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不仅通晓音律,长于诗词,而且工散文,能书画,才华出众,向负盛名。
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仕宦之家,从小聪明颖慧,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出嫁以后,其丈夫赵明诚又是一位著名的金石学家,爱好文艺,与李清 照志同道合,民主空气比较浓,因此,她那杰出的艺术才华,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辉映于中华民族文坛的一代才女。
但是,她不幸经历表面繁华,实际危机四伏,烽烟频起的北宋末年,还在青年的时候,就遭到离乱之苦,亡国之痛。此后不久,丈夫病逝,自此 一直到晚年,始终过着孤苦伶仃,颠沛流离的生活。绍兴四年(1134年)秋天,金人又纠合伪齐刘豫,发兵南侵。当时流落在杭州的李清照,刚刚写完《金石录 后序》,即听到金人南侵的消息,就准备离开杭州,到金华作第三次避难。
到了金华以后,其生活拮据和心情的悲凉是可想而知的。但她把国恨家仇交织在一起,熔铸在她的作品之中,写下了《题八咏楼》、《武陵春》等著名诗词,不仅歌颂了金华河山的雄伟壮丽,而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愤慨情绪。
李清照在金华写的《武陵春》词是这样的:“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 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一首“伤时”之词,她在这里把故国之思和个人之愁融合一体,天衣无缝,非常巧妙。前阙“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是点睛之 笔。由于有了这一句,为下阙作了铺垫,使结句“车载船装”的愁思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境界。
特别是她游览了有名的八咏楼,登高望远,情怀激荡,对金华河山的壮丽、形势的险要,发出了由衷的歌颂。她写道:“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 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首《题八咏楼》绝句,语言工整,意境辽阔,气势磅礴,悲中含壮,不愧为题吟八咏楼的出类拔萃之作。从此 之后,李清照之名就这样与金华八咏楼等名胜凝结成一个永恒闪光的性灵结晶,被传颂千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