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2056851584G/2022-45718

  • 文件名称: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机构:

    大数据发展中心

  • 成文日期:

    2022-09-13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22-09-13 15:26:38 来源:婺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4年2月11日在金华市婺城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金华市婺城区区长  王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婺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经济转型提升年、有效投入提升年、城乡建设提升年为抓手,认真执行区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埋头苦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区实现区属地区生产总值264.3亿元,增长8.9%;财政总收入33.1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8.8亿元,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112.9亿元,增长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1亿元,增长12.8%。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扎实开展“经济转型提升年”活动,实现工业总产值397.9亿元,增长11.5%,规上企业实现产值202.5亿元,增长8.2%。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七大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产值139.7亿元,增长5.2%,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9%。工业投入进一步加大,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资47.5亿元,增长20.2%。实施市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53项,完成技改投入11.5亿元。实现亿元企业55家,超5亿元5家、超10亿元1家。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申报各级科技立项73项,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市研发中心9家、科技型企业7家,新产品产值达79.1亿元,增长23.8%,被列入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区。来料加工从业人员达4.7万人,发放加工费6.3亿元。

    现代农业不断提升。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实现粮食播种面积34.7万亩,总产量13.6万吨,单季晚稻最高亩产创全市新高。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25个,面积1.8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安地桂花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白龙桥生猪、罗埠中华鳖精品园通过省级验收,竹马杜鹃花精品园列入省级现代林业园区创建点。农业主体不断壮大。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区级15家,家庭农场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040家。水利建设稳步推进。中央财政追加拨付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竣工,新增灌溉面积超万亩。完成市级农村饮用水项目10个。完成水库除险加固2座,整治山塘32座,治理河道12.5公里,白沙溪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有序推进,石柱头电站即将建成发电。荣获省水利“大禹杯”铜奖、省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网络经济集聚效应凸显,浙中信息产业园创新大厦建成启用,电信云计算项目落户婺城,合丰、云安阁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入园企业增至158家,营业额超15亿元,被评为“浙江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区”。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迅速,新增供销农超连锁店25家,促进农户增收1亿元。万象农业休闲观光园开工建设,西吴花卉苗木展示展销中心二期建成投用。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创建省级文明示范市场4家。旅游业保持增长态势,全年接待游客258.7万人次,增长19%。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塔石梯田入围“中国美丽田园”梯田景观十强。

    (二)大力推进平台建设,园区呈现蓬勃生机。婺城新城区城市副中心功能日趋完善。水上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建成投用,婺州城市广场二期、新宇宏腾生活广场、伟达雷迪森酒店、怡景商务大楼主体完工,浙中乐园、金华银行婺城支行、330国道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新建、续建商住房项目10个,建成商住房25万平方米。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在建工业项目15个,竣工10个,投产8个;完成工业投入19.9亿元,增长20.9%;实现工业总产值192.9亿元、财政收入6.4亿元,分别增长14%和8.1%。双龙风景区建设扎实推进。开展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和换乘中心项目规划修编,智者寺复建一期、尖峰山休闲公园扩建一期、霞客古道二期工程基本完工。实施景区环境整治,景容景貌明显改善。成功承办“2013中国健身名山登山赛”,荣膺“中国健身名山”称号。仙源湖度假区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开展首期区块控规修编和48平方公里提质扩容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安地镇南232亩、开源三期57亩等扩容区块政策处理。成功引进金华乐园项目,水上运动中心开工建设,动物园水族馆一期海狮表演馆建成营业。新建续建房产项目6个,建成商住房20万平方米。

    (三)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开展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推行并联审批,一审一核率达70.3%。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审批事项进驻率达97.3%。现代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完成金西开发区与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整合移交工作。区第二人民医院与水电十二局医院成功整合,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铺开。“四换三名”工程扎实推进。实施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开展清闲促产专项行动,收回闲置土地521亩,消化批而未供面积2563亩。新增省级名牌1只、市级名牌6只、著名商标和知名商号6只。实现“个转企”440家,“下升上”60家,“小上规”58家。开展“有效投入提升年”活动,实施政府性投资项目113个,完成投资18.1亿元。实施省重点项目12个、市重点项目36个,分别完成投资14.8亿元和28.9亿元。引进浙(婺)商回归项目23个,到位资金17.4亿元,增长21.5%。引进内资项目149个,到位资金48亿元,增长24.5%。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亿美元,增长17.7%。引进国家、省人才各2人,市“双龙计划”5人。深圳婺城商会成立。人才保障用房建设有序推进,盘活人才租赁公寓2240平方米。

    (四)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区域发展更趋协调。“三改一拆”强势推进。拆除违法建筑102万平方米,违建存量明显减少。改造旧住宅小区10.7万平方米、旧厂区14处12万平方米、城中村674户7.3万平方米,关停非法采砂场58家。二七新村改造有序推进,完成改造方案编制,拆除建筑2.1万平方米,启动安置房建设。城市治堵有序开展。增加停车设施36处,施划停车位2527个,石门路基本完工。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杭长客专婺城区段红线内征迁全面完成,婺剧院连接线完工,宾虹西路拓宽工程、二环跨沪昆公铁立交桥工程进展顺利。金千线改道工程和琴南公路竣工通车。完成联网公路21公里,农村公路大中修52公里,检修加固桥梁5座。完成蒋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15公里管网铺设。溪洛渡电力工程、金衢丽天然气管网基本完成政策处理,天然气高压输配一期顺利施工。完成雅畈、琅琊、蒋堂三镇总体规划和上盛等16个村庄规划修编。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巩固创卫成果,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创建八咏楼等精品社区6个,取缔规范马路市场5个,修补背街小巷1.2万余平方米,补植绿化4万余平方米。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启动建设171个村,建成精品村10个、秀美村15个、洁美村100个,美丽乡村精品线2条,农房改造2020户。山区扶贫全面推进,实施省级扶贫项目11个、市级26个。发放小额扶贫贷款6000余万元。乾西移民新村完成二期安置和三期主体工程,蒋堂移民新村启动建设。

    (五)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城乡环境不断优化。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出台“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启动回溪、通园溪、白沙溪、桐溪等小流域专项整治。关停搬迁沙金兰水源涵养区畜禽养殖场95家、锯板厂49家,完成莘畈水库污染整治和湿地工程建设,饮用水源水质良好。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基本完成“双清”、“四边三化”任务,完成109家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治理。创建国家级生态镇1个、省级3个、市级1个,新增市级生态村52个,宜居环境明显改善。森林婺城建设深入推进。完成平原绿化5200亩、山地造林3000余亩、义务植树150万株,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2个,市级绿化示范村52个。节能减排力度加大。严格项目准入机制,印染、造纸、化工、电镀等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有序推进,电镀行业扫尾工作通过市阶段性验收,污染减排项目立项31个,减排效益明显。

    (六)努力改善民生保障,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77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73元,增长10.8%。惠民实事有效落实。城镇新增就业449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252人。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4056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5.3万人和28.8万人。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实现即征即保,企退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得到加强。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99.3%。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发放救助款3000余万元。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3家、星光老年之家20家,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98%。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用。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区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完成新一轮学区布局调整,改造薄弱学校7所。义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全面落实,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基本完成。获全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优秀“激情婺城”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举办大型活动52场,送戏下乡140场,文化走亲10场,建成文化礼堂22个。竞技体育再创佳绩,获省二体会团体总分一等奖。群众性体育广泛开展,创建小康体育村50个。优化公共卫生资源,创建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家,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强化社会综合治理,开展村级治安防范工作试点,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及时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创新管理深入推进。开展食品安全“强网清源”集中行动,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乡镇全覆盖。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形势稳定。计划生育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人民武装、拥军优属、文物保护、民族宗教、外事、侨台以及工青妇、老龄、慈善、红十字、地方志、经济普查、侨情调查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同时,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正风提效促赶超,攻坚克难抓执行”主题实践活动、重大项目百日服务活动、“双千”活动,深化一企一策帮扶,企业难题解决率达87.9%。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完善两富指导员工作制度,8890交办事项办理满意率达93.2%。认真落实人大和政协监督视察决议、建议意见,做好重点工作报告和通报,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5.9%。强化审计监督,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超概算管理,从严执行廉政制度要求,总体保持清正廉洁。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矛盾与困难交织,风险与压力并存,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驻金部队和武警官兵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前进道路上还有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具体表现在:综合实力仍然不强,平台建设需要拓展;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转型升级步伐仍需加快;“五水共治”任务艰巨,生态建设任重道远;二元结构依然明显,城乡统筹亟需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服务水平必须加快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紧盯不放,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加速转型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我们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世界经济将会持续复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将释放政策利好,浙江深化改革推动的体制机制重大创新,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以及区内经济社会的持续好转,将为婺城发展增添动力活力。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世界经济复苏仍然缓慢,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具有长期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全球经济在较长时间内仍将处于低速增长状态。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与挑战,我们必须在防范风险中把握机遇,在保持增势中调整结构,在参与竞争中全面提升,坚定信心,克难攻坚,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三个提升年”活动,以改革统揽全局,突出生态优先、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坚持稳中求进、改中求活、转中求好,大力推进“五水共治”、产业升级,着力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在提质增效上见成效,在改善民生上出实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加快“两富”现代化婺城建设。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4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自营出口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 ‰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节能减排任务。

    做好2014年政府工作,圆满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必须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坚定不移地以推进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用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实施上级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定不移地以建设生态文明为长远大计。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以赴推进“五水共治”,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细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完善防洪排涝设施,节约用水,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坚定不移地以加快转型升级为核心任务。着力推动增长动力由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工业经济由传统产业主导向新兴产业主导转变。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协调发展,着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

    坚定不移地以改善民生福祉为重要使命。坚持民生为本,树立强区惠民理念,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做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工作,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全区人民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三、2014年主要工作

    今年区政府将着力做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在增强发展活力方面取得新突破

    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三集中、三到位”。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健全并联审批和多证联办工作机制,推进跨部门联合审批改革。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开展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以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为重点,完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卫生计生机构改革。

    围绕资源要素高效配置推进改革。建立以企业亩产效益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对重点扶持类、整治提升类、落后淘汰类企业,在用地、用电、用水、信贷等方面实施差别化配置。开展“四破”专项整治,破僵尸企业、破围墙圈地、破低效用地、破既得利益,建立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续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抓好“个转企”、“下升上”、“小上规”扶持,培育壮大各层次市场主体。完成第二土特产公司改制。拓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领域和范围,着力抓好环卫、就医、居家养老等方面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尝试,不断规范购买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围绕强化合作交流扩大开放。突出重点选好商,把优秀浙(婺)商作为重点对象,把世界、国内500强和央企作为主攻方向。建立项目评审制度, 把好项目准入关,规范项目程序关。力争引进内资22亿元,浙(婺)商回归7亿元,外资1000万美元。发挥人才智库引领作用,力争引进国家、省人才各1人,市双龙计划项目3个以上。

    (二)着力加快转型升级,在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方面取得新突破

    推进工业做大做强。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力争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资25.6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2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165亿元。大力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调整,着力培育产业链长、产业层次高、带动发展能力强的主导产业。加大“两化”融合力度,发挥信息产业优势,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倾力扶持中小企业,新增规上企业35家。加大清闲促产力度,提高闲置土地利用效率。深入实施“机器换人”,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改和科技创新力度,重点实施市级以上技改项目35个、市级以上科技项目50项,达成科技合作项目10项以上,认定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深入实施质量强区工程,促进企业量质同步增长,加强品牌培育和技术标准应用,力争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标准验证12家以上,新增市级以上名牌7只、著名商标6只。

    推进农业提质增效。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完成播种面积19.7万亩,实现总产量6.5万吨。扎实推进农业两区建设,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5个、面积1.1万亩,创建市级示范性粮食生产功能区1个,旱粮示范基地省级1个、市级10个。加快琅琊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建设,基本建成长山蔬菜、白龙桥茶叶、雅畈仙缘土鸡、罗店花卉、琅琊花卉等5个现代农业精品园,建设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2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2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产地1万亩。加强农业主体培育,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市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各1家,市级强社名社1家,规范化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30家。

    推进服务业集聚集群。坚持网络经济“一号产业”不动摇,以打造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加快推动西、北二环互联网产业集聚区落地。盘活闲置物业10万平方米,嵌入式发展网络经济。加快实施大学生创业园、电信云计算中心、合丰、云安阁等重点项目,推动信息产业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以花卉苗木、工业建筑业原材料集散为依托,推进物流业和专业市场发展。继续加强“农超对接”和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加大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力度,整治提升山水景观,做大做优乡村旅游,实现年度游客接待量和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

    (三)着力推进“五水共治”,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取得新突破

    铁腕推进“五水共治”。扎实推进治污水,全面开展黑河、臭河、垃圾河整治,年底消灭垃圾河,改善臭河、黑河水质。开展10条支流“一河一策”整治,落实“河长”责任制,打造最美河流白沙溪,整治最差河流桐溪和长湖。全面开展水环境长效保洁,省市区三级河道保洁实现全覆盖,11座小一型水库均实行洁水养鱼。继续开展非法采砂制砂专项整治。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扩面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全面开展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争取完成治理60家、关停133家、整改210家。扎实推进保供水,加大水源保护力度,继续加强沙金兰、莘畈、九峰等饮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建设,完成10个村的农村饮用水改造提升。扎实推进防洪水,完成水库除险加固2座、山塘整治5座。扎实推进排涝水,开工建设婺城新城区排涝站。扎实推进抓节水,实施“乌引”工程灌区渠系续建配套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00亩以上。

    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开展禁燃区建设,加快集中供热、油改气、煤改气工作,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继续推进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促进污染物指标进一步下降。开展森林婺城创建,完成平原绿化3500亩、山地造林2000亩。创建市级以上绿化示范村12个、省级森林城镇1个。

    (四)着力拓展产业发展平台,在加快园区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

    做强婺城新城区主平台。加快与市中心的有效对接,实施双溪西路西延工程,启动婺江西路、人民西路西延等工程前期,完成宾虹西路拓宽工程。推动新城老镇联动发展,启动一批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构建环中轴景观商业核心圈,推进汽车客运站二期等商服项目建设,婺州城市广场二期、雷迪森酒店、尚格酒店、浙中乐园投入运营。谋划宾虹西路沿线产业带。启动新城区总部经济区块建设,以建筑业总部入驻和浙(婺)商回归总部建设为重点,初步形成总部经济效应。新建、续建项目100个。

    提升双龙风景区旅游新形象。推进金华山旅游综合开发和保护。规划建设黄大仙祖宫-赤松宫景点道路,打造金华山旅游大环线。加快智者寺复建,完成智者寺二期工程。启动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建设,完成尖峰山休闲公园提档改造二期、黄大仙祖宫、尖峰路改造等工程,继续推进环鹿田水库景观带、浙中凉都等项目。进一步改善景区环境秩序,呈现旅游新面貌。

    加快仙源湖度假区扩容升级。修编完善仙源湖48平方公里扩容规划,重点打造北部湿地田园度假区、南部山水风情体验区、东部汪家垅水库核心景区,推进南山休闲旅游发展。加快实施精品旅游项目和基础配套,水上运动中心建成投入运营,开工建设动物园水族馆二期、金华乐园一期,加快推进喜曼安地度假酒店、桂花山庄等旅游配套项目建设,完成金海、开源剩余110亩土地政策处理和桂花街等路桥工程。

    整合提升乡镇工业功能区。用足用好存量土地,增强开发建设能力,有效发挥乡镇工业功能区集聚产业、发展经济、促进小城镇建设的功能。探索建立乡镇工业功能区与园区的联动发展机制,加强两者之间的产业联系和产业配套,实行优势互补。重点推进蒋堂界首区块平台建设,推进园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联建共享,增强产业集群发展的承载功能。

    (五)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

    建设智慧交通。二环路跨沪昆公铁立交桥建成通车,有序推进330国道改建工程、衢江航运开发项目婺城区段工程、杭金衢高速婺城区段拓宽改造、金罗路、金竹路等项目,开工建设汤莘线婺城区段。完成联网公路14公里和农村公路大中修50公里。实施全路段信息采集、非现场治超等,建设全方位智能化的智慧公路。

    加大集镇建设力度。完成雅畈、蒋堂、琅琊、竹马4个乡镇控规及古方等一批中心村的规划编制。推进道路、供排水、截污纳管等基础设施建设。乾西着力改善金兰中线、长湖沿线面貌,启动雅畈古街修缮工程,继续完善白龙桥临江和洞溪区块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罗店旅游特色一条街、花卉观赏一条街、八婺特色餐饮文化一条街,启动安地老镇区改造,提升改造安地、琅琊、蒋堂、雅畈等4个集镇垃圾中转站,启用蒋堂污水处理厂。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以精品城市建设为目标,创建6个精品社区。深化“数字城管”,加强兰溪门菜场、芙峰街、火车西站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以“无违建县”创建为抓手,继续强力推进“三改一拆”工作。开展通园小区提档改造。启动上浮桥村下沿自然村、城西街道西郊村等5个城中村改造,力争建成安置房15万平方米。加快二七新村安置房建设,完成启动区块房屋征收。

    深化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安地、雅畈区域“桂花飘香”精品线路,提升完善秀美南山风景线。创建精品村5个、秀美村10个,15%的行政村建成洁美村。开展最美村庄、最干净村庄、最脏乱村庄评比活动。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加快推进雅畈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建设,建成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点3个。开展农房改造示范村创建。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推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取得新突破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评估验收,启动创建教育现代化区。规范优化学前教育,提升发展职业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加大公办学校教师轮岗交流力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办好“激情婺城”系列文化艺术节活动,开展文化走亲6场,送戏下乡125场。实施“两馆”开放,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争创市级文化示范村1个。积极备战第十五届省运会。开展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创建,争创卫生强乡镇6个。增强重大疾病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大力支持民办医疗机构发展。落实“单独两孩”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不断加强民生保障。积极促进创业就业,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3000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2000人。加快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四大惠民工程。继续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房保险。加快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70家。加快西南山区发展。实施山区经济发展规划,加强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山区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新一轮结对帮扶,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继续做好小额扶贫贷款工作,争取组建资金互助社2个。加快地质灾害村、水源保护区重点村异地搬迁,完成乾西移民新村三期安置,蒋堂移民新村首期主体工程开工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平安婺城建设,推进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社区)、平安企业等系列创建活动,争取创建省级“平安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升群众安全感。开展抢栽抢建专项整治行动。继续开展信访积案化解,争取化解一批重复疑难信访案件,实现息诉息访。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有效防范各种风险与安全隐患的发生。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百家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重症精神病人管理、归正人员安置帮教等工作。以深入推进“无欠薪婺城”建设为契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七)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在提升政府工作水平方面取得新突破

    坚持为民勤政。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强化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理念,大力整治办事效率低下、行政执法随意等不良风气,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提速工作节奏、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行政效能。

    坚持科学理政。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人大审议制度,确保决策更加科学。加强门户网站建设,优化8890便民服务,扩大网上办事的范围和事项,完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跟踪落实机制,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坚持依法行政。巩固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成果,规范行政裁量权,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和过错追究制度。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积极化解矛盾纠纷。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坚持廉洁从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惩防体系建设,认真执行八项规定等廉政制度,有效控制政府运行成本。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强化全口径预算监管,抓好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和债务化解。着力推进“阳光审计”,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展望新的一年,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克难攻坚,奋力推进“两富”现代化婺城建设,不断谱写婺城人民生活新篇章!


    2014年重点惠民实事安排表


    序号

    项目类别

    项   目   内   容

    1

    生态建设方面

    全面开展臭河、黑河、垃圾河整治,年底前消灭垃圾河,改善臭河、黑河水质;开展白沙溪等10条支流“一河一策”整治,打造最美河流白沙溪,整治最差河流桐溪和长湖,11座小(一)型水库实施洁水渔业;开展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60家、关停133家、整改210家;启动3个乡镇农村公益性生态公墓建设;完成平原绿化3500亩,山地造林2000亩,创建市级以上绿化示范村12个、省级森林城镇1个。

    2

    社会保障方面

    建设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70家;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建成农村服务中心42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30个、市级示范农村社区10个,乡镇社区服务中心2个);成立区慈善总会。

    3

    就业方面

    开展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3000人;完善区、乡、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0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

    4

    教育方面

    省等级幼儿园总数达130所,90%以上的适龄儿童在等级幼儿园入园;中小学食堂达到B级以上的比率达55%;启动罗店小学改扩建工程。

    5

    医疗卫生方面

    统筹区域及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达75%以上;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5%以上;开展城乡居民健康体检7万人次,建立规范化健康档案34万份;完成婺城区人民医院主体工程30 %;培训红十字救护员1000人,普及培训4000人。

    6

    文化方面

    举办第五届“激情婺城”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20场、文化走亲6场、送戏下乡125场;建成农村文化礼堂30个、市级文化示范村1个;完成“春泥计划”农村全覆盖;建设小康体育村50个;完成非遗传承人培训300人。

    7

    新农村建设方面

    建设1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建成5个精品村、10个秀美村、15%的行政村建成洁美村;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扩面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行政村覆盖率达80%,自然村覆盖率达70%;开展中心村培育,建成示范中心村1个;完成3个散落历史建筑保护点建设;完成农房改造建设2000户;完成10个村的农村饮用水改造提升。

    8

    扶贫方面

    实施移民新村安置房项目,完成乾西移民新村三期安置,蒋堂移民新村首期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扶持农民创业增收,实施“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继续实施小额扶贫贷款,争取组建资金互助社2个;实施水库移民村及库区规划安置村扶持项目100个。

    9

    基础设施方面

    完成330国道婺城区段改建路基工程30%;启动建设汤溪至莘畈公路(婺城区段);力争开工建设 45省道;西二环跨沪昆铁路立交桥建成通车;建设农村联网公路14公里、农村公路大中修50公里;建设衢江航运开发项目婺城区段工程,完成投资额1.5亿元;完成水库除险加固2座、山塘整治5座;完成白龙桥、琅琊、雅畈、安地、罗店等集镇污水管网建设28公里,启动实施省五监、十二局等区块截污纳管工程,完成蒋堂、琅琊污水处理厂改造;提升改造安地、琅琊、蒋堂、雅畈等4个集镇垃圾中转站。

    10

    公共安全方面

    深化社会管理创新,创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5家、示范社会服务管理室(站)30家、社会管理百家示范单位20家;实现农村社会治安重点区域治安监控探头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