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为进一步落实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提质减负”要求,4月7日,市教育局“双减”工作督查组赴婺城区长山乡中心小学、 婺城区仙源湖实验学校开展“双减”工作专项督查。
婺城区长山乡中心小学
一、抓实教育教学,确保“双减”工作有底气
1.集体备课,落地生花
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长山小学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通过“校内蓄力”“集团交流”“省内学习”的方式向内向外借力,分年级分学科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校内,通过“磨小队工作室”的方式定期开展活动,做到新老帮带,倾情相授。学校教师积极参加白龙桥教育集团的备课活动,加强学校间校际合作与交流,借助集团内的力量,助力自身的成长。以互联网+义务教育为平台,学校与杭州丁荷小学、宁波市鄞江镇中心小学结对,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开展城乡同步课堂、教师网络研修等活动,实现了城乡结对学校间教学共研、资源共享、师生互动,推动了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作业赋能,减负提质
为落实“双减”政策,增强作业的针对性、时效性、趣味性,实现减负增效,学校通过“作业瘦身”“作业变身”“作业合身”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探索弹性作业、分层作业和个性化作业。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严格执行作业公示制度,加强作业设计研究,丰富作业类型。预习类作业、巩固类作业与阅读、探究、实践、合作、体验等类型作业相结合。
二、完善课后服务,确保“双减”工作有生气
根据市、区教育局《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在每学年初,先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然后再制定《长山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合理确定服务内容。
开展“5+2”“1+c”课后托管服务模式。“5+2”即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1+C”则为三至六年级1小时作业托管,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和学生实际开展C课程。
经过探索与实践,学校课后托管服务工作初见成效,托管服务工作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三、关心关爱教师,确保“双减”工作顺心气
学校通过营造舒心的生活环境、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定期开展教工活动等方式,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促进教师身心健康,激发教师活力,确保“双减”工作顺心气。
婺城区仙源湖实验学校
一、课堂教学有高度
1.集体备课 打造高效课堂
通过寻找教师备课“镜面”、打磨镜面式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成像”,形成了“四阶段、三调整”的集体备课范式。
2.评价改革 评出“水滴少年”
根据学校“小水滴”文化的特色,建立“小水滴”的奖章制度。学校根据学生“小水滴”奖章的数量和种类,授予学生“小水滴”勋章,评出学期“小水滴少年”。
二、作业管理有力度
控制作业总量,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协调好各学科作业时间,并登记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生学情设计作业,教师先做,并交给教研组长审核,控制好本学科作业时间。强化作业创新设计,同学科教师探讨作业创新设计、优化作业设计,合理设计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并且难易适度的作业。作业分类分层,鼓励教师根据学科特点适当布置探究性、创新性、实践性、体育锻炼、阅读、文艺类作业。
三、课后服务有宽度
学校小学部托管第一小时提供基本托管服务,第二节课安排体育、艺术、劳动等拓展活动,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项目。“四定一分”时间管理形式,周一到周四按照班级、周五全校走班的形式,提供运动、艺术、棋类、非遗、劳动实践、科技六大类近30个项目。
四、家校协同有深度
一方面,通过学校南山家长学堂、线上家长会、邀请家长课后服务时间进校园等形式,把“双减”政策讲细讲透讲好,让家长切实感受减负给学生成长带来的好处。只有家长真正地理解、支持“双减”,才能更好地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地。另一方面,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把作业负担减下来,把课堂效能提上去,把考试难度降下来,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五、关爱老师有温度
为了让一线教师更好地投入课后服务工作,学校推出“爱心晚餐、弹性上下班、休息驿站、健身房、放松活动操、心情假”等关爱教师的举措。
学校融媒体矩阵,扩大“双减”影响力。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曾获省级报道4次,市级报道4次,学习强国报道1次。
市教育局“双减”工作督查组组长吴仲池充分肯定了两所学校的“双减”工作,并提出五点意见:要加强集体备课,注重课堂教学;要加强作业管理,优化校本化作业设计;要规范晚自习安排,不得集中上课、上新课;要高度重视学生安全,关注心理健康;要开展多种拓展性课程,丰富学生在校生活。吴仲池强调,各校要按照“对标抓落实,补短促提升,试点出经验”的工作要求,积极稳妥,担当作为,探索创新,狠抓落实,交出工作高分报表,为全省、全国探索经验作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