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婺城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做好当前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

日期:2022-01-14 14:46:29 来源:婺城区安全生产委员会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各乡镇(街道),区各有关单位:

1月6日上午,省应急管理厅陈浩厅长召集召开全省安全防范紧急视频会议,对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作重要部署。请各乡镇(街道)、各有关单位压实责任,严格按要求抓好落实。并于1月27日前认真开展“四个一”行动,即开展一次专题风险研判、开展一次全面隐患排查整治、开展一次全方位安全宣传、查处一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相关工作情况于1月28日前报区安委办,联系人:卜倩,联系电话:13967448276(768276)。

附件:陈浩厅长在全省安全防范紧急视频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金华市婺城区安全生产委员会

2022年1月7日


附件

陈浩厅长在全省安全防范紧急视频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2022年1月6日)

一、清醒认识当前复杂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

2021年,全省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252起、死亡1010人,同比前两年均值分别下降23.8%、22.3%,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事故总量、死亡人数继续保持双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也要看到去年全省共发生较大事故30起、死亡121人,同比2020年增加16起,“控较大”形势十分严峻。

从全国来看,近期连续发生多起较大社会影响事故。去年12月31日,大连一海鲜市场发生火灾事故造成8人死亡、1名消防员牺牲;1月2日,四川省江油市一辆罐车与多辆汽车相撞造成8人死亡、19人受伤;1月3日贵州毕节市一在建工地发生山体滑坡导致14人死亡、3人受伤。从我省来看,元旦以来,我省多地发生具有较大社会影响事故。建筑施工领域,1月4日杭绍台高速柯桥段一根高架支柱发生倾斜,暴露出相关企业存在安全隐患排查不到位、施工作业不规范等问题,最终导致险情发生。涉海涉渔领域,1月4日“浙苍渔00808”船被外籍货轮在温州外海撞沉致5人失联,暴露出渔民安全意识不强,商渔船防碰撞整治存在反复性,“商渔共治”专项行动有待进一步深化。道路交通领域,1月5日丽水西站内发生一辆公交车压死2人事故,暴露出公交公司安全管理不到位,驾驶员责任意识不强,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等问题。工矿商贸领域,1月6日衢州市一废旧金属回收公司发生机械伤害事故致2人死亡,暴露出一些工贸企业安全管理混乱,员工违规违章作业,发生险情后施救不当,导致事故伤亡扩大。消防安全领域,1月5日慈溪市一物流公司发生火灾致2人死亡,暴露出部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厂房违规存放危险化学品等问题,企业员工安全培训也不到位,发生火灾后缺乏处置能力和逃生能力。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特别是针对“1·4”温州外海商渔船碰撞事故。省委书记袁家军批示:全力做好搜救工作,查明原因,举一反三,下大力解决海上船只安全管理问题;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浩批示:全力做好搜救工作,分析事故原因,查工作漏洞。各地要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指示精神,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安全监管摆在突出重要位置,迅速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坚决落实“除险保安”工作机制,全力护航平安浙江

省委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重点把握“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的12字方针,“除险保安”是当前一个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袁家军书记指示要求,近期省委政法委专门部署了为期3个月的“除险保安”晾晒工作(1月1日-3月31日)。省应急管理厅研究制定了相关工作机制,近期即将印发。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真正完善安全生产风险闭环管控机制,实现“遏重大、降较大、减总量、保安全”目标。

一要建立事故信息动态报送制度。要实施事故信息日报送制度。各地要认真研判各类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以及风险预警信息,根据“人、地、时、事、历、因、果”七要素实行“一日一报”和“零报告”。要落实事故信息旬报送机制。对各市安全生产情况以及纳入重大安全生产清单问题、各级安委会(办)挂牌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整改推进情况,实行每月1号、11号、21号“旬报告”制度,确保事故信息和整改情况动态掌握。要强化紧急信息动态报送。市县两级安委办和省安委会成员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当前安全生产领域紧急信息报送突出问题的通知》要求,通过值班值守系统、“浙政钉”等渠道,做到紧急信息在1小时内,力争30分钟向省安委办报告,力争实现“零耽误”。

二要构建问题隐患动态排查机制。要加强定期分析研判。各地、各重点部门要切实提升每月定期分析研判的效果和指导性,特别是要针对岁末年初、节后开复工、全国两会重点时节形势,紧盯道路交通、涉海涉渔、消防、危化品、建设施工、工矿、城市运行、旅游等易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点领域,深入分析存在的突出风险隐患和问题短板,及时发出预测预警,提出针对性举措,提供精准指导。要全面推进监督检查。日常检查要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相结合,特别是结合风险普查数据,发挥专业人员、专家作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精准找隐患、抓整改。各县(市、区)每10天检查核查不少于一次,实现所属乡镇(街道)每月检查全覆盖。要深入组织暗查暗访。这三个月,省安委办将开展不少于3轮次安全生产暗查暗访;要继续发挥《今日聚焦》作用,做好隐患暗访曝光、整改闭环等工作。市县要同步开展暗访暗查,确保措施落地。

三要严格落实隐患闭环整改措施。要切实发挥七张问题清单整改牵引作用。依托省委七张问题清单平台,对符合晋级的重大安全生产问题纳入省委党政智治七张问题清单,按照“问题发布、方案制定、整改推进、验收销号、举一反三”落实整改,做到高质量闭环,整治一批重点难点问题。要做好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整改。对于重大生产安全问题,省安委办将统一实施挂牌督办,挂牌后整改责任单位1周内提出整改方案,省安委办将不定期组织抽查,对于整改不坚决、措施不到位的实施约谈、警示、通报等措施,确保过程控制、结果闭环。要推进一般问题隐患整改。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立整立改的原则实施整改,市县两级安委办要做好跟踪督导,确保3日内整改落实情况报上级安委办,实现动态掌握。

四要强化动态评价和定期晾晒。省安委办将从事故防控、工作落实、督导检查等三个维度建立覆盖全省90个县(市、区)的“除险保安”工作评价指数,10天一周期实施综合评价。指数排名纳入2022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指标,对每期排名末位的地市和后五位的县(市、区),在年度考核赋分时酌情予以扣分,对于工作落实不够有力的,将视情开展“开小灶”整顿提升。同时,为切实加强“除险保安”晾晒工作的保障,省级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各地也要同步加强领导,做好工作保障,真正做到“事不过夜、随到随核、日结日清”。

三、全力以赴抓好岁末年初安全防范工作

春节春运即将来临,省“两会”召开在即,随后就将迎来冬奥会、全国两会,保安全、护稳定责任重大。近期部分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出现多发势头,各地务必高度警觉和重视,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岁末年初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安委会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始终绷紧神经,坚决有力做好各项工作。

一要健全风险动态研判机制。针对当前风险增多不确定性增强的态势,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常态化风险研判,主要负责同志要主持日常滚动研判,重在分析灾害天气趋势和安全生产苗头性问题,及时通报相关方面,及时报告重大风险;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前和出现重大敏感问题时,提请地方党政领导主持联合会商,研判重大险情,部署针对性防控措施。

二要坚决防范重点领域安全风险。清醒认识当前能源保供压力大、生产经营建设繁忙、人流车流密集、灾害天气多发等风险叠加的严峻形势,盯紧“两客一危”、重点工程项目、大型商业综合体、油气储备基地等易造成群死群伤的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坚决遇制较大以上事故。道路交通领域,要突出“两客一危”、农用车、务工包车等重点车辆,加强路面执法和恶劣天气引导管控;涉海涉渔领域,要发挥各级专委办作用,条块结合强化商渔船共治,特别是要彻底扭转执法“宽松软”现象;消防领域,要持续开展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老旧商混合体、地下建筑等商风险场所隐排查整治,加强室内活动场所、私人影院等新业态风险防控;危化品领域,要突出重点问题和重大安全风险,组织开展化工园区、产业转移、油气储、老旧化工装置、油气长输管道等专项整治;城市运行领域,要深入实施老旧管线更新改造工程,推进燃气安全排查整治,重点治理使用不合格灶具、“黑气瓶”等突出隐患,督促餐饮等生产经营场所全部安装燃气泄漏报警装置。

三要形成“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监管执法水平不高、执法“宽松软”一直是安全监管的瓶颈性问题。各地要以更大的决心、下更大的气力,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进一步加大查处和打击力度,最大限度压缩违法违规行为的生存空间。近期,省安委办将对温州“1·4”商渔船碰撞事故调查实行挂牌督办,相关市也要对丽水“1·5”公交车事故、宁波“1·5”火灾事故、衢州“1·6”机械伤害事故实行提级调查。要与纪委监委、公安、检察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严格行刑衔接,以强有力的责任落实推动问题解决。

四要全力做好应急值守和应急准备。这段时间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密集,各单位要提高应急值守标准,实行领导双岗带班,出现重大险情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赴现场处置。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和安全生产等专业救援队伍要提高勤务等级,在重点地区和场所前置力量装备,落实各项应急准备措施,确保一旦有事充分发挥作用。

五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近期,我省宁波、杭州、绍兴、金华等地相继发生点状疫情,全省应急管理系统要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及时进入战斗状态,全面落实应急措施,按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力配合协同应对处置新冠肺炎疫情;要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做好疫情防控形势下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要从严落实内部管理,做好单位人员防护、内部消毒等工作,精简控制会议数量,减少节日聚会聚餐,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确保全系统防疫形势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