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2307346049W/2021-05576

  • 文件名称:

    金华市婺城区市场监管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 发布机构:

    区市场监管局

  • 成文日期:

    2021-07-05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金华市婺城区市场监管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日期:2021-07-05 15:59:58 来源:区市场监管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上半年,区市场监管局以党史学习教育不断砥砺初心使命,坚持守好“红色根脉”,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围绕“四攻坚四争先”战略部署,紧扣“五大名城”建设,强化责任担当、聚焦民情民意、落脚主责主业、创新方式方法,只争朝夕、接续奋进,向着共同富裕目标坚定迈进。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学讲话、悟精神,建设专业人才“蓄水池”

    一是深化党建学创。谋划“红盾忆史·奋楫笃行”系列活动,抓实学史思贤,推进学创笃行,组织党员参加党史知识竞赛,取得全区第一的好成绩,推选的两名选手组入婺城区代表队,在全市比赛中为婺城区取得全市第二的优异成绩。以党员学习、实践活动、微心愿认领等工作为主要抓手,将党风廉政建设挺在前,坚持警示教育和内省自查相结合,筑牢廉洁自律防线,认真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二是强化作风转型。结合“学史明理”开展“自查自纠”行动,结合“学史增信”开展“三谈三查”行动,结合“学史力行”开展“改革坐班”行动,结合“学史崇德”开展“主题宣讲”行动,结合“为民服务”开展“开门纳谏”行动,结合“作风整改”开展“效能提升”行动,聚焦业务能力提升,力促“五办”作风入脑入心见行动。

    三是优化干部结构。中层选任选拔出20名年轻干部,全局中青干部比例从3%上升至24%;实行“大科室”管理,进一步优化职能设置、均衡科室力量;推进人员下沉基层,形成“小机关、大监管”模式。积极推进“百课赋能”“实战赋能”“活力赋能”三大工程,搭建“课堂+实践”“线上+线下”培训平台,在基层所到业务科一线上挂交流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婺城异地挂互交流战略合作。

    (二)提服务、促改革,营造营商消费好环境

    一是推进简易注销升级,完善宽进宽出准入体系。进一步缩短市场主体退出周期、降低退出成本、提高登记效率,促进企业“新陈代谢”。缩短公示期限,将原来的45天公示时间压缩至20天;拓展适用范围,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类企业分支机构纳入简易注销登记程序的范围;增加容错机制,允许多次申请简易注销,允许失信企业修复再报、不规范材料补证重报。截至目前,全区已有2061家企业完成简易注销。

    二是打通场景应用模式,构建“反向跑”办事体系。按照“大场景、小切口”的思路,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思维和认知,构建“前端直通车上门受理发照+中端云服务帮办代办+后端浙政钉移动审批”的办事体系,极大提升“上门办”出照效率,受理容量较之前扩容5倍以上。今年以来,累计通过云平台完成帮、代办服务3675件次,直通车累计出车23次,现场发放各类证照438份。

    三是深化就近可办改革,打造5分钟办事服务圈。积极探索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在全面数字化改革和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实践“整体智治”理念,以“集成化、数字化、标准化”建设为牵引,推出“就近可办、集成服务”的全区一体化市场监管政务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在新狮街道、雅畈镇、安地镇、乾西乡四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先行先试,办结就近办事项340余件,相关做法被浙江日报等媒体刊发。

    四是消费维权宣传调处结合,铸造放心消费软环境。落细落实放心消费“三服务”,以“月月3·15”活动为落脚点,开展服务领域消费维权专项行动,深化城市维权先锋暨市级优秀党建品牌“老周消费维权工作站”建设,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组织发动20余家政府部门、200余家经营者参与活动,现场解答咨询2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今年以来,累计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4984起,其中投诉1522起、举报1706起、咨询1756起,受理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50余万元。

    (三)推创新、促监管,筑牢四大安全“防火墙”

    一是食品安全监管稳扎稳打。全力推进民生实事建设。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已确定10家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建设点位,其中8家已开工建设;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按时完成率分别达到100%和85%;4家快检站完成选址;农村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已发放许可证206份;学校食堂“阳光厨房”100%全覆盖,部分点位率先安装智能化物联管理系统;建成食品生产企业“阳光工厂”12家;新增全程可追溯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45家,各项工作进度均跑在时间节点之前。严格狠抓专项整治行动。顺利完成学校复学及重大节假日期间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夏季学校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以及省、市级食品安全督查调研等工作。上半年共保障重大活动6次,其中国家级活动2次、省级活动2次,保障超2万人次的食品安全,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顺利承办全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暨浙食链地产食品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

    二是药品安全监管规矩规范。率先建成民生药事服务站。3月22日,全市首个民生药事服务站在婺城区建成并召开现场会,为群众提供包括用药用械指导等超20项的药事服务,打造出持续、高效、惠民的“一站式”药事服务体系,实现附近居民的用药用械便利。同时,在全区6个“送药上山进岛便民服务点”增设“送械”服务,今年以来服务点累计开展便民服务1000余次,其中完成送药单数500余单;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次,惠及群众过万人。积极开展单体药店转型升级。以守信经营为原则,用足事中事后监管手段,护航单体药店转型实现“经营不停、药品不退、医保不断”,积极结合“三服务”开展上门服务指导,目前全区已有21家单体药店成功转型为连锁门店。

    三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有力有序。数字监管有特色。特种设备赋码对标指数、挂图作战、稳中求进,累计完成特种设备赋码5209台,完成率达95.2%,暂列全市第四;叉车智慧化监管紧盯目标、逐项梳理、扎实推进,累计完成180台叉车智慧化监管设备加装,设备试运行状况良好,实现GPS定位、超速报警、一键救援等功能,全面提升叉车智慧化监管能力。专项整治有力度。及时消除涉危压力管道非法使用的安全隐患,协同完成对双宏化工、雅帅纺织两台20蒸吨的燃煤锅炉验收补助工作,并先后三次开展燃煤锅炉整治回头看工作;组织开展金特安一号行动,共检查人员密集场所电梯使用单位98家,出动执法人员41人次,检查电梯131台,发现安全隐患26处,下发安全监察指令书17份,拟立案5起,整治规范全区48家电梯维保单位维保行为。重大节点有保障。人员密集场所及重大危险源单位开展不间断的安全监察,力保不发生重大事故。今年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67人次,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59家、设备445台,发现安全隐患10处,100%进行调查处置。

    四是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谨严格。开展质量专项整治。对民用口罩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梳理,出动执法人员86人次,检查生产主体58家次,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抽检民用口罩17批次,其中3批次不合格,均已立案调查,1起已结案;对妇女儿童用品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重点检查学生服、妇女服装、婴幼儿服饰、儿童玩具等产品质量,共计检查16家生产经营单位,抽检各类相关产品16批次,对其中不合格的4批次产品立案查处;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坚决防止因质量安全隐患导致的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开展质量联合排查。联合区消防救援大队对消防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及合用场所开展检查,严防假冒劣质产品流入市场;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大众消防安全意识。通过前期摸排、质量检测、部门联动等方式,加强成品油质量监管力度,净化市场环境,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62人次,排查重点对象73家,对17家单位的21批次油品进行抽检,对其中不合格的7批次柴油立案查处。

    五是常态化疫情防控慎终如始。开展冷链食品阳性样本应急演练;新辰冻品市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运行良好,仅5月就处理进仓冷链食品130余吨,检测样品核酸88份。召集全体农贸市场及临时交易点业主召开疫情防控部署会,签订《疫情防控工作责任书》,发放《倡议书》,要求农贸市场主办方落实主体责任,严禁活禽及野生动物交易,落实测温、亮码、戴口罩等措施,做好消毒卫生工作;在市场醒目位置张贴和滚动播放防控宣传资料,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药店“哨点”作用,自1月22日起,所有零售药店启动疫情监测应急响应,药店销售发热、咳嗽类药品时实行登记报告制度,辖区168家药店累计登记报告购药人数信息10万余条。

    (四)重基础、强发展,夯实数字监管“新动能”

    一是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压茬推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激励创新中的基本保障作用,全面落实省、市、区三级知识产权资金补助政策,力争做到应知尽知、应报尽报、应领尽领,截至目前已发放省级奖补资金88.29万元。紧扣知识产权“数量多起来、结构优起来、运用活起来、形象树起来”创新发展目标,帮助企业对接专业机构解决难点堵点问题,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建设知识产权联盟。做好商标品牌服务指导站建设管理工作,对“三十六堰”优选品牌打造、品牌服务指导站建立等开展服务指导。

    上半年,全区新增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37件,有效发明专利数达1051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1.12件,排名全市第二;PCT专利申请数5件;新增知识产权贯标企业5家;1家企业被列入“第一批省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公示名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正在建设中。

    二是数字化改革工作赛马争先。自查分析、梳理汇总出27个系统平台,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1个、市级5个,积极对接区大数据局,为下一步区级层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夯实基础;完成24项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梳理,扎实做好城市大脑数据驾驶舱数据收集培训和2021年度数据资源编目等各项数据平台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应用”平台等4个数字社会区级重点建设项目。

    积极构建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围绕“1+9+N”数字化改革总体框架,制定下发实施方案,成立区局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以及9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工作专班,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清单和信息周报等3个工作机制,建立“目标、进度、问题、计划”四张清单,形成改革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工作模式,大力推进“药品(医疗器械)批发新开办审批“一件事”改革”等3项省局重点项目以及“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等6项市局重点项目建设。

    三是“质量强区”战略提档升级。围绕“聚焦高品质产品、覆盖专精特新企业、面向中高消费群体”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工程,深入开展质量提升示范行动,全力强化标准供给保障。今年以来,已立项浙江制造标准5项,参与国家标准2项,“浙江制造”标准培育库企业增至16家,2家企业完成品字标认证,浙江万里扬正在积极组织申报省政府质量奖,3家企业正在积极申报市政府质量奖,虎鹰水泥等7家企业列入2021年区政府质量奖培育库,确定企业名单40家为对标达标重点企业,超前超额完成全市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工作。华东环保在全市率先完成同线同标同质自我声明。

    2020年,婺城区共通过“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数5家,获得市政府质量奖企业1家,获得区政府质量奖企业3家。上半年兑现奖励资金342.5万元,其中政府质量奖60万元、品字标认证282.5万元。

    (五)严执法、促守法,打造法治政府新局面

    一是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全面贯彻落实“互联网+监管”重大决策部署,运用执法监管平台、掌上执法APP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今年以来,区市场监管局累计发起双随机抽查任务11个,牵头、参与跨部门任务6个,接收省市系统抽查任务3个,应用信用规则率91.66%,跨部门监管率31.57%,到期任务完成率、检查结果公示率均为100.00%。

    二是强力推进智慧监管。“浙冷链”“浙食链”“浙苗链”全面铺开,实现食品药品等领域生产、经营、消费各环节全过程的监管应用;“简案快办”掌上执法数字化改革整体推进,力促市场监管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升;以智慧市场监管平台“三网建设”为主抓手,通过“指挥中心”“移动执法”“阳光厨房”“透明药店”等四个项目分类分期推进数字化转型,依托移动执法终端形成数字化智慧监管方式。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有监控159批、384个监控头、218条专线,覆盖159家药店、135家学校、4家市场及9家食品店,43家“阳光厨房”覆盖有智能探头网络,同时向监狱食堂延伸,“监地合作、联防联控”提升监狱食品安全水平,星罗棋布织就智慧网格。

    三是稳步推进行政执法。以专项行动为载体,集中执法力量,针对性开展各单项领域违法案件查处。结合无传销创建工作、打击商标侵权合作机制构建,进一步净化市场风气。同时,以民生保障为导向,侧重打击侵犯群众合法权益行为,以执法手段有效约束保障“四大安全”。今年以来,累计查处案件39起,涉案金额35.91万元,罚没款110.37万元;其中查处大要案9起,罚没款36.5万元;移送公安3起。查获网络销售假药案件一起,初步判断该案涉案金额100余万元,3名嫌疑人以涉嫌生产销售假药罪予以刑事拘留,该项工作专报获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批示肯定。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重点举措

    下半年,区市场监管局将以传承守护“红色根脉”为牵引,重温“红船精神”,深化“四史”学习,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推动市场监管领域高质量发展,坚决贯彻“八八战略”,始终以打造“重要窗口”的婺城样板为己任,高标准自我加压,以数字化改革引领共富前景,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市场监管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提高百姓获得感。

    (一)在建设现代化市场监管团队上展现新风采。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强化党的建设,把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作为第一要求,把对党忠诚作为第一标准,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监管工作重要论述作为第一任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压紧压实“两个责任”,深入推进清廉机关建设,驰而不息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强化队伍建设,以“三大赋能”为抓手,持续开展轮训培训、上挂交流,建强综合执法、食品监管、特种设备监管等专业队伍;健全干部成长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注重锤炼系统干部“七种能力”,构建老中青梯次合理的队伍结构。

    (二)在打造优质一流营商环境上实现新突破。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强化涉企经营信息归集共享,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力争提升30%以上的审批服务效能。持续推进小微企业首贷户试点工作,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灵活运用“服务零距离、办事一站通”的小微企业低成本融资发展新平台为企业做好服务。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在现有的4个试点代办点基础上,进一步提质扩量,力争实现“就近办”全覆盖,全面打通乡镇(街道)便民中心服务网络。创新实施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最大程度尊重企业登记自主权;继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第三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持续推进“智慧市场监管”建设,不断提升现场执法监管效率。大力推进综合执法、协同监管,加快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合监管机制,实现多元化监管主体与多重监管手段并存。

    (三)在维护竞争有序市场秩序上展现新作为。强化平台经济监管与服务,扎实推进对平台企业的驻场督导工作,紧扣时间节点跟进平台企业整改工作完成情况,确保平台企业自查问题无遗漏、整改措施无缺项,着力优化事前平台合规、事中审查、事后执法全链条监管,加强平台经济运行状态的跟踪监测与精准分析。全面树立综合执法权威,强化大案要案查处,深化“亮剑”系列综合执法行动,深化落实与公安等部门执法协作机制,通过查处曝光一批典型案件,达到教育震慑一片的执法效果,打出声势、打出权威,充分彰显市场监管部门维护市场秩序的决心和信心;实施执法队伍“强队砺剑”工程,提高执法办案能力和水平,不断强化法治建设。

    (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联动实施质量标准品牌战略,构建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迭代深化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和改进质量监管,助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品字标”拓面提质行动,力争全年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4家以上;线上线下助力“品字标”企业拓市场,打通“品字标”国内国外市场,提高“品字标”品牌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落实贴标亮标,不断加强“品字标”产品市场供给,让更多的浙江制造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先人一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体现浙江品质的“窗口”作用。

    (五)在守护民生民安上体现新担当。保质保量完成省、市、区级民生实事建设。强化构建安全监管闭环管理机制,全面提升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常态化加强疫情防控,全力抓好进口冷链食品物防,落细落实农贸市场“四个一律”“三个到位”管控要求,严格抓好防疫产品、药械、疫苗等质量安全和价格市场秩序监管;全链条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稳步推进“抽检分离”改革;全过程加强药品安全监管,以药品(医疗器械)批发新开办审批“一件事”改革为核心,推动实现全领域、全过程、全场景、全业务智控;全周期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以特种设备赋码应用、叉车智慧监管两项省级试点为核心,推动特种设备从单一“人防”向“物防、技防、人防”并重转变。

     

                                                                                                  金华市婺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