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23-02-03 14:51:51 来源:​今日婺城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区人大代表叶小艳

推进老旧小区电梯加装 “梯”升居民幸福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简洁、明了,目标任务清晰,符合实际,催人奋进。”人大代表叶小艳表示。

叶小艳认为,解决老旧住宅小区无电梯给居民带来的不便问题,能切实提升社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是一项社会所需、居民期盼、谋民生、解民忧的民生工程。对此,她建议:一是婺城区相关部门收到业主加装电梯的申请后及时对接,以便社区提前介入协调,和相邻业主达成一致意见后,再进行后期的设计工作,可以有效减少业主不必要的损失,避免矛盾产生;二是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施地下管线改造时,预留加装电梯基坑空间条件,避免今后加装电梯时重复开挖;三是区住建局建立婺城区住宅区有关加装电梯的专家和电梯工程服务企业数据库,以便解决电梯加装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最大限度减少安全隐患,规范加装电梯行为。(记者 吴铮誉)

区人大代表虞锦明

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日渐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数字赋能在各领域发展中发挥的重大作用。“1483”发展战略指出,要奋力提升创新能级,打造数字化改革新高地,数字赋能依旧是未来发展的有利抓手。

乡村数字化治理相比于传统乡村治理优势明显,有助于打破乡村信息壁垒。人大代表虞锦明建议,要着力发挥数字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加快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推进乡村治理公开化,调动村民参与党务、村务的积极性,提升办事效率,凸显乡村治理成效,有助于实现乡村事务高效化管理。(记者 徐乐)

区人大代表施学武

加强社区科普建设 提升科普服务功能

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单位,也是城市最活跃的细胞。加强社区科普建设,不仅对社区政治、科技、经济、生态文明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巩固完善社区科普组织网络、提升社区科普服务功能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施学武认为,近年来,婺城区对科普工作做了诸多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科普基地活力不足的问题。他建议,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科普建设,创建社区科普服务中心,建立评估、考核、问责机制,实现社区科普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强科普及宣传阵地建设和组织网络的建设,夯实社区科普服务设施,推进科普工作向纵深发展,推动科普大众化;重视、加强、深化社区科普建设经费保障力度,探索社区科普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创新打造社区科普的特色品牌,实现社区科普工作的全新突破;建立健全社区科普人才专家库,负责对科普专(兼)职人员培训,使科普人员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逐步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熟悉科普工作特点和规律的新型科普专业人才。(记者 张红星)

区政协委员杨杰锋

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 完善助残服务体系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出台帮扶支持政策,探索多渠道就业方式,残疾人就业比例有所提高。但目前仍存在残疾人就业政策有待完善、残疾人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

为完善助残服务体系,加大对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力度,营造扶残助残良好社会氛围,政协委员杨杰锋建议:一是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定政策措施,对有就业创业需求和条件的残疾人送政策上门。同时,通过精准化服务,推动措施落地见效。二是通过加强对民营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支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三是探索助残就业服务数字化改革,构建新型残疾人数字化就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为广大残疾人就业提供全面精准服务。(记者 刘檬檬)

区政协委员伊胜娟

加强心理健康建设 促进社会人际和谐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无论是考试、升学、就业,还是工作、婚姻等,都可能在无形之中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这些压力日积月累,久而久之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

政协委员伊胜娟认为,在当今社会,个人的心理健康对构建和谐社会影响深远。为加强公众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她建议,加强科普宣教,普及心理学知识。学校、社会定期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普及重要生理常识;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在加强隐私保密的前提下将心理疾病筛查纳入体检筛查选择项目,早发现、早干预;加大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健康管理。(记者 刘檬檬)

区政协委员李冀晨

组建区域产业联盟 落实人才补助政策

“报告中提到‘婺城区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产业升级破势而发’‘唯有发展有为,才能争先有位’让我印象深刻。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智能化、精密化、网络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传统技术工人的需求量逐年降低,对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政协委员李冀晨说。

李冀晨建议,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与各技工院校专业发展情况,在技工院校内设立集社会培训、企业研发、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创新型公共实训基地,并邀请区内拔尖企业与领军人才入驻,打破一企业一学校一项目的传统校企合作模式,组建区域产业联盟。提高技能人才的福利待遇与社会地位,将技师、高级技师纳入人才分类目录,同时出台高技能人才本地就业相关优惠政策,为婺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支柱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