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区全省率先开展非学科类培训项目鉴定

日期:2021-09-09 16:09:16 来源:​局办公室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双减”政策把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分为两类,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前者受限制范围更大,融资、准入、业务、营销等各方面的监管全面收紧。

7月30日,教育部发文明确了两类培训的范围。即便如此,学科类与非学科类的边界争论仍旧存在。行业和家长大多处于观望和焦虑状态,担心有些培训机构会“打擦边球”,挂羊头卖狗肉,导致“双减”工作沦为形式主义。

金华市是浙江省“双减”工作首个试点市,婺城作为金华的主城区,面对“双减”落地难题硬招频出,跑出了服务“加速度”。9月7日上午,婺城区开展了首批非学科类培训项目鉴定审核,现场对“雏英教育”2个模糊学科类培训项目进行审核,这在全省范围内也属首次。

婺城区为何动作如此迅速?一方面,调研工作做得足。区教育局在对辖区内300余家校外培训机构的综合排查中发现,部分学科类培训机构想要谋求转型,但受困于对于非学科类培训项目概念的不明晰,正处于迷茫和焦虑的尴尬境地。同时,家长们在新学期伊始也展现出踌躇状态,想拓展孩子的综合素质,又担心一不小心违反了国家政策。为此,婺城区统一部署,积极行动,由区教育局牵头成立婺城区学科鉴定工作委员会,组织学科专家、行业专家、法律专家等形成审核专家组,下发《关于做好金华市婺城区校外培训机构非学科类培训项目审核确认工作的通知》,制定出台了《婺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非学科类培训项目鉴定标准(试行)》。

另一方面,工作方案做得细。婺城区学科鉴定工作委员会由教育局局长为主任,下设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9个学科鉴定专家组。培训机构向区教育局提交书面鉴定申请和佐证材料后,对应专家组将迅速响应,秉持合规性、独立性和科学性原则,通过复核申请材料、实地检查办学情况,随机调查学员及家长等多种方式,按照该机构实际培训目的、内容、方式和评价等四个方面对模糊学科培训项目进行全面鉴定审核。如“雏英教育”今年秋季拟开设的课程中有2个不明确培训类别项目,于是向婺城区教育局提交了鉴定申请。鉴定专家组收到申请后立即启动鉴定机制,前往“雏英教育”现场鉴定,综合研判后为“科学探索-疯狂博士”课程开出了“非学科类”认定单,并进行备案;“口语表达训练”课程因部分内容涉及学科类元素,则秉持谨慎态度提交上级学科鉴定专家组作进一步鉴定。

下一步,婺城区将进一步完善学科鉴定机制,缓解培训机构迷茫焦虑的困境,为培训机构落实“双减”工作提供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