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婺剧是浙江省主要剧种,俗称金华戏,流行于浙江金华、面水、台州地区和杭州的建德、浮安、桐庐及赣东北一带,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 年秋定名为婺剧。
婺剧是一个多声腔剧种,拥有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贵、时调六种声腔,有悠久的历史。唱腔古朴录放、激昂悲壮;感情沉郁。其高腔被认为是明代又乌腔和四平腔的遗音。婺剧中的高腔有西安、西吴、侯阳三种。婺剧中的昆腔是南昆流传在金华的一个支派,称金华昆腔或“草昆”。婺剧中的乱弹,亦称浦江乱弹,由安徽太平(今当涂一带)和挂阳(今旅德)经天目溪流入浦江等地,现安徽已失传,唱腔以【 二凡〕 和【 三五七】 为主,【 芦花调】和【 拔予】也常采用。婺剧中的徽戏,主要从皖南经新安江流入,今在安徽因受京剧倒流影响,已近失传,而婺剧中的徽戏,却较完整地保存了原貌。它的唱可分为“徽乱”和“皮黄”两类。婺剧班社因其兼唱的声腔不同,分为三合班(兼唱高、昆、乱)、两合丰班(兼唱昆、乱、徽戏,而无高腔)、乱弹班(以乱弹为主,兼唱少数徽戏)、徽班(以徽戏为主,兼唱滩妥、时调等小戏)。
婺剧的表演粗犷健康,朴实波辣,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所谓:“武戏慢慢来,丈戏珠破台”。由于过去服装原无水袖,表演多在手指、手碗上下功夫,亮相、功架近似敦煌壁画的人物姿态,自具一格。且特技表演甚多,如变脸、要牙、滚灯、红拳、飞叉、耍珠等。
婺剧的角色行当分老生、老外、副末、小生、大花面(净)、二花面(副)、小花面(五)、四花面(武净)、花旦、作旦、正旦、老旦、武小旦、三梁旦、(第三位花旦)、杂(扮演神仙、老虎、狗,由管“三箱”的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