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今年以来,区资规分局全面对标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根据《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的要求,以法治党建工作为统领,资规业务为主线,强化规划统筹、迭代做地模式,推动分局法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是加强主题教育。婺城分局党委始终坚持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年召开党委会议11次,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14次,开展领导讲党课,充分发挥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委、区委关于主题教育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结合围绕婺城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实际,全力以赴推进主题教育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贯通融合。自今年9月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召开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组建了由局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精英强干组建综合协调组、学习调研组、宣传信息组、整改整治组4个工作组,研究制定了分局党委《关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工作方案》和重点任务清单。
二是加强思想武装。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党日活动。如:组织党员赴嘉兴南湖开展“溯源强基 担当作为 深入实践‘八八战略 ’”主题党日活动。另一方面主题教育采用班子带头学、支部集中学和个人自主学相结合的模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明确要始终铭记关怀、不负嘱托,做到“六个深刻领会”;原原本本学二十大报告、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三是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能力。根据市区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通过自查自纠,严明纪律规矩,并与中层以上干部签订了廉洁承诺书。全局干部大会上进行节前廉政警示教育,节后机关党委及时开展检查,确保干部不出事。
四是正风肃纪强化监督。每月通过开展不少于两次不定期督查检查等形式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持续传递压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紧抓业务工作,加强规划引领,构建婺城资规法治空间格局
一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完成“多规”数据汇交,初步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开展全区土地空间盘子情况分析研究,挖掘城市更新潜力16381亩;创新三年项目谋划,通过四大分析形成城北片区、临江智能制造片区、飞扬-洞溪片区、婺城新城区、安地片区等5大片区综合开发方案。
二是健全规划编制体系。完成临江、龙蟠、高桥等3个控规单元和16个村庄规划批复;形成婺城区工业红线划定调整、一带七心空间战略研究、基础型城市社区生活圈、村庄布点规划等4个专项规划初步成果。
三是推进城市设计研究。创新开展规划编制国际邀标,邀请专家15人次,推进长湖湾活力新城、婺城三馆等项目研究设计。《金华市婺城区村庄规划管理规定》《婺城区高桥单元(含吕塘单元局部)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年度金华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项目三等奖。形成洞溪、雅畈、龙蟠、湖头4个片区城市设计初步方案,基本实现重要区块城市设计全覆盖。
(三)做好要素保障,拓塑婺城法治建设区域发展空间
一是强化土地要素保障,依法做好土地报批。聚焦大干项目年,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加速“跑”。建武、甬金衢上、金义三四线、虹戴公路和桐溪水库等5个项目列入单选,面积7761亩,创10年来数量和面积新高。全市率先完成建武、甬金衢上两个线性工程报批。截至目前,共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923亩,完成年度目标160%;依法报批土地4140亩。
二是依法出让,推进土地供应。创新规划市场“双引领”做地出让机制,精准承接政策形势,有序推进土地供应。完成商住用地16宗,面积670亩摘牌,出让金26.7亿元;完成工业用地等17宗,面积746亩摘牌,出让金2.8亿元;依法开展做地“堵点难点”专项工作,完成任务14宗,累计交地450亩,连续7个月位列市区第1。
三是依法推进低效存量攻坚。推进低效用地整治,向存量要空间、要增量、要效益。截至目前,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817亩,完成率101%,全市第2;完成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1165亩,完成率129%,全市第1;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226亩,完成率72%,全市第6;消化09-22批而未供1278亩,完成率83%,全市第7;闲置土地处置完成率625%,全市第1;供而未用整治完成248亩,完成率248%;完成临时改变房屋用途整治2.39万平方米,完成率120%。
(四)做好资源利用审批,保障婺城资规能源资源安全
一是深挖富硒资源综合利用。通过规划引领、品牌创建、绿色转型,以“硒”赋能,推动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承办全省天然富硒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现场会,揭牌成立省内首个天然富硒产业研究站。完成富硒土地集中连片整治9000亩。蒋堂镇天然富硒土壤面积1.25万亩获评中国地质学会“全国天然富硒土地”,擦亮婺城富硒品牌。
二是刷新矿业权出让纪录。积极探索资源统筹开发,在“净矿出让”基础上,开展政府前置代办。10月雅畈镇竹园村矿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采矿权成功挂牌成交,出让收益总额为4.01亿元,标志着婺城区第二宗矿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成功落地,预计产生可利用土地约900亩。
三是推进地热资源勘查。锚定具备房产项目、文旅产业等开发前景的地热优选靶点,组建地热资源勘查专家团队,探明罗店建新村、琅琊上盛村等五个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分布规律,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提供依据。为片区综合开发提供支撑。目前已完成野外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评审和物探等,预计12月底形成勘察成果。
(五)生态修复,守住婺城资规生态保护底线
一是积极谋划综合整治。全市首创“3+8+X+Y”四层级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框架,以“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落实白沙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闭环,项目总投资224亿元。截至目前,共完成补充耕地入库指标359.3亩,完成率57.9%;完成复垦建设用地120亩,任务完成率54.5%;推进下窑村、洪村等4个永久基本农田千亩方集中连片工程整治6060亩,年度任务完成率121%,预计11月底完成验收。
二是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将地灾、水利、危房等各线受威胁农户及巡查员共447名纳入微信群,形成乡镇主要领导一级群统筹指挥,联村干部二级群迅速落实的闭环联动机制。截至目前,共完成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共83户227人,危险区域转移避让230户555人。治理验收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30处、切坡建房不稳定边坡5处,补助资金229.3万元。
三是推进“一坡一卡”省级试点。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遥感识别、野外调查、评价斜坡单元和设定降雨预警阈值等,构建数字化识别评估监管系统,为今后婺城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精准管控奠定基础。目前已完成项目招标、工作方案的制订、设计书评审以及外业验收等工作,项目进度60%,计划年底前完成成果提交。
(六)耕地保护,压茬推进婺城资规执法监察
一是严守卫片执法底线。严守执法底线,推进卫片执法“一件事”改革,建立“一图一方案”卫片核查制度,形成《婺城区关于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体制机制的通知(审议稿)》,持续完善“人防+技防”格局,以制度管控编织耕地保护“天罗地网”。截至目前,我区违法占用耕地比例为0%,连续两年实现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
二是落实督察问题整改。对标对表自然资源部督察反馈36个问题,制定问题清单、整改清单,督促整改落实、固化整改效果。2021年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核销两项指标完成率均为100%,全市第1。
三是有序开展信访维稳。依托“民呼我为”信访平台,严格落实“两见面一到场”制度,截至目前,共分类处置咨询、投诉、信访件378件,处置完成率100%。其中民呼我为信访平台和自然资源部信访系统共办理187件,办理完成率100%,努力实现信访突出问题全面清零。
四是开展法治宣传和普法教育工作。深入学习领会贯彻执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委组织专题学法2次;按照分局“八五”普法方案,结合 4.22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测绘日和12.4宪法日,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6.25日组织各科室在物美超市门口进行现场宣传;组织各乡镇街道通过电子屏滚动或悬挂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在区政府大楼悬挂主题标语;6月组织全局开展自然资源执法培训并下发《自然资源执法常用政策汇编》;11月开展全局2023年学法用法暨信息公开以案治本培训,以及《新行政复议法》、《浙江省土地征收程序规定》相关培训,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与浙江金奥律师事务所签订了《常年法律顾问聘请合同》,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听取法律顾问意见,代理参加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活动,构建自然资源法律服务团队;组织分局人员参加执法证考试,壮大分局执法队伍。
五是做好听证、复议和诉讼工作。组织行政许可项目听证1次;完成省厅、市局交办的行政复议案件6件,其中3件信息公开案件诉前协调化解撤复,3件征地纠纷裁决驳回复议请求。完成省厅、市局交办的行政诉讼案件3件,1件征地批文纠纷,1件土地出让纠纷,1件信息公开案件,还未结案。今年无败复败诉风险。
(七)惠企利民,提升登记、审批等婺城资规民生服务水平
一是加快推进确权登记。率先完成全市率先完成重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三年任务,面积8.87万亩,涉及11个乡镇、157个行政村;颁发金华市区首本林权类不动产权证书。完成9.96万宗农房调查数据入库,完成确权登记2.35万宗。
二是优化审批环节,提升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办结率,成立新申报项目审批专窗,提高审批速度,实现新增办件0.5天办结。截至目前,共完成审批办件285件,其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91件、总建筑面积221.8万平方米;竣工验收85件,总建筑面积198.3万平方米;规划变更23件;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40件;建设用地许可46件。
三是有效化解遗留问题。迭代历史遗留问题处置专班,全面梳理历史遗留问题66件,协同推进第一良种场、何昆良户、后垅社区方井头安置区块等因历史原因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问题。截至目前,已完成历史遗留问题化解6件,其中竹马村与竹马馆火车站历史遗留问题化解被评为市优秀四级事件处置样板。
二、2024年婺城资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思路
一是着力打好执法监察“阵地战”。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开展“6.25”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组织工作人员集中学法培训不少于2次;谋划建设普法阵地。严格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入学习领会贯彻执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委组织专题学法不少于2次;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预防和化解管控。做好“民呼我为”信访平台办件,严格落实“两见面一到场”制度,做好初信初访件的办理,避免初转重转积案;同时加大历史积案特别是不动产登记、确权调查等领域的积案化解力度;做好信息公开领域“以案治本”溯源治理。做好行政复议和诉讼争议化解,重视诉前调解工作。深化“人防”+“技防”耕地保护体制机制,坚决遏制耕地不合理流出,力争完成2021年以来挂账耕保督察问题举证,完成2023年自然资源督察问题整改,完成“排雷”行动督促整改问题销号。依托“天巡地查”和“耕地智保”运用场景,织密“零新增”攻坚监管网络。出台《婺城区关于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体制机制的通知》,实行耕地保护突破“零新增”一票否决制,滚动摸排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大棚房、违建别墅等新增或存量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制止。
二是着力打好规划编制“谋略战”。锚定“高能级现代化都市核心区”目标定位,加快构建“总规+城市设计+控规+专项”规划“一张蓝图”。
三是着力打好做地储备“融冰战”。建立婺城区国有建设用地供后监测监管协同机制和“二临一设”批后监管机制,完善“难点堵点”项目任务清单、关键堵点攻破清单、“赛马”通报督考清单等三张清单,全面提高做地数量和做地质量,确保每块土地符合净地出让标准。
四是着力打好低效试点“突破战”。以国家级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为契机,加大临江、洞溪等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收回力度。建立“1+4+N”工作体系,推动土地利用从增量依赖向存量挖潜转变。
五是着力打好要素争取“攻坚战”。依据“一带七心”布局和2024年投资计划,精准谋划2024年用地项目,加强上下联动,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盘子,实现重大项目用地应保尽保。确保乡村振兴项目5%指标分解到位。
六是着力打好全产业链项目“狙击战”。加速推进马海地城市更新项目和土地综合整治中村庄的搬迁政策出台,推动白沙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逐步解决永久基本农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资源利用低效化问题。
七是着力打好民生服务“升级战”。谋划打造“一类事”服务场景线上线下集成服务,依托自然资源审批窗口、“浙地智管”,实现项目线下收件、线上审批、网上留痕、实时监管。完成历史遗留问题处置6个,着力化解桃源等移民村确权登记问题。
八是着力打好机制创新“改革战”。以新师街道(城北综合园)为试点地块,争创全市首个工业新业态用地(M0)试点。出台《婺城区乡村公建项目管理工作实施意见》,提高乡村公建规划建设科学性。
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婺城分局
2023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