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让我市农业更高质高效

日期:2023-06-28 15:22:32 来源:​金华日报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你看,我们用无人机和倾斜摄影等技术,使整个农场以3D的形式展现在眼前。”昨日,在浦江县岩头镇十里阳光超级农场,农场负责人何志刚向记者介绍农场的数字化系统。目前,该农场已实现生产、采摘、仓储、营销、运输、人员评价以及园区安防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近年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应用,给农业生产、管理和营销带来革命性变化。

“金地惠农”让农民更省力

近日,种粮大户盛桂有在婺城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指导下,顺利完成2023年婺城区粮食规模种植补贴申报。“没想到在手机上几分钟就能搞定。”盛桂有说,以前申请补贴要准备实量地图、种植清册、承包合同等一堆材料,还要盖4个章走6个流程,花费3个月时间,“现在有了‘婺农补贴’平台,省力又省心”。

除了便捷性,该平台还会对历年补贴发放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当年可享受补贴农户信息。同时,补贴政策通知可以一键下发至农户,提醒农户及时获知最新补贴情况,确保“惠农红包”及时惠农。

据悉,“婺农补贴”平台将作为成熟子模块集成融合进“金地惠农”应用,在全市进行推广。此前,金东区“金地智管”、金华开发区“数字农机”已经集结,实现一县创新、全市共享。当前,“小农水”灌溉数字化、农村土地流转线上化等工作也在加速推进中,“金地惠农”这张数字化农业拼图正逐渐完善。

“产业大脑”让农业更聚力

“今年采摘销售的时间比去年足足提早5天。”昨日,兰溪杨梅种植户倪海清自豪地说,他种的“小黑炭”能卖100元一斤。

这一切离不开“梅”好兰溪杨梅产业大脑的助力。该应用于2022年6月在“浙政钉”、“浙里办”、微信小程序上线,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杨梅主体全上线、地图全覆盖、数据全贯通、业务全闭环、服务全集成、一码全管控,提升杨梅监测、预警和战略管理支撑能力。登录“e兰茗果”微信小程序,果农可以学习科学剪枝、合理控温等技术,甚至可以跟着3D模型操作,有效提升杨梅品质。

截至目前,“梅”好兰溪杨梅产业大脑已实现IRS数据归集200万条,浙农码赋码12800个。微信小程序“e兰茗果”日均活跃400人次,学习达82000人次,注册杨梅商家40余家,线上成交订单量17650单,销售金额达1068万元。

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一县一业”产业集群,已形成浙里有机茶产业大脑、兰溪杨梅产业大脑、浦江葡萄产业大脑、磐安中药材产业大脑。今年计划新增2000万元以上产业链10条以上,亿元级产业链2条、十亿元级1条。

未来农场让农业更给力

“猪舍冬有地暖夏有空调,通过监管大屏或手机App可以实时查看牧场生产情况、控制设备运行,维持猪群舒适的生长环境……”在位于婺城区长山乡的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5G智慧养殖中心,“两头乌”喝山泉水、听音乐、玩玩具,好不惬意。

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运营总经理黄迎军说,牧场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设施设备的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实现生猪养殖环境、生产过程、疫病防控、粪污处置等环节全程可视可控可追溯。其中,智慧猪场数字化管理系统集成九大功能模块,将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成功应用在养殖业,实现养殖全过程实时化、可视化与智能化。2022年,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入选浙江省首批“未来农场”。

2020年以来,我市以数字化引领农业“工厂化”发展,积极探索发展数字牧场、数字工厂、数字种养基地,提升乡村产业数字化应用水平。据统计,全市开展种养基地智能化、数字化改造196个,创建省级未来农场2个、数字农业工厂23个,浦江县、武义县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省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通过深入实施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我市计划到2027年打造10个未来农场和100个数字农业工厂(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