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2002599061N/2022-13717

  • 文件名称:

    婺城区司法局2021年度年终总结

  • 发布机构:

    区司法局(区行政复议局)

  • 成文日期:

    2022-05-02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婺城区司法局2021年度年终总结

    日期:2022-05-02 15:37:38 来源:区司法局(区行政复议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今年以来,婺城区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维稳安保、法律服务等各项工作,为绘就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浙中板块婺城图景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工作成效

    (一)工作亮点突出

    1.获评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婺城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加强党对依法治区工作的领导。锚定法治创建争先创优目标,发挥区委依法治区办统筹协调作用,发动全区各部门共同参与,认真对照150条指标体系高质量提交申报材料,成功斩获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荣誉。

    2.智慧矫正工作受司法部肯定。婺城区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智慧矫正”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坚持对标对表、突出自身特色,扎实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建设,成功打造了“监管更智能精准、帮教更智慧高效”的矫正新模式。今年7月,婺城区社区矫正中心高分通过司法部“智慧矫正中心”验收,“码上矫正”智慧应用被司法部领导点名表扬。

    3.创新“婺城一键找法”智慧服务平台。围绕数字化改革要求,认真研究公共法律服务领域的问题,梳理三张清单。以满足人民群众法治需求为中心,应对群众有法律需求就能“找得到”,找到了还能“用得好”的期盼,创新精准服务、全程留痕管理、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学用结合模式,在全时段提供法律咨询、全流程指引自助找法、全要素优化学法体验和全方位支撑精准服务四个维度上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实现法律服务“一掌通办”。平台开放一周时间,已为2322人次提供法律服务,共2359人次参与线上学法。

    (二)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深化

    1.依法行政水平稳步提高。加强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出台《关于加强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加强对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行政合同的合法性审查力度,提出审查建议308条。加大对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工作的指导力度,鼓励乡镇(街道)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自身特殊需要开展合法性审查。如新狮街道率先将村规民约纳入审查范围,合法性审查意见采纳率98%。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清理“烦企扰民”规定专项行动,修订行政规范性文件1件,确保涉企政策合法规范。进一步强化基层法治建设,法治乡镇(街道)示范创建工作受到市验收组肯定。

    2.创新方式开展执法监督。加强部门协作,根据巡察反馈线索,对执法部门开展个案监督,向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出具反馈意见2份;联合区纪委通过智廉智律系统对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执法监督,排查整改问题380余个;根据区检察院反馈线索,开展联合执法监督;与区法院合作,寻找合适案件组织开展旁听庭审活动。将“说理式执法”和“教科书式执法”作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载体,指导各部门高质量完成28个执法标准指引、33个执法范文、36个执法视频的制作,其中6个项目被评为市级优秀。组织集中评查执法案卷99卷,制发执法监督通知书24份,促进全区执法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3.行政争议化解质效提升。进一步完善行政争议预防化解制度闭环,落实“每案引调”“阳光听证”等措施,加速推进行政争议化解工作。开展风险告知、行政错案约谈,提升行政主体责任意识。强化败诉案例警示,形成26个案例汇编成册分发给各街镇部门,增强“关键少数”依法行政意识,从源头降低行政争议风险。加大行政复议监督力度,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大幅减少违法行为久“纠”不改等情形,提升案件办理质量。今年全区一审行政诉讼败诉率3.58%,行政诉讼调撤率58.45%,行政争议案件化解率80%,均列全市第一;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100%。

    (三)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1.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在全市率先出台《婺城区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域化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覆盖率达99%。建立民主法治村建设以奖代补经费保障机制,对成功创建市级、省级、国家级的村分别给予1万元、3万元、8万元的补助。在市级民主法治村全域化推进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后陈式”法治村建设,“后陈式”法治村覆盖率高达90%,显著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形成和谐社会氛围。

    2.紧抓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建成市级“枫桥式”司法所3家,申报省级“枫桥式”司法所1家,以规范化建设推进基层治理水平提升。建立人民调解法治指导员制度,探索“员额法官+网格”调解模式,组织46名法官、91名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进乡镇、村社,指导开展纠纷调解110件。派出调解专家入驻区重点工程指挥部,及时化解征地拆迁疑难纠纷310件。大胆创新,推动人民调解“坐班接诊”向“出访巡诊”方式的转变,主动摸排矛盾纠纷180件,均成功化解,调解效果显著。进一步推进监地衔接工作,主动将人民调解关口前移进“墙”,实现辖区内3所监狱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全区共调解纠纷3800余件,调解涉案金额21827万元,保障了基层社会稳定。

    3.加强特殊人群监管教育。加强建党100周年关键时间点维稳安保工作,社区矫正对象421人无一人脱管漏管。升级社区矫正智慧管理平台“码上矫正”APP2.0版,新增实时签到、积分商城等五大内容,宽严相济,深入打造“精准矫正”婺城样板。规范社区矫正监管流程,推进清廉矫正工作体系建设,实行“疑难案件会商”制度和“执法透明公开”制度。深入开展社区矫正重点执法领域集中整治,提升社区矫正执法水平。发挥心理矫治功效,根据心理测评结果对矫正对象分级进行个案心理咨询。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四学一做”教育活动5场,152人次参与,运用“码上矫正”APP推送党史文章42篇,强化爱国正念教育。开展远程视频会见350场次,完成安置帮教对象“必接必送”120人。

    (四)普惠法治环境不断优化

    1.提供优质助企便民法律服务。成立多个助企服务团,为市场主体、民营企业提供优质精准法律服务,共出具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法律意见书280份。实现全区公共法律服务人工智能自助机全覆盖,为群众全天候提供援助申请、法律文书查询等在线服务。在婺城区人民检察院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值班律师库和法律援助律师后援团,具结认罪认罚法律援助案件987起。与婺城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关于支持起诉与法律援助协作机制的意见(试行)》,推进“支持起诉+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开展,已办理相关案件5件。全年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333件,挽回经济损失589万元,接待来电、来访咨询1675人次。

    2.营造全民普法守法氛围。抓好“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印发《2021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注重加强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指导,督促重点执法部门建立落实普法责任制实施细则。积极发挥法律明白人等法治宣传队伍及“娘舅讲师团”“新丝路”等19支普法志愿队的作用,开展普法宣传系列活动740余场。创新普法形式,组建“婺城普法跑团”,将日常跑步与普法宣传结合开展活动10余场。利用新媒体普法影响力开展宣传,深度融合《金华老娘舅》与《婺城普法》栏目,“无限金华”APP总点击量近120万,收视率居全市所有自办栏目第一名;紧跟“短频快”时代需求,新设“婺城普法”视频号,播放量达4万;微信公众号持续发力,“婺城普法”26次进入省榜,阅读量18万多次。

    (五)队伍政治素质不断增强

    深入落实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各项要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五学五讲”活动,贯彻“六项教育”,严格落实“369”时间规定,基本实现“五个全覆盖”,累计形成讨论交流记录10篇、心得体会130余篇。由党组书记进行“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相关政策宣讲,落实对象“五必谈”、内容“八必谈”,谈话覆盖全局干部。向每名干部及家属寄发“一封公开信”,累计开展三轮自查表填报。开展社区矫正重点案件评查,成立专班、集中办公,对460件案件进行自查,查出瑕疵案23件,均已整改完毕。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进行全面排摸,未发现履职不到位、执法不规范等情况。开展律师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研究制定方案,成立专项治理工作组,开展律师行业“四必谈”和“一人一表”“一所一表一清单”自查自评活动,自查覆盖率达100%。

    二、存在问题

    1.指导推进司法所建设方面还存在短板,“枫桥式”司法所办公用房达标有一定难度。

    2.公职律师覆盖率有待提高,全区还有15个部门未配备公职律师,公职律师培养周期长,短时间提升配备率难度大。

    三、2022年工作思路

    1.持续增强队伍战斗力。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抓好全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持续开展政治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法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抓好制度落实,夯实忠诚纯洁可靠的思想基础,努力打造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司法行政铁军。着力提升司法行政队伍专业技能,组织好“集中岗位练兵比武”活动,鼓励在职干部参加全国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积极培育选树各类先进典型,激励干部忠诚履职、为民服务、担当作为,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核心能力,推动我区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2.法治建设继续领跑。统筹协调法治婺城建设工作,督促有关单位各司其职,形成法治建设合力。加强法治巡察和法治督查,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并完善与“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相匹配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制定执法监督个案监督和专项监督规程,进一步规范执法监督工作,积极推动执法监督数字化转型。完善行政执法人员执证执法制度,提高持证率。充分发挥监督员对法治建设工作的监督作用,加强监督质效及监督结果的运用,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的满意度。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审查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工作,切实发挥合法性审查在依法行政工作中的源头治理作用。继续做好行政争议化解工作,抓好“两降一升”目标。

    3.不断夯实法治社会基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法治素养。完善大普法融媒体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婺城普法”电视栏目、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建设维护,增强普法宣传能力和效果。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统筹推进法治示范乡镇(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后陈式”法治村建设,争创1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农村法律顾问全面入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施“五个一”活动。法律援助实施市域内受理审查一体化通办及跨市域转办。增设特殊人群维权窗口,推行“主办责任制”、容缺受理、经济状况承诺制、代办申请等便民服务,持续推进“法援惠民生”服务品牌活动。升级推广“婺城一键找法”智慧法律服务平台,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优化在线服务,提高服务满意率。

    4.持续保障社会稳定。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做好2022亚运会等重大会议、活动期间的安保工作。继续发挥区乡两级人民调解组织进驻矛调中心作用,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1+X”联调新模式,调动企业内部调解组织、行业性调解组织积极性,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警调、访调、诉调无缝对接。建成有影响力的品牌个人调解室不少于2个,开展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培育一批优秀人民调解员。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争创1家省级、3家市级“枫桥式”司法所。加强“智慧矫正中心”应用,完善精准监管、精准执法、精准教育、精准帮扶之间的衔接配套机制,加快建成宽严相济的婺城“精准矫正”工作体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强化监地衔接,完善规范在押人员与亲属视频会见站点建设,优化监狱管理和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工作制度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