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2729105237K/2021-06588

  • 文件名称:

    金华市婺城区发展和改革局 金华市婺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金华市婺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 发布机构:

    区发改局

  • 成文日期:

    2021-08-12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金华市婺城区发展和改革局 金华市婺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金华市婺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日期:2021-08-12 15:15:44 来源:区发改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金婺发改〔2021〕114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金华市婺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区政府批准同意,现将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金华市婺城区发展和改革局   金华市婺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8月3日


    金华市婺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期;是我省高质量建成“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关键时期;是我市建设全省第四大都市区、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建设民营经济强市的攻坚期;也是我区高质量建成“都市经济创新城、美好生活幸福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抢抓机遇、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以打造婺城人社工作金字招牌为工作总目标,攻坚克难、争先创优,为婺城赶超图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民生保障。为此,根据《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金华市婺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制定《金华市婺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婺城区人力社保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我区人力社保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圆满完成各项指标任务,民生服务能力实现新跨越,为“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就业创业扎实有效。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力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积极推动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一是多措并举增就业。打造“融媒体+就业”、“夜市双聘”模式,开发“就在婺城”小程序,开设“流动就业巴士”,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推进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实现更精准高效的就业服务。累计举办50余场招聘会,服务2500余家企业共提供98000余个岗位,达成就业意向12000余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43万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000余人,创业培训560人次。二是创新形式促创业。以浙师大网络创业园、金华电子商务创业园、三分田农村电商园和CRC文化创意园等创业孵化基地为基础,打造技能培训、基地实践、资金支持、导师辅导、政策保障、创业活动六大服务平台。通过举办创业沙龙、开展创业培训、举办青年创业大赛和抖音带货直播大赛,培育优秀项目,激发青年学生创业激情。三是政策扶持稳就业。共为全区3452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和社保费返还1.3亿元,发放4050社保补贴4333人,金额1230.6万元。全区因中美贸易摩擦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会保险缴费以及疫情期间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累计减征6.0亿元。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劳务协作,扎实开展“春暖牵手,就在婺城”行动,超额完成东西部就业扶贫劳务协作工作任务。“十三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2649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1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811人,全区城镇平均登记失业率1.95%。

    (二)社会保障稳步提升。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民覆盖。一是参保扩面工作取得新突破。以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强化精准扩面和全民参保动态管理,全面提升全区户籍法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率。新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5059人,新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15702人,其中转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5073人,截止2020年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为97.4%。推进低保、残疾等困难人员“应保尽保”,符合条件的12880名困难人员已全部纳入养老保险体系。二是各项待遇发放及时到位。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216.04万人次,金额47872.45万元。发放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养老金及生活费46353人次,金额1502.38万元。三是社保基金监管进一步加强。对社保经办机构开展基金管理风险专项检查,召开基金管理风险警示教育会,对社保经办机构开展第三方审计工作。

    (三)人事管理更加规范。规范公开招聘制度,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和编外人员招聘,2016-2018公务员招录及选调人员共计190名。组织了24次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考,招聘事业人员1169人,安置区级随军(调)家属20名。精准推进岗位设置实施认定,累计完成242件机关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以及减编、核编、岗位调整等重新定岗工作,设置实施认定1754件,涉及5146人。完善人员交流制度,全面开展事业单位“评聘结合”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在卫生、教育等行业逐步推进单位自主评聘工作,畅通优秀人才职称申报绿色通道,累计完成1544名参评人员资料审查工作,其中高级职称389人,中级职称877人,初级职称278人。推进事业单位工资改革,落实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区内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推进事业单位工资系统省集中试点工作。

    (四)招才引智精准发力。聚焦我区主导产业,统筹建设高能级人才招引平台和人才云服务招引平台,打好乡贤亲情牌、柔性招引牌、市场主体牌,全力做好招才引智工作。一是深化人才选拔。扎实开展各层次人才引进推荐申报,成功申报国家级人才4名,省级46名,市级78人。引进大学生及以上学历2万余人,培养高技能人才3360人。二是强化人才培养。深化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新建浙江先创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丰生物科学有限公司2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新建金华欧仑催化科技有限公司等30家大学生实习基地,设立省级大师工作室2家,市级大师工作室7家,区级大师工作室6家,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市区首批企业“飞地”名单,占市区总数的一半。开展职业技能鉴定4206人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5675人次。三是优化人才服务。做好人才住房保障补助工作,累计发放购房、租房补助2000余人,金额800余万元。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734人,金额115.4万元。

    (五)“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紧跟“最多跑一次”改革步伐,积极创建“无证明人社”,推进“部门间跑一次”改革。局96项“最多跑一次”事项,100%实现了“零次跑”、100%实现了“网上办”,100%实现了“掌上办”,34个民生事项100%实现了“一证通办”,其中77个事项实现了“即办”,即办率达81.9%;办事事项申请材料从230份减少到102份,精简率55.7%;办理时限从1428个工作日缩减到139个工作日,缩减率90.3%;退休、失业、企业员工招聘、社保关系转移接续、个体劳动者就业创业等“一件事”联办全面实现线上线下办理;19个乡镇(街道)可办理的人力社保业务从原来的19个增加到现在的83个;设置了“全市通办受理窗口”,可办理91项“全市通办”事项。共取消亲属关系证明、死亡证明等11个证明,涉及11个办事事项,自无证明城市改革以来,均没有出现要求提供证明的情况。梳理事业单位人员交流审核等部门间跑一次事项10项,办理时限缩减了50%,办理材料精简了33%,制定了部门间办事事项目录和《“八统一”梳理表》。

    (六)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形成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力。一是“婺城无欠薪”工作成效明显。规范完善“无欠薪”建设各项制度,加强对全区在建项目专项检查,深入开展无欠薪源头治理,劳资纠纷矛盾化解率100%,辖区内企业欠薪案件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截止2020年底,共受理欠薪案件数1327件,涉及劳动者5969人,帮助讨回欠薪金额8526.1万元。二是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逐步完善。基层劳动纠纷综合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全区18个乡镇(街道)二级劳动纠纷化解实现“专科受理”向“全科受理”转变,监察、仲裁、信访和基层劳动纠纷受理窗口“一站式,无差别”受理群众劳动纠纷化解申请事项,目前为止,全区18个乡镇街道此项工作开展的覆盖率达到100%,受理化解各类劳动纠纷758起,化解率达到100%,十八个乡镇街道覆盖率也达到了100%,初步实现了劳动者维权“最多跑一地”的改革目标。三是劳动纠纷化解能力进一步提升。共受理劳动仲裁案件2212 件,涉案金额共计5446.01 万元,涉及劳动者人数共计2687人。劳动争议调处质效不断增强,近五年结案率和调解率分别达92%和75%以上。借力“互联网+调解仲裁”拓宽劳动纠纷的维权渠道,共处理网络仲裁调解案件200件,网络办案率38%。

    二、“十四五”人力社保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要求

    “十四五”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是婺城深入“双城战略”迭代升级,创建“五大名城”的决战时期,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重创了世界经济,再加上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给今后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更大的不确定性。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对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人才人事的影响也会逐步显现。具体表现在:

    服务方面,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深入,对服务理念、服务水平、工作作风、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方面,中美经贸摩擦影响逐步显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加重,部分行业、部分群体就业压力较大,经济转型对就业空间的挤压也在逐步显现。人才方面,高层次人才平台竞争力不足、一般人才待遇竞争力不足的短板效应愈发明显,引才环境不容乐观,赴外引才也越来越受限制,难度在日趋增大。社保方面,社保再扩面难度大,参保率要保持在全市前列还需要做大量工作;社保基金面广量大,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加强社保基金风险防控任务紧迫。劳动关系方面,“婺城无欠薪”面临不少挑战,联合防范处置能力有待提升,发现在基层、调处在基层、解决在基层的能力相对欠缺。新业态劳动用工管理相对滞后,新生代劳动者维权意识更加强烈,劳资纠纷矛盾易发多发,风险隐患进一步凸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力社保必须主动适应、对标对表,校准“重要窗口”婺城人社坐标,保先争优,善作勇赶超,努力为建设“重要窗口”贡献婺城人社力量,不断开创人力社保事业新局面。

    三、“十四五”人力社保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全市人社工作会议和区委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完善就业创业促进机制、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高质量推进数字化改革,强优势、补短板、解难题、优服务,推进人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建设“五大名城”贡献积极的人社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大局。始终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提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有力支持,努力保持就业和劳动关系局势的基本稳定,为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婺城人社贡献。

    ——坚持保障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出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劳动技能提升等问题,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坚持数字赋能。以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全方位发展,加快形成与数字改革时代相适应的社会治理方式,以基本建成“掌上办事部门”“掌上办公部门”为目标,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打造整体协同、高效运行的数字人社,促进人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改革创新。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好改革的方向、时机和节奏,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针对发展新定位、新情况,勇于打破既得利益格局、思维定式,积极寻求破解改革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不断破解影响民生福祉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坚持依法行政。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积极促进职能转变,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方面的制度建设。

    ——坚持统筹兼顾。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我区实际、群众需求与现实可能、历史沿革与未来发展、政府作为与市场机制、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差别化倾斜等关系的平衡,推进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

    ——就业更充分更高质量。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保就业稳就业摆在首要位置,高质量开展“就业护航行动”。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全力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十四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5万,年均增长1万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深化全民参保,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构建基本社会保险、补充保险、商业保险“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人事、工资管理制度更规范。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形成符合事业单位特点、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新晋升高级职称950人以上。深化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优化事业单位工资结构。

    ――人才招引力度更大。聚焦婺城产业急需人才,依托区委区政府“双招双引”一号工程,借智借力、主动出击,招大引强、招才引智。“十四五”期间,新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500名(其中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30名),高校毕业生4万人以上,新培养高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

    ——建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等给劳动关系带来的新变化,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健全劳动关系矛盾解决机制,提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效能,推动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制改革。到“十四五”期末,劳动仲裁年度结案率95%以上、调解成功率78%以上。

    ——人社公共服务更加优质高效。加快人社数字化改革,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高频事项全面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基层办”,全面建成“无证明”人社。

    四、“十四五”人力社保事业发展主要任务

    (一)开展就业护航行动,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坚持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以公共就业服务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更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聚焦新冠疫情防控和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打破思维固势,创新工作思路,多措并举稳住现有就业岗位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全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提升就业服务整体智治水平,提升就业业务经办水平,打好保就业稳就业“组合拳”。一是持续推进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动态监测、预测预警和预防调控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动态研判全区就业形势变化。加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跟踪服务,提供用工指导、政策咨询、劳动关系协调等服务与指导。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制定失业风险应对预案,防止规模性失业出现,确保区域就业局势稳定。紧盯就业关键指标和就业形势变化,优化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持体系,动态调整政策力度,打好减负、稳岗、扩就业组合拳,抓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见效,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政策要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助其渡过难关。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专项奖补资金,保障就业政策持续发力。二是统筹推进重点人群就业“护航行动”。完善重点人群支持体系,推行就业援助服务规范,建立重点人群定期跟踪调查和分级分类服务制度。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优化高校毕业生引育政策,通过开发基层岗位、扩大见习规模、提高补贴标准、强化就业帮扶、开展创业扶持等多渠道,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着力促进农民工就业,实现城乡就业服务信息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农村延伸,缩小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差距。统筹做好失业人员、妇女、退役军人和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工作,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用工服务保障平台,打响“就在婺城”智慧品牌,把政策、资金、培训等重点用在就业困难人员上,促进就业无忧、增收有路。实施就业困难人员精准帮扶计划,强化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巩固劳务合作成果的,全力以赴做好劳务对接工作。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市场化服务优势作用,积极开展劳动力余缺调剂,探索“共享员工”等新模式破解用工难题,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三是强化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护航行动”。开展“就在婺城、创在婺城”行动,提升创业就业质量,组织开展全域、全行业的“双创”(创业创新)大赛,整合创新创业要素,推进婺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高质量创业孵化载体和创业园区,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以浙师大网络创业园、金华电子商务创业园和CRC文化创意园等创业孵化基地为基础,紧贴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网红经济、直播经济、体验经济、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通过青创大赛、抖音带货、项目募集、沙龙路演等方式,优选一批优秀青创项目,培育一批优秀青创人才,发挥创业典型带动就业作用。加强乡村振兴电商服务,开展创业致富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等培训培育。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支持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促进零工市场健康发展,培育就业新增长点。四是开展职业技能提升“护航行动”。积极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失业人员、企业在岗职工和退役士兵的技能培训。完善技能人才培训培养模式,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建立校企合作、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渠道,落实“订单式”培养人才计划。加强技能人才评价建设,落实高技能人才培育计划,大力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建立以企业和技工院校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争取“十四五”期间建立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点10个,通过多层次的技能人才评选活动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选拔一批技能水平高超、心理素质过硬的技能人才,营造出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革,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数字化改革总体部署,坚持需求导向,坚持开小口做真功,对现有信息化系统进行迭代升级,打造数字化重点应用来推动功能重塑升级,全面提升全局数字化建设水平。抽调精干力量成立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实行专班运作,“一盘棋、一个调”推动数字化改革,确保上级“规定动作接得住”。深入查找人社工作数字化短板,编制局本级数字化改革任务清单,把数字化贯穿到就业创业、人才服务、社会保障、人事管理、工资收入和劳动关系六大板块职能的全过程各方面,做到“自选动作有创新”,按照“一个项目、一支队伍、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原则,建立动态台账,扎实推进,确保立项一件、干成一件。强化政企合作,依托浙江师范大学、四大创业园等平台,加强与第三方企业合作,推动区内高校、研究机构、高新企业参与数字化改革。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将数字化改革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一是深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精准扩面和动态管理,基本实现从制度全覆盖到法定人群全覆盖的目标。扎实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持续巩固城乡居保参续保成果,鼓励群众多缴长缴,提高养老待遇水平。持续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及社会稳定。优化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进一步突出社会化管理在退休待遇中的作用和地位。二要加强工伤预防工作。根据市级部署实施工伤预防三年行动计划,促进用人单位做好工伤预防,从源头上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做好安全生产进园区、进企业活动,举办工伤预防宣传巡回展,推动全区工伤预防工作全面、持续、深入开展。推行工伤补充险制度,增强劳动者权益保障,降低企业工伤赔偿负担。三要筑牢基金安全防火墙。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密切配合、相互制衡的社保基金监管体系。坚持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环环相扣,人人负责。完善社保基金内控稽核工作机制和第三方审计监督模式,定期开展社保费缴纳和待遇支付情况核查,同时做好社保基金法纪教育和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用人机制活力。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人事、职称、收入制度改革,不断优化人事管理业务系统经办能力,提升事业单位人事服务效能。一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事内部管理条例》,建立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招录、聘用、交流、培训、监督、奖励、晋升等管理方法,指导和监督区内各主管部门、事业单位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促进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二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管理机制,优化职称评审程序,推进“互联网+”职称评审,逐步实行评聘结合办法,在核对的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健全职称评审监督检查机制,加强职称评审事中事后监管。三是深化收入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办法,形成激励人才和鼓励先进的正面导向。逐步提高事业单位人员收入,落实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政策,建立中小学教师与公务员工资收入联动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工资信息化建设,促进工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便捷。

    (五)打造最优招才生态,提高人才供给质量。紧紧围绕“双城”战略的科学发展蓝图,以全力建设人才生态最优区为总目标,系统构建人才引领、产业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等多层次的功能完备、协同高效、开放融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和人才聚集高地,不断强化人才对创新的引领作用,为建设“重要窗口”贡献智慧力量。一是大力实施青年英才“聚婺工程”。对大学生实习、就业、创业、安居等成长全过程给予特殊支持,确保优秀青年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突出以用以业为本,注重实绩实效,以“周末聘用工程师”和人才“飞地”等方式,柔性引进一批创新型、创业型、实用性人才,精准服务婺城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夯实人才引育平台。新建大学生创业园3-5家,为来(留)婺初创大学生提供一系列服务支持,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降低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新增省级博士后工作站5家以上,进一步深化企业与高校、产业与科研、项目与人才协同创新;做大做强博士联谊会,为广大婺城籍博士人才提供一个交流沟通平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婺创业发展;持续深化大学生实习工作,累计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300个以上,引进实习生1万名以上,实习生留用率达20%以上;加快“飞地”企业人才集聚,降低企业引才成本,拓展高水平研发人才引进和使用渠道。三是提升人才服务竞争力。深化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一件事”改革,打造高层次人才来婺创新创业“绿色通道”,建立和完善住房、医疗、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政策体系。

    (六)推进劳动纠纷治理,稳定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劳动关系综合治理体系,深入开展“根治欠薪清零行动”和“智慧仲裁”建设行动,提高劳动监察执法效能,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构建规范有序、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新格局。一是完善劳动关系源头治理体系。继续深入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推动企业和职工共同培育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理念。深化三方合作调节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重大问题的合力,推进乡镇、工业园区及特色品牌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二是完善劳动纠纷综合处置体系。打造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劳动纠纷的综合调处化解中心,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处置、内部流转协同、部门联动办理”的工作机制,实现咨询、投诉、举报、调解、仲裁等劳动权益诉求“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劳动纠纷总量明显下降,源头治理更加高效,调解机制更加完善,劳动者获得感显著提高。三是完善根治欠薪体系。严格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全力以赴将“根治欠薪”这件惠民实事抓实抓好,强化事前源头预防、事中日常监控、事后联合执法,深入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确保预防欠薪六项制度全覆盖。四是完善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体系。以“建标准院、开标准庭、办标准案”试点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仲裁院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突破传统工作模式,建设“智慧仲裁”,通过网络普法“零距离”、网上立案、云端庭审等线上方式积极开展工作,实现普法“零距离”、立案“不打烊”、审案“走云端”,提升工作质效,劳动仲裁年度结案率95%以上、调解成功率78%以上。

    五、组织实施

    (一)强化规划实施。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公共服务财政投入,精密筹划、精心组织,科学制定规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和重大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明确权责。加强与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沟通,密切配合,妥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进规划顺利实施。要建立完善规划实施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把规划重点指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二)加强队伍建设。统筹抓好人力社保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和窗口单位工作人员作风建设,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素质、能力和业务水平。加强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在严格纪律约束下有激情、有担当、有能力的干部队伍,为人力社保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三)加大宣传力度。将宣传工作与规划的制定实施紧密结合,同步策划,同步安排,同步落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开展人力社保新闻宣传、政策宣传和典型宣传。创新宣传形式、宣传方法和宣传载体,增强宣传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拓展宣传阵地,努力形成宣传合力。完善舆情工作机制,提高舆论引导应对能力,积极营造有利于人力社保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