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龙丘苌(前76-24),西汉末年太末县人。隐居龙丘山(今九峰山),耕稼为生。苌好学博问,以德行和学问知名于世。与严子陵、钟离意等名士为友,名传四方。王莽时,四辅(太师、太傅、国师、国将)三公(大司马、司徒、司空),屡次征召,均不应。
更始元年(23)21岁的任延会稽都尉,敬贤礼士。其属官请召苌。延曰:“龙丘苌先生躬履德义,有古高士之风。我亲自去洒扫门庭,尚怕 损其名节,召之不可。”乃请功曹(相当于郡守的总务长,在郡颇有权威)修书奉谒,并经常送医送药。如是经年,苌深受感动,乘车诣府。延礼敬备至,请苌出任 仪曹祭酒(负责教育的官员)。
后因病辞归,不久去世。任延亲临祭奠。苌多年隐居九峰山,山因人而出名,故又名龙丘山。唐改太末为龙丘,后又改龙丘游县,都因龙丘苌而 命名。民国时,龙游名人、《浙江通志》总纂(筹)余绍宋先生一贯认为龙丘山是龙游祖山,明成化七年(1471)设立汤溪县十,把龙游县的龙丘山划给汤溪县 是有北龙游县民意的。他曾数次请求当时的省民政厅长阮毅或(曾任金华专署专员)把龙丘山重归龙游县。阮因抗战军兴,无法顾及,此事遂寝。
新编《龙游县志龙丘苌传》中也说:“县人奉问乡贤之祖”。2000年后,编志修史仍怀念斯人,足见其仁义之风,泽被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