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2021年,婺城区市场监管局以党史学习教育不断砥砺初心使命,牢固树立“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部署,聚焦重点工作清单指标,知常明变抓落实、扛旗争先走前列,全面、提前、超额、高标准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开创高质量建设新局面。现将2021年工作完成情况及下步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21年度工作完成情况
(一)提服务、促改革,优化营商消费环境
一是构建“就近办”5分钟办事圈。作为全市试点率先启动“就近办”改革:商事登记“5分钟办事圈”实现乡镇(街道)服务网点100%全覆盖,已为1400余位经营者提供“证照即办”服务,相关做法被浙江日报、中国之声、民生周刊等媒体刊发。
二是打造“反向跑”数字政务体系。持续完善“前端直通车上门受理发照+中端云服务帮办代办+后端浙政钉移动审批”的“反向跑”办事模式,累计通过云平台完成帮办、代办服务7000余件次,直通车出车36次,现场发放各类证照800余份。
三是消费维权实现宣传调处相结合。组织20余家部门、200余家经营户组成“3·15”宣传矩阵,落细落实放心消费“三服务”;培育放心消费单位1742家、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588家、放心工厂312家、放心消费商圈2个;全年处理投诉举报咨询6710起,挽回经济损失470余万元。
(二)重基础、强发展,打通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是“质量强区”战略提档升级。大力实施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工程,深入开展质量提升示范行动,全力强化标准供给保障。2021年,新增立项浙江制造标准5项,发布“浙江制造”团体标准3项(累计12项),“品字标”企业9家(累计14家);参与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14项,国际标准参与制定实现零的突破(捷特包装,竹地板行业)。
二是知识产权保护压茬推进。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建设知识产权联盟,成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婺城分中心。2021年,完成专利质押融资4.16亿元,7家企业获评市级专利示范企业;全区现有有效专利3587件,其中发明专利数1032件,高价值发明专利317件、排名全市第三,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6.62件、位居全市第一。
三是“育大育强”工作提质增效。深化商标品牌强区建设,加强创牌指导工作;建成“金华市婺城区三十六堰品牌指导服务站”“竹马乡品牌指导服务站”;强化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培育申报了“白沙堰”商标作为农产品企业区域公共品牌,“安地”商标已完成申报;完成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2.95亿元、完成率居全市第二。
(三)严执法、促守法,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一是执法规范化建设夯基垒台。明确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推进政务公开,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公职律师制度,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提升行政处罚案件质量;出台11大类92项行政处罚案件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得到批示肯定。
二是市场秩序维护深化担当。针对性开展违法案件查处,加强平台监管,侧重打击网络传销、打传规直,全面落实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着重打击侵犯群众合法权益行为。2021年,共查处一般程序案件202起,涉案金额343.68万元,罚没款599.63万元;其中大要案49起、罚没款405.46万元,移送公安6起。
三是“四大安全”疏堵结合。率先探索“监地合作、联防联控”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承办全市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做好区域性产品质量风险防范,“浙冷链”“浙食链”“浙苗链”全面铺开。出台区级监管仓运行管理方案,抓好市场、药店、集中监管仓等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四)学党史、悟精神,建强专业人才队伍
一是强化作风转型。结合“学史明理”开展“自查自纠”,结合“学史增信”开展“三谈三查”,结合“学史力行”开展“改革坐班”,结合“学史崇德”开展“主题宣讲”,结合“为民服务”开展“开门纳谏”,结合“作风整改”开展“效能提升”,力促“五办”作风入脑入心见行动。
二是深化党建学创。谋划“红盾忆史·奋楫笃行”系列活动,在全区党史知识竞赛中夺得第一,两名选手组入婺城区代表队,取得全市第二的优异成绩。党风廉政建设挺在前,坚持警示教育和内省自查相结合,筑牢廉政自律防线,认真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三是优化干部结构。建设“小局大所”“精局强所”“清局廉所”管理机制,全局中青干部比例从3%上升至18%;实行“大科室”管理,推进人员下沉基层,一线人员比例占比79%。制定印发《“挂职”交流“赋能”锻炼工作方案》《综合绩效评价方案》《制度手册》,积极推进“百课赋能”“实战赋能”“活力赋能”三大工程,坚持培训树人、考核立人、制度管人,谋划婺城异地挂互交流战略合作。同时,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向双龙风景区派驻联合执法人员2人。
(五)特色亮点工作
一是数字化改革赛马争先。争取到9个省、市级数字化改革试点,成立领导小组,专设“数字化改革办公室”,推动工作“跑起来、走前列、当示范”:率先通过微脉App完成全省首例不良反应监测“掌上报”,实现全业务智控;率先实现药械申请三个事项“一次申请、一份材料、一窗受理、一次检查、一并发证”,办结全省首份药械经营审批“一件事”审批申请;率先完成特种设备100%赋码,面向全区5438台设备科学制定“红黄绿”分档指导对策;率先完成全区505台场车智慧监管系统的安装调试,数量居全市第一;率先打造宣传科普新方式,安全乘梯晚会线上观看人数超过50万。
二是民生实事建设有序开展。完成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建设13家,18个基层食安办达到省三星级规范化管理要求,完成食品安全抽检监测2747批次、核查处置率、按时完成率均达到100%;建成民生药事服务站8家(其中2家为五星级药事服务站)。
三是便民食安快检站迭代升级。探索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模式,以满足群众日常食品消费检测需求为目标,在全省率先建成5家食品安全便民快检站,提供包括农药残留、亚硝酸盐、甲醛等群众关心的60余项检测项目,全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防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累计开展快速检测4994批次,免费接受市民检测39批次。
二、2022年工作思路和举措
(一)高标准建设市场体系,着力提升经济能级
一是为婺城制造之崛起夯基垒台。统筹标准引领、质量管理、品牌建设、质量监管等举措,在推动齿轮产业质量提升上下功夫,开展“品字标浙江农产”“品字标浙江服务”建设,助力企业拓市场、竖标杆,为全区制造业的做实做强做优架构四梁八柱。2022年,力争新增市政府质量奖1家、区政府质量奖3家、品字标企业4家、浙江制造标准3个。
二是为知识产权之兴盛积厚成势。立足区位优势,推动专利联盟、专利导航等项目建设,依托“浙江知识产权在线”实现“一窗口统办、一平台交易、一链条保护、一站式管理、一体化服务”。到2022年,力争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60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50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到26.3件、7.2件,新增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家。
三是为营商环境之优化稳中提质。全面推广工商登记自助服务终端,在推进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事项下放的基础上,逐步下放其他事项;构建整体数字服务体系,实现数据共享。在全区便民服务中心共设置31岗51人专职从事“就近办”综合受理工作,全面实现“全区通办,就近可办”;聚焦落实提升企业开办、注销、迁移等“一件事”集成办理效率,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高质量筑牢安全底线,着力提升城市能级
一是慎始如终抓好疫情防控。落实集中监管仓直接暴露人员的集中住宿和封闭管理要求,加强进口冷链管理。同时,形成市场、药店、进口冷链物防等常态化疫情防控作战机制,加大日常演练频次,平战结合、动态监管,确保市场监管抗疫队伍随时“拉得起、顶得上、挡得住”。
二是同力协契护航“四大安全”。
全链条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运用“浙食链”系统,做到食材入录全程可追溯,强化大中型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监管,通过“阳光工厂”实现食品生产企业数字化监管;抓好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工作保障、运行管理、工作绩效五项基础指标,2022年末新增2个省四星级规范化乡镇街道食安办。
全过程加强药品安全监管。每年对药品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持续推进药物警戒体系建设,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数达500份/百万人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数达300份/百人人口。推进数字医药新服务,深化民生药事“一站式”服务改革,2022年拟建民生药事服务站15家。
全周期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探索全领域智慧化监管,依托“特种设备在线”实现“一网统管全覆盖、一码通用全天候、一站贯通全过程、一键闭环全检索”;搭建安全云分析平台,实时接收车辆使用情况和查看车辆监管记录,实现叉车智慧监管。
全场景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稳步实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密切关注区域、行业质量形势和质量舆情;严格落实专项行动,立足市场监管职能开展抽检,保障电动自行车、成品油领域产品质量安全,有效护航区域产品质量安全。
(三)高水平推进数字化改革,着力提升创新能级
一是进一步强化数字化监管。聚焦数字法治,加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监管融合力度,提升专业领域监管的精准性;持续开展平台监测,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做好平台合规经营指导。
二是进一步融汇数字化应用。依托“浙江质量在线”“浙江外卖在线”“浙江e行在线”等11个数字化改革应用,对照全省重大应用“一本账S1”,立足婺城实际谋划成品油整治“一件事”改革、电动自行车集成整治“一件事”改革,积极谋划特色场景应用,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三是进一步加快数字化改造。对执法办案区进行数字化提升改造,在2022年5月前完成执法大队办案区的设备安装使用,在2022年年底完成基层所办案区设备的采购使用。
(四)高精准加大打击力度,着力提升治理能级
一是维护公平公正市场秩序。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力度,强化平台企业监管,严厉打击低价倾销、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促进形成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鼓励企业注重商标专利的申请保护,加大对商标专利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持续打击成品油市场乱象,对成品油的质量和计量进行有效监管,联动查办无合法来源成品油案件,保护消费者权益。
二是知识产权执法臻于至善。在注重对传统领域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查处的同时,加大对侵犯奥林匹克标志、特殊标志合法权益的案件查处力度;查处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加大对企业商业秘密的行政保护力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是重点领域查办借梯攀高。积极寻找案源,加大检查力度,在化妆品案件办理上寻求零的突破。以小微餐饮、外卖等行业细分领域为重点,运用“简案快办”加强执法的行动力和震慑力,稳固经营环境。
四是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整治。加强对本地生产型企业线上销售产品的执法检查,严防非法添加和非法工艺。通过查办案件的点位突破以及对行业乱象的剖析梳理,坚决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行业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