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藏秘境 最忆是乡愁

日期:2023-01-12 11:20:31 来源:​今日婺城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婺城,一座自古繁华的历史名城。古婺州的灿烂文明和久远历史,在这片水土留下了无数古朴民居,自成风流。散落在城市周边的古村落,或依山傍水、幽静秀美,或古朴淡雅、恬静悠闲,每一帧都像一幅画,被尘封在悠悠岁月里。

访岱上古村 寻一处幽静

伴着冬日暖阳,去塔石走走逛逛,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婺南山区海拔1200多米的石头王山,隐藏着这样一座古村。村庄依山而建,四面群山环绕,像一处诗意的世外桃源。

在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人流,古朴的村民过着亘古不变的农耕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它便是岱上村。

岱上村建村近五百年,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粉墙黛瓦的旧村风貌在这里保存完好,村内曲径通幽,仍可见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2019年,岱上村被评为第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这块深藏于大山的璞玉得到充分挖掘,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过了塔石集镇,沿着崎岖蜿蜒的山道,行至600多米海拔的半山腰处,见着古朴的傍山泥房,便是岱上村。

沿着村中的小路前进,一路上屋舍俨然,鸡犬相闻,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参天古树,与古朴的民居组成了一幅美妙的风景画。

午后,几名老人坐在石凳上打着盹儿,小狗慵懒地趴在石子路上晒着太阳……这就是古村的日常,安静又舒心。

走在村里,沉浸在这些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如同穿越了时间隧道,回到了慢生活的历史岁月里。

一直往里走,没过多久就走到了村的尽头。在树荫下拾级而上,就能看到整个村子全貌,白墙黑瓦,错落有致。

目光所及除了村办公大楼,没有一处是现代建筑,所有建筑集中连片分布,全部采用木质结构,没有丝毫破坏,传达出一种温暖的古朴气息。

尤其是傅氏老宅,是一座清代建筑,看似朴实却又能触摸到前世的繁华。如今,傅氏老宅主要用于岱上“仓门里”区域傅氏家族的祭祀和丧事办理,村上的孝道文化便起始于此。

俗话说,靠山吃山。这里的村民世代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传承着祖祖辈辈勤劳朴实的传统美德,还有着善良诚实的本色,忙碌而快乐着。

得益于独特的自然优势,勤劳的岱上村民还在村上开辟了高山蔬菜基地,在漫山的梯田大棚里种满了各色蔬菜,远远望去蔚为壮观。10多年来,岱上村民家家户户种植高山蔬菜,一年下来,收入颇为可观的。

在岱上村,村民还沿用着最传统的耕种方式。春天,牛拉犁耕地,手把青秧插满天;夏天,高山蔬菜成熟,村民挑着箩筐喜笑颜开;秋天,稻穗挂满枝头,乡民弯腰把稻割;冬天,老房子齐刷刷一片雪白,袅袅炊烟缭绕……

一年四季,这里的每一帧画面,都犹如摄影家镜头下的作品,饱含着农耕文化的气息,展示着美丽乡村的动人风采。找个天朗气清的周末,约上家人好友,一起穿行在传统古村落间,寻找身边的诗意浪漫吧!

赴美丽琴坛 品一杯新茗

素有“婺城小九寨”之美誉的箬阳乡琴坛村,是一座美丽的古村落。它远离城市喧嚣,隐秘在峡谷之间,四面皆山,山间云雾缭绕,宛若一座散落在人间的仙居。这里的一景一物,有着说不完的人间故事,道不尽的万种风情。

相传,琴坛村上有个潭,潭上有九条藤蔓,藤蔓跨溪而生,当溪水拍到藤上时,就会发出如弹琴般清脆的声音,于是得名琴坛。琴坛人祖上来自福建,在清雍正年间从福建古田迁至此地,繁衍至今,村里的老人都能说上一口流利的客家话。

前往琴坛,要驱车一个多小时,沿途山路十八弯,可这一路奔波的疲倦,都会在你见到琴坛的瞬间,烟消云散。进入琴坛,一股清新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沿山而筑的土坯房据称已有百年历史,白墙瓦黛、错落有致,从山脚一直延伸到了半山腰。

琴坛四面环山,山上古树参天。青山环抱之下,清澈见底的龙潭溪绕村而过,建于明清年间的石拱桥安静地诉说着历史的变迁。琴坛的水是极美的,远看碧波荡漾,近看清洌可鉴,溪底的每一块石头都清晰可见,石斑鱼欢快地追逐着水中的倒影。

春赏花、夏纳凉、秋登高、冬踏雪……一直以来,琴坛都是驴友和摄影爱好者们的天堂。在琴坛村,经常可以看到村民坐在门口,拉拉家常,逗逗孩童,生活怡然自得。而游客到来,也为他们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也有勤劳的村民嗅到了商机,在龙潭溪一侧搭起古朴典雅的凉亭,肆意生长的藤蔓三三两两地散落下来,一间大自然装点的农家乐便应运而生了。凉亭下,游客喝着茶,浅山远望、溪水静听,美食美景皆不辜负。

在琴坛,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而这个传说,要从山顶的两个石人说起。在民居的对岸,有两座相邻的山峰,相同高度的半山腰处,两个浑然天成、酷似人像的巨石冲天而立,高百余米,村人称之为石人像。

相传,“茶圣”陆羽带着妻子遍访天下名茶,一天途径琴坛村,口干舌燥,向一老妇人讨水喝。老妇人用自己刚从山上采来的茶叶泡了一碗新茶给他。陆羽端茶一闻,一品,顿觉眼前一亮,心想:这不就是我要找的好茶嘛!

自此,陆羽夫妻就在琴坛村住下了。他们以种茶砍柴为生,再也没有离开过。后来,琴坛人渐渐有了种茶喝茶的习俗,采茶制茶的精湛技艺代代相传。如今的琴坛,满目茶山,一到采茶季,家家户户的妇人们都会背着背篓上山采茶,整个村庄弥漫着诱人的清香。

琴坛山高雾多,原生态环境下种出来的茶叶确有些独到之处,泡上一杯细细品味,甘中微苦,苦中幽香,入口生津。今年4月,“箬阳龙珍”国家地理标志品牌的正式启用,悠悠茶香引来了络绎不绝的茶商和游客远赴深山,以茶为媒,共襄盛举。

一杯茶煮开了茶农的绿色致富路,秀出了茶农的美好新生活,也催生了琴坛更绿、更美的环境。好风景带来好“钱景”,琴坛立足绿水青山,挖掘客家文化,发展美丽经济,有茶相伴、有美相随、有朋自远方来。美丽琴坛,美丽生活,一张以绿为底、以水为笔绘就的生态富民新画卷正在不断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