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年鉴(2022)》综述

日期:2023-04-19 16:54:09 来源:​婺城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概况】 2021年,婺城区域面积1391.24平方千米,辖9个街道、9个镇、8个乡(其中4个街道、3个镇、1个乡由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有社区117个、村317个。年末户籍人口65.76万人,常住人口97.1万人。人均生产总值(户籍人口)109523元,比上年增长7.4%。

地区生产总值719.53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4亿元,下降0.9%;第二产业增加值237.85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463.15亿元,增长6.8%。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1%,批发零售业增长9.9%,住宿餐饮业增长18.2%,金融业增长7%,房地产业下降1.5%,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下降0.7%,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7.9%。三次产业比例为2.5:33.1:64.4。

财政总收入57.35亿元,增长29.6%;一般预算收入12.63亿元,增长13.8%;一般预算支出37.75亿元,同比增长13.1%。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71亿元,下降1.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78亿元,下降1.8%。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80公顷,增长3.8%;粮食总产量2.08万吨,增长 4.0%。花卉苗木种植面积3640公顷,下降52.3%。油菜籽产量1950吨,下降15.4%;蔬菜产量5.22万吨,下降24.3%;瓜果总产量1.7万吨,下降38.4%。生猪出栏12.76万头,下降14.5%,生猪存栏10.49万头,下降11.8%;家禽出栏27.76万羽,下降4.0%;牛存栏数7355头,下降8.0%,牛奶产量25431吨,下降21.5%;淡水产品产量10547吨,增长2.51%。完成造林面积210公顷,森林抚育面积980公顷。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新增高标准农田2000公顷,实施非粮化整治2067公顷。举办第十二届中国茶花博览会,建成全国首家5G数字化养殖中心,新增“金农好好”品牌授权企业6家,蒋堂镇获评省特色农业强镇。网络经济快速增长,跃居全国“直播电商百强县”五十强,五金产业集群列入省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捷特包装获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等成为网红打卡点,全区接待游客27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9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120.8亿元,增长10.8%。项目投资49.8亿元,下降24.8%;房地产开发投资71亿元,增长66%。项目投资中工业投资17.4亿元,下降12.8%。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按产业分: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4亿元,下降12.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2.9亿元,增长15.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8亿元,增长12.3%。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0%;零售业销售额增长21.9%;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1.7%;餐饮业营业额增长33.6%。

工业增加值64.1亿元,同比增长7.4%,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1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50亿元,增长16%;销售产值246.6亿元,增长14%,工业品产销率为9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6亿元,增长13%,占销售产值的14.6%。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4.4亿元,增长11.3%;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9.8亿元,下降21.2%;其中利润总额14.3亿元,下降27.7%。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9.44亿元。建筑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6.58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49.68万平方米。

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9.66亿美元,下降12.47%。其中外贸出口额9.43亿美元,下降12.57%;利用外资411万美元,下降26.34%。

各类科技立项84项,其中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7项、区级科技计划项44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数30家,重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8家。专利申请量118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52件,发明专利申请占比38.31%;专利授权量227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51件,发明专利授权占比15.4%。

幼儿园92所,在园幼儿1.81万人。小学22所,在校学生3.34万人。初中20所,在校学生1.60万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3722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均100%。幼儿园专任教师1428 人,义务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  3352人。

举办第四届中国·金华山水四项公开赛等大型文体活动30余场。建成图书馆分馆9家、文化馆分馆2家,新建图书流通站2个,实现6个文化站图书室图书通借通还。红色歌舞情景剧《百年风华》、婺剧《南山火种》等建党百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178场,线上线下参与活动人数达52.5万人次;承办“全民阅读月”各类文化活动及赛事15项,送文化下乡130场、送戏下乡90场,文化走亲7场,举办展览120场、讲座31场,服务读者455433人次。举办体育赛事活动17场,其中国家级赛事1场,省级赛事活动2场。其中全运会荣获一枚金牌、一枚铜牌。筹备亚运省运,顺利承办3项省运会测试赛,安置优秀退役运动员14人,完成14枚加计金牌任务,引进优秀运动员28人。

医疗卫生机构373个, 其中民营机构42家。医疗床位1120张,其中,公立医疗机构599张,民营医疗机构521张。全区低保、低边、特困、残疾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保4176人,其中待遇享受人员1738人,发放待遇627.77万元。新建8家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全覆盖。为211家居家养老服务发放补贴资金1957.96万元,就餐功能惠及8100名老人。落实符合条件的孤儿发放儿童福利费120.56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5445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735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623人;登记失业率1.99%。

【“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婺城样板打造】 婺城区是全省首个设市区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2021年,婺城区全面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组建专班先后55次专题研究,将“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与“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同步谋划、同步推进,着力构建“1362”改革框架。理清三张清单,明晰权责边界。以30个领域1531部法律法规为依据,依托浙江省行政权力事项库,梳理7818项监管事项和市、区两级部门4872项行政执法事项,编制市区乡三级监管事项清单、执法事项清单和职责边界清单,并分领域、按频次绘制监管执法事项“红黄蓝”三色图。以“一件事”“场景化”理念重塑执法模式,汇编12件“一件事改革”流程图,制作13张高频案件案卷文书和执法过程流程图,编制“综合查一次”场景应用清单,制定16个领域“教科书式”标准化执法办案手册。在19个乡镇(街道)重新布局16支综合执法队,配齐配强乡镇(街道)执法力量,完善法制审核员队伍建设。定期对赋权乡镇(街道)事项的执法情况开展评估和指导,提升基层执法专业化水平,提高综合执法效率,做到“服务零距离”“提效不扰民”。围绕六大体系建设形成18项创新性制度,针对人员管理举措形成24项制度,激发新领域执法的工作动力。系统提炼改革经验做法,剖析问题和原因,探索制定“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省级标准。结合改革进度和各乡镇(街道)执法重点领域拟制各类研究性题目82个。婺城改革工作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得到省委书记袁家军等领导的肯定,在全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浙江新闻等主流媒体60多次报道,其中国家级媒体刊登改革相关文章7篇。

【浙江婺城经济开发区挂牌成立】 10月22日,浙江婺城经济开发区正式挂牌成立。浙江婺城经济开发区依托原有的婺城新城区进行规划建设。婺城新城区于2003年3月挂牌成立,规划面积89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共入驻工业企业820家,规上企业124家,形成以汽摩配、五金工具量、医药食品、新型建材等为主的支柱产业,引进的万里扬、今飞、巨龙管业已成功上市。工业总产值从成立之初的19亿元增长至239亿元,税收从0.65亿元增长至4.5亿元,分别是成立之初的12.58倍、6.9倍。2020年11月1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复整合设立浙江婺城经济开发区(浙政办函〔2020〕73号),实行省级经济开发区政策。浙江婺城经济开发区作为婺城经济主战场、创新主平台、高质量发展主阵地,按照“科技创新策源地、生态宜居幸福地、高端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创新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两地三区的发展定位,着力打造一流的国际智造产业城、生态宜居幸福城,重点培育汽摩配、五金工量两大传统主导产业和生物医药、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全力向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迈进。

【婺城区实现省平安区“十七连创”】 2021年,婺城区连续第17年获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平安区”称号。2021年,婺城区全面凝聚平安建设工作合力,多措并举、重点整治,全面提高公共安全管控水平,扎实开展“平安十大问题专项整治”和“大平安百日攻坚”行动,全力清除生产、交通、消防、社会治安、食药等领域风险隐患,实现重大案(事)件“零发生”。固本强基、创新引领,全面夯实平安综治基层基础。在前端,做细“闭环微网格”;在中端,做深“民情民访代办”;在末端,做实“矛调体系”,形成“全链条”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体系。2021年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854件,接待群众8097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9.55%。进一步发挥“141”基层治理体系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应有作用,明确网格员信息核查、人员管控、防疫宣传、服务群众四项主要工作,实现“141”体系无缝对接疫情防控“七大机制”。平安指数始终保持全省第一方阵,9月至12月持续位列全省前二。

【熊猫猪猪·共创共富联盟激活乡村共富】 2021年,婺城区按照“党建引领、区域联动、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整体思路,以“党建共建、规划共绘、产业共兴、资源共享、文化共育、生态共护”的“六共”机制为支撑,组建了以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为核心,包括汇鑫葡萄基地、然兰蔬菜基地、暖田有机蔬菜基地、蘑菇生态文化园、千亩精品果园基地、蒋堂富硒系列农产品等共同富裕细胞单元的熊猫猪猪共创共富联盟。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位于婺城区长山乡,项目总开发面积80公顷,总投资3.6亿元,是全球首家以世界级珍稀猪种——金华两头乌为IP形象,集智慧养殖观光、科普教育、研学团建、休闲游乐、美食体验、亲子趣玩、网红打卡于一体的复合型亲情互动乐园、未来牧场。牧场开园三个月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为周边3个村增加土地流转收入1300万元,带动周边长山乡、琅琊镇和白龙桥镇的民宿、餐饮、农产品销售等产业发展,为9个村引流15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1330万元。熊猫猪猪共创共富联盟建立了党委轮值、工作会商、项目共推等8项机制,整合村集体、企业、金融机构、乡贤、协会等“7+X”个乡创主体,充分挖掘白沙溪、铁店窑和两头乌等区域文化,打造中国山水四项公开赛、熊猫猪猪欢乐节等5个特色文体品牌。依托联盟的8座“一村一品”文化礼堂和4家特色文化展陈馆,举办卢文台治水文化节等文化活动。成立4支“白沙卫士”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治水护绿、志愿服务等活动,三十六堰灌溉工程展陈馆获评浙江省第一批“五水共治”实践窗口。联盟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带动了白龙桥镇、长山乡共8584人共同富裕,同时辐射蒋堂镇17个村17000多人,从“一村绿富美”到“村村绿富美”,生动演绎着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婺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