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金华实践

日期:2022-09-02 09:45:53 来源:​金华日报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2019年义乌市佛堂镇率先开启全省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先河,三年多来,金华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走出了一条具有金华辨识度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之路。

今年1—7月,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办案量达到6.12万件,居全省第二;平均办案时间从3.4天下降到1.8天;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9%,有力撬动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

系统重塑 构建精准权责体系

6月1日,《金华市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正式公告实施,全市1628项行政执法事项纳入综合行政执法,市、县两级相关部门全面完成职权划转、执法事项交接,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占比达28.21%,覆盖70%的领域。

为确保执法事项清晰履职、无交叉、无漏项,金华构建了“四目录一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健全完善执法协同、沟通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四项机制,推进监管和执法“无缝衔接”。对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实行应赋尽赋,差异化编制形成乡镇(街道)赋权指导目录,全市146个乡镇(街道)因地制宜采用赋权、派驻、“1+x”中心辐射等执法模式。

为推动各级各部门依法履职,市人大积极开展《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条例》执法检查;市纪委监委、综合执法、司法行政部门联合开展全市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改革落地落实。

综合集成 打造全新执法队伍

5831名行政执法人员下沉县乡,占比90.7%;3995名下沉乡镇(街道),占比68.5%……这是金华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坚实一步。

改革以来,我市按照“1+8”执法队伍框架,将执法队伍进行有序整合。其中婺城区作为省级试点推行“1+5”模式,应统尽统形成全新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架构。截至目前,全市共精简各类执法机构40个,划转人员编制116名。

今年以来,我市整合基层执法力量,组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立执法人员“县属乡用共管”机制,开发“1+8”队伍管理数字化应用,真正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今年7月《金华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规范化建设标准》出台,推动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市、县、乡开展各类执法比武、业务培训活动,提升人员执法能力,今年累计开展培训60余次,覆盖5000余人次。

协同高效 建立闭环执法机制

改革开展以来,我市不断深化拓展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综合执法,形成全方位协同、全闭环执法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新格局。

强化统筹协调和信息共享。在全省率先组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工作专班,市、县两级同步挂牌成立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常态化运行,实体化运作;贯通8890便民服务热线、信访、智慧城管、部门巡查监管等渠道,全方位汇集和共享信息线索。

深化跨部门、层级联动。全省首创“执法监管集成服务”跨部门联合执法模式,全面推进“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打通市、县两级燃气执法办案渠道,事项划转后已查办城镇燃气违法案件3080件,燃气违法现象呈断崖式下降;强化多部门联动和“线上+线下”常态监管,推动教育“双减”试点工作起势成势,全市已累计开展联合执法1128次,检查培训机构10311家,立案查处106起,经验做法获教育部批示肯定。

积极探索“检执联动”机制。婺城区、金东区、浦江县挂牌成立“检执联动”办公室(联络室),强化综合执法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法院、检察院间信息共享、案情通报、线索移送;成立市、县两级电力执法联络室,今年1—7月排查电力隐患396起,电力外破事件较去年同期下降60.5%。

完善评价监督机制。市综合执法办统筹协调26个行政执法部门制定2022年度监管执法计划,推动形成监管执法闭环,建立完善行政执法评议制度和指标体系;开展市县乡“全方位体检式”评议,推动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创新“三书一函”工作机制,监督推动监管和执法良性互动。

2022年以来,全市22个新划转领域的42个事项实现了执法办案“零突破”,新事项执法领域覆盖率达78.5%。

数字赋能 提升整体智治水平

我市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积极开发各类执法监管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整体智治水平。

婺城“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协同指挥应用形成“1315”快速处置机制,实现处置效率提升47%,获评全省“数字司法好应用”“数字法治好应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武义加快建设行政执法风险预警、态势分析应用,着力破解预防履职风险难防范、梳理不全面和行政争议频发等问题;东阳在全省率先开发乡镇合法性审查数字应用,有效破解部门推诿、交叉管理、超期办理等难题,获评全省“数字司法好应用”;金东“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司法保障与监督应用,建构线上全面协同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监督的贯通协同……

同时,我市全域推广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梳理执法监管一件事场景61个,执法协同指挥全屏掌控,行政检查和处罚办案全程网办、自动留痕。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掌上执法检查27.1万次,掌上执法率达100%。

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改革依然任重道远,金华将继续聚焦改革中暴露的问题短板,有针对性地进行加以提升完善,通过不懈努力,全力推动金华“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再上新台阶,为浙江改革工作提供更多的金华方案,贡献更多的金华智慧。

婺城:构建行政执法协同指挥集成应用

婺城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协同指挥应用在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14N2”总体架构下,谋划建设“协同指挥”核心业务模块,实现指挥协同、检查协同、办案协同、情报协同、治理协同,推动了行政执法全方位变革、系统性重塑。

该应用已获评省“数字法治好应用”、省“数字司法好应用”及市“数字法治好应用”、市数字化改革第三批双月“最佳应用”。今年以来,处置执法事件由去年同期3468件上升至8910件,案件处置效率提升至47%,构建了“1分钟响应,3分钟出勤,15分钟到达现场”的指挥调度和事件快速处置机制。

金东:打造联合执法数字化改革成果

金东区坚持管用好用、实战实效,建设“大综合一体化”联合执法指挥应用。该应用已纳入全省重大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自上线以来,检索信息8.72万条,处置线索1.37万条,线上线下联动1092次;浙政钉金东执法应用访问次数1.99万次,访问人数1930人次;浙里办金东执法应用访问次数16.39万次,访问人数1.17万人次。

初步实现线索案件一网智能定位预警、指挥中心一屏精控协同联动、执法队员一掌查处违法案件、监督部门一图溯源监管执法、社会公众一键点评执法行为,相关实战成效多次被省级以上主要媒体宣传报道。

兰溪:打造“一支队伍管执法”规范化建设标杆

今年6月8日,兰溪市游埠镇成立兰溪首个乡镇(街道)综合执法队,扎实推进基层队所规范化建设,围绕古镇旅游特色,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整合综合执法、专业执法、镇消防站、镇执法人员和部门联络员,实行集中办公。

按照规范化标准建设改造办公场地,办事大厅、办案询问室、罚没物品库等库室齐全,综合执法办、指挥调度室、法制审核室承担执法队日常运行工作。同时,建立周例会、人员考勤管理、执法办案、培训等一系列运作制度,并配备智慧城管二级平台,接入全镇监控探头,自建5个高空探头,实现机动车违停抓拍、餐饮油烟自动监测、秸秆焚烧自动报警等非现场执法。

东阳:打造“一支队伍管执法”区域特色

东阳持续深化乡镇综合执法队规范化建设,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

东阳江镇紧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契机,创新建立“联勤+联席+联动”综合执法机制,实现“一支队伍管库区”,保护浙中“大水缸”——横锦水库,执法成效明显。

横店镇依托“智慧横店”大数据系统,推进与省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平台贯通,构建高效集成指挥体系,实现综合行政执法智慧化。

南马镇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以来,创新建立了一体管理、一同检查、一键办案、一支队伍“四个一”的大联合模式。

义乌:打造规范化建设“苏溪样板”

义乌市紧扣节点、对标方案、抓好落地,全力打造“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义乌样板。组建“综合执法”最小单元,系统重塑“大综合一体化”最优架构,打造规范化建设“苏溪样板”,加速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

苏溪镇采用“镇队合一”模式,将8支专业队伍、36名持证镇干部、88名城管队员等编入综合执法队。建设集综合行政执法队、矛调中心、劳动调解于一体的苏溪镇社会治理中心,完成苏溪镇综合执法队联合中队办公场所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协调指挥机制。

永康:创新构建执法质量管控体系

永康市紧扣执法质量生命线,聚焦执法办案全生命周期,全面梳理问题短板,创新构建执法办案标准、业务能力提升、质量考核评价等执法质量管控体系,全面提升执法质量,深入推进基层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聚焦标准引领,建立从巡查发现到结案归档执法办案全流程规范指引,编制林业、电力领域等14类案件办理《执法指引》;围绕强化审核,补齐执法质量各环节短板,成立永康市级法制审核中心,不定期对各镇(街道)和各专业执法领域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进行会商;实行常态晾晒,组织执法质量全维度考核评价。

浦江:建立“检执联动”机制

为服务保障“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畅通行政执法和检察监督的有效衔接,7月13日浦江县人民检察院和县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在县综合执法办设立“检执联动”联络室,负责县检察院与县综合执法办的工作对接、信息传递、线索移送等日常联络工作;共同解决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行政执法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搭建行刑衔接工作平台,配合县检察院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工作,推动提升执法能力和监督能力。

武义:数字赋能提升执法监督水平

武义加快行政执法风险预警与态势分析系统建设,构建行政执法个案问题“智能定位—分析研判—处置纠正—整改反馈—效能评估”的全流程监督闭环,实现行政监督从事后监督前置到事前、事中监督。通过对执法行为、执法要素、执法社会效果、“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后乡镇(街道)执法情况等进行多维度的综合分析,构建执法扰企、监管缺位等多个问题分析典型场景,实现执法潜在风险问题的监测评估、预测预警,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磐安:探索跨地市跨部门协作办案机制

磐安地处三市交界,跨地市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且涵盖水行政、自然资源、生态环保、建设等多个领域。为此,磐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出台《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执法协作联动实施意见》,联合绍兴市新昌县公安局完成“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以来全省首例跨地市、跨部门联合执法案件。

磐安畅通跨区移送渠道,允许线上线下“双线”移送,打破跨区移送屏障;健全案源互通、信息共享、证据互认、异地取证机制,推进部门间协作办案;建立协作配合机制,明确管辖权,解决区域交界地带“三不管”问题。

金华开发区:打造“执法进社区”2.0版

金华开发区在原有“社区网格工作站、公园广场联络站、重点商圈服务站”3种“执法进社区”模式基础上,迭代升级2.0版本“执法进网格”模式,通过延伸执法触角,实现综合执法深度融入社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

借力开发区网格化管理区位优势,执法力量融入562个网格4900个微网格,打通执法服务群众最后一纳米;在辖区内323个小区推广“平安小区法治建设应用”,建立数字化平台,精准构建平安小区全息画像系统;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数字技术手段,实现对市容问题的自动发现、高效处置、研判预警。

双龙风景旅游区:完善“功能区大综合+联合执法”新模式

双龙风景旅游区成立联合执法办公室,开展集中办公,实现行政执法队伍和5支联合执法队伍深度融合形成合力。按照“统一领导、统筹管理、网格编组、联合执法”的管理模式,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各执法队员利用专业优势及资源组织开展联合执法,立案查处水事领域违法行为2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