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盛夏时节,天气越来越热大家外出尽量避开高温时段需做好防暑防晒补水工作
对广大劳动者
特别是户外劳动者而言
6至9月
将增加一项工资收入——高温津贴
什么是高温津贴?2012年6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
什么是高温作业?1.在35℃(包括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
2.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不包括33℃)以下的。
我市高温津贴标准是多少?室外作业人员每人每月300元;室内作业人员每人每月200元。发放时间为4个月(6月、7月、8月、9月)。
工作性质在室外与室内来回流动交替或主要作业时间在室外,以及高温炉前作业的,视同室外作业。
高温津贴和防暑降温费是一回事吗?两者是两码事,高温津贴是工资,防暑降温费是福利,高温津贴对工作环境有限制,防暑降温费则没有特别要求。
防暑降温饮料不能充抵高温津贴
每年6月至9月,企业在发放夏季高温津贴的同时,应继续做好工作现场清凉饮料的供应,提供的清凉饮料不能充抵高温津贴。
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停止室外露天作业
用人单位在下列高温天气期间,应当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日最高气温达到40℃(包括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2.日最高气温达到37℃(包括37℃)以上、40℃(不包括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3.日最高气温达到35℃(包括35℃)以上、37℃(不包括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不得安排特殊人群从事高温作业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包括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工作及温度在33℃(包括33℃)以上的作业场所工作。
高温津贴不计入最低工资和正常工作时间工资
《关于高温津贴发放的管理办法》明确,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及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高温津贴。
温馨提醒:各用人单位在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的同时,还要做好高温中暑急救常识普及,并在工作场所备好防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高温天,劳动者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眼花、耳鸣、皮肤灼热、面色潮红、脱水等中暑症状,要尽快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及时通风降温补充冷盐水。
急救“五招”对付中暑
1一移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2二敷头部先用温水敷,后改为用冷水、冰水敷,帮助患者冷却体温。
3三饮饮用含盐饮料,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补充部分无机盐。
4四擦因高温、高湿、无风,身体散热困难时,可用冷水或冰水擦浴至皮肤发红。
5五降当体温高达40℃以上,中暑者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时,尤其是面对热射病患者,救治要遵循3个原则:
1.快速、有效、持续降温;2.迅速补液扩容。如果难以口服补充液体时,要静脉补液;3.控制躁动和抽搐,拨打120,尽快把病人送到医院急诊科就诊。
切记!千万不要给重度中暑的病人喝水。因为病人在大量出汗的时候,汗液会带走很多盐分,造成人体内部电解质的失衡,如果这时候你再喝大量的水,就会进一步降低电解质的有效浓度,使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