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2737756566P/2021-07274

  • 文件名称:

    莘畈乡“十四五”期间及2021年工作思路

  • 发布机构:

    莘畈乡政府

  • 成文日期:

    2021-09-10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莘畈乡“十四五”期间及2021年工作思路

    日期:2021-09-10 16:00:06 来源:莘畈乡干部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未来五年工作思路

    未来五年,我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区委、区政府高质量推进“双城”战略迭代升级,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紧紧围绕生态立乡、旅游强乡、产业兴乡的发展思路,建设“山水莘畈,体旅之乡”,全力打造体育养生特色小镇,年游客量力争超50万人次,第三产业产值突破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一、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做足生态文章

    未来五年,我们继续以建设美丽莘畈为总目标,坚定不移地统筹推进环境整治、美丽城镇创建、合理规划布局等工作。

    一是突出整治常态化。建立和完善环境治理常态化管理机制,抓好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继续开展五水共治,巩固污水零直排工作成果,全域保持类水质,继续实施垃圾分类二次四分法,加强各位处置终端标准化运维管护,推进生态公厕提档改造全覆盖。

    二是突出全域美丽化。扎实推进全域美环境整治,实施莘畈溪绿化景观综合整治工程,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行动,以精品村、A级景区村为支点,继续完善规划编制,推进立面改造,打造祝元公路至姓曾路(竹乐人家)五美花漾街区等特色美丽乡村风景线。

    三是突出生活便民化。美丽城镇创建为契机,围绕打造数字乡村,加快提档乡村基础设施,引进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增加人民群众满足感和获得感。

    二、深入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做强体旅文章

    按照做大规模做特产业做优品牌做精亮点做高效益要求,推进产业融合,打造莘畈体旅新IP

    一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立足各村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建设油茶产业基地、石斑鱼养殖基地,聚焦科技兴农,密切与科技特派员、农科院联系,培养一批生态养殖、林下经济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加大青年产业带头人培训力度和市场对接,建立种植-加工-销售服务网络和体系,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百姓增收。

    二是培育新型赛事品牌。持续提升体育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赛事品牌,加大与中小学校、培训机构等交流合作,充分利用研学营地,打通园、园、园三个活动平台,构建体育旅游+红色教育+生态养居旅游新格局。

    三是增加体旅经济效益。挖掘山水资源,开展共享农房计划和土地流转,加大农旅招商力度。利用莘畈乡丽园文体活动中心、区级铂大工贸、金茶花计划飞地抱团消薄平台充分整合各村优质资源,激活村内闲置资产,完善村级物流体系,吸引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向农村汇聚的良性循环。

    三、集中完善民生项目工程,做稳安民文章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未来五年,我们要继续加大民生投入,集中力量抓好基础性、普惠性和兜底性的民生项目建设,利用好山区发展的政策优势,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下枫坞口-坞垅岗林区道路建设,进一步畅通乡村公路网;继续做好灌溉渠道、防洪堤坝、拦水堰坝、山塘加固、高标准农田等农林水项目建设;继续加强停车场、旅游厕所、休息处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化全域旅游设施建设

    二是继续提高弱势群体救助力度。进一步发挥好居家养老中心的作用,推广祝村送餐制,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和救助标准,完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进一步强化妇女、儿童、残疾人保障体系,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助、慈善捐赠、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慈善救助制度和机制。

    三是继续优化智慧化基层治理。依托乡村矛调中心、雪亮工程和村规民约等举措,扎实做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加大违法惩处力度,大力开展普法宣传,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人防体系建设

    2021年工作思路

    围绕十四五远景目标,2021年我乡主要围绕产业振兴、特色体旅、最优便民等方面开展工作。

    一、聚焦“产业+”,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践行“两山”理论,围绕“担当赶超,婺城图强”,打好经济转型升级战,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创新。

    一是创新发展“科技+农业”。紧扣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主线,以中药材和蔬果、茶叶种植、特种养殖为重点,持续推进我乡特色农业向规模化、高端化的方向发展。培养一批林下经济种植农业特色产业示范点,鼓励从种植转向茶叶深加工,并重点帮助打造莘畈本土的茶叶品牌。聚焦娃娃鱼、石蛙、石斑鱼等特色养殖,完善养殖基地建设。联合农科院、科技特派员继续举办农业特色培训班,为百姓送去种植技术和市场渠道,着力培养懂技能、懂市场、会服务的新型职业农民,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二是重点推进“乡创+富民”。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推动多台水果基地、铁塔产业园、油茶产业基地等27个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树立一盘棋思想,盘活各村闲置资源,融合发展产业消薄、服务消薄等多渠道、多路径消薄新模式。继续实施“润合欣畈”体旅产业项目,打造大立元田园运动生活村;积极引进婺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利用下山移民土坯房和山水林资源,打造集民宿、休闲、康养、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度假村,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创收。积极实施井下村540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三是积极开展“传承+创新”。建立健全“草根人才”“乡土人才”选树机制,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以“传帮带”模式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收集整理全乡手艺人、非遗人才资源,将传统手艺与新型工艺相融合,开发紧跟时代潮流与健康养生理念相融合的创新农产品与手工艺品,如娃娃鱼精油、石斑鱼真空养殖、黄精茶、黄精月饼、竹工艺制品、黑陶制艺、蜂巢工艺等。

    二、扩容“体旅+”,聚力打造莘畈品牌新高度

    牢牢把握生态旅游建设中心,以大旅游的理念,整合各类资源,打造莘畈生态旅游品牌新高度。

    一是完善“体育+生态游”。继续举办毅行系列活动、迎亚运系列赛事、姑篾溪野钓大赛,继续完善场地建设、全域旅游标志标牌、游客接待中心等硬件设施,继续深入开发“山水四项”运动项目,结合众多小山垅、小溪流、山泉等自然资源,打造越野跑、山地马拉松等特色体育项目,推进我乡生态旅游向全域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拓展“研学+体验游”。结合原莘畈小学“研学营地”建设,完善“重走长征路”线路节点设置,依托有机茶、板栗、食用笋、毛竹等农业营地,将乡内明清名居、老祠堂、延兴寺、天竹寺与“林氏宗祠”等早年地下党秘密革命活动场所的历史遗迹与研学旅行相结合,形成以劳动生产教育为主线,军事素质拓展教育为辅的三天二晚的研学体验旅行。

    三是创新“乡愁+文化游”。“姑蔑文化”为切入点,依托姑蔑文化艺术馆,集合陶艺文化、酒坊体验、特产制作等民俗体验与乡愁传承为一体,让游客最大化地切身感受莘畈的山水民俗和文化底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画卷。打造姑蔑文化特色街区,继续开展“体旅莘畈·姑蔑风情”百场主题系列活动,创造市民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

    三、集合“便民+”,改善群众人居生活环境

    继续坚持以构建安全、宜居、和美莘畈为目标,持之以恒抓好基层治理工作,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一是推行“服务+零跑腿”。深化“党建+基层治理”,走深走实“大家访、大代办、大接访、大化解”活动,运用“莘e家”平台,细化网格分布,制定便民服务“微清单”,联动户、村、乡三级服务系统,推进“百姓点单+党员跑腿”服务模式,创新打造“全网通、全领域、全覆盖、全流程、全融合”的智慧党建引擎。

    二是深化“保障+零距离”。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大社会民生保障项目资金投入,创新如送餐制等居家养老中心服务新模式,尝试中心供养与机构供养相结合的新型养老体系,加强持证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确保老人得到科学看护服务。建立困难群众定期探访制度,帮扶低收入家庭成员就业,提高低保、伤残、孤寡等基本保障水平,完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

    三是推进“治理+零风险”。结合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基层党建+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推进四个平台最多跑一次乡村矛调中心等载体高效运转,整合网格员、调解员、平安志愿者、护林员等安全保障队伍,发挥瞭望哨舆情预警机制作用,优化基层“智慧+综合治理”,推动“自治”向“智治”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