预后多良好。

5.溶血型
除消化道症状外,可出现腰部疼痛、无力、深褐色尿、贫血、肝脾肿大等急性溶血症状,严重溶血可致畸形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6.横纹肌溶解型
最常见的毒蘑菇是亚稀褶红菇。误食后,除出现消化道症状外,可伴有乏力、肌肉痉挛性疼痛、明显的腰背痛、血尿或酱油色尿液。生化指标表现为肌酸激酶急剧上升。

7.光过敏性皮炎型

潜伏期较长,一般1-2天发病。主要表现为“日晒伤”的红、肿、热、刺痒、灼痛。

四、误食毒蘑菇的紧急处理

(一)现场中毒急救措施

以尽快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根部引起呕吐,或自服大量清水后再用手指抠咽部引起呕吐,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容物呕吐出来,迅速排除毒素,以减少毒物吸收。

(二)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

明确是食用野生的蘑菇后,一旦出现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就应该中毒处理并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同时务必携带剩余蘑菇实物,以便鉴定种类,确定治疗措施。

五、如何预防

(一)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是最好的预防中毒措施。

(二)不吃杂菌和不认识的蘑菇。

(三)不要轻信网上所谓的“轻松分辨毒蘑菇”的文章所说和民间流传的辨别毒蘑菇方法。如看颜色和形状、看生长环境、用银器辨毒、看分泌物、看有无生蛆生虫等的辨别方法,无一可靠。

(四)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鞋(菌托)的蘑菇多有毒,不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