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概况】2019年,婺城区辖9镇9乡9街道(其中3镇1乡4街道由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1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17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1391.24平方千米。全区户籍人口65.49万人,流动人口36.9万人,为浙江中西部的经济文化中心。年内实现区属地区,生产总值305.4亿元,增长6.6%;财政总收入47.1亿元,增长1.8%,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1.1亿元,增长4.9%;固定资产投资101.1亿元,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5亿元,增长6.1%。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均增长8.8%。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新增“个转企”127家、“小升规”22家,11个小微企业园通过省级认定。深入实施“尖峰行动”,完成企业股改7家、上市挂牌16家。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两化融合”,入选市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8个。狠抓标准强区、品牌强区,牵头制定“浙江制造”标准4个,新增省级名牌2个、市级8个。
商贸服务业功能布局不断优化,江北核心商圈、特色商业街区提档升级,新城区万泰公园大道购物广场涅槃重生。浙中信息产业园“一区十园”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婺州英才创新园启动建设,安云小镇、合丰服务外包产业园招商力度加大,数字经济交易额达70亿元,增长16.7%。成立区、乡两级农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婺州古城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酒坊巷、万佛塔公园建成开放,“浙中大花园建设初见成效,”双龙风景旅游区列入国家AAAAA级创建名单。全区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均增长29%。房地产和建筑业稳健发展,出让经营性用地29.57公顷,实现出让金58.4亿元,居市区第一。
实施“稳就业、促创业”六大工程,新增就业1.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08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1.6%。新增省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家,区社会福利中心、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投入运营,“残疾人之家”实现乡镇全覆盖,军民社区获评省级无障碍社区。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欠薪案件数、涉及金额均下降40%。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实施“双富”工程,启动“十乡百村”乡创行动,创新落实“消薄十法”,建设乡镇“消薄”平台15个、联建项目21个,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投入运行,蒋堂移民新村二期加快建设,总收入1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行政村实现全覆盖。
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安保任务,平安创建捧回“一星平安金鼎”。大力开展扫黑除恶工作,摧毁涉黑犯罪集团2个、恶势力团伙3个,抓获成员315人,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9起。“七五”普法深入实施,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7个、市级33个,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挂牌启用,专职调解员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浙江省暨金华市防汛防台应急综合演练成功举行,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有序开展,第二轮农村危旧房治理改造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实施省外产业项目回归工程,成立上海、云南、广州婺城商会,”首届婺城发展大会吸引海内外乡贤共叙乡情,共创“双城”,共享未来,签约项目31个;主题片《闻着花香回故乡》和歌曲《亲爱的婺城,亲爱的你》激发了海内外游子的澎湃乡情,“心连心、暖人心、共图强”的“婺城一家亲”氛围越来越浓。新增2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深入实施“百博入企”,博士在企业挂职22人,举办省海高会电子信息分会,分会金华联络处落户婺城。积极营造创业创新氛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4家,斯玛特获评省创新型数字文化企业。全面落实22条“人才新政”,构建“11234”的人才工作体系,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首发婺城英才卡,浙(婺)商回归到位资金12.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38万美元。开展“百家名企进名校”等招才引智活动,首发婺城英才卡,引进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等领军人才10人、硕士以上人才212人。与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的对口合作全面深化。创新要素加速集聚。8家企业、5个园区分别加入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园区联盟,县府里·全球科创中心、婺城上海科创中心、婺城杭州孵化基地建成启用,婺城区积极融入长三角,金华科技城共建扎实推进。获批各级科技立项61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4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入围市级技术创新项目12个,R&D经费支出增长70%。
两次举办“双十大”百亿项目集中开工,四次举办集中签约仪式,总投资超500亿元。全省集中开工及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均达100%,交通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5.6%、10.4%、17.3%、27%。
成功举办婺城教育发展大会, 推出促进教育发展十二项举措,构建教育发展“1353工作体系”,投入7.5亿元实施金华四中扩建等15个教育基建工程,省基础教育重点县顺利“摘帽”。组建14个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实现全覆盖。新增省“教坛新秀”4人、市“名师名校长”3人,引进优秀教师20人,师资水平不断提升。实施学前教育“二十百”工程,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新建公办幼儿园10所,改造民办幼儿园40所。“人文婺城”焕发活力。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组织社区教育、健康素养进礼堂等活动2800余场。积极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系列活动,开展文化走亲6场、送戏下乡156场、送电影下乡3100场。强化身边典型选树,2户家庭获评“全国廉洁家庭”,3人入选“浙江好人榜”,13人入选“金华好人榜”。“健康婺城”全面提升。推出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项举措,区妇计中心新院区、5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金华宏悦妇女儿童医院、众康康复医院落户婺城,完成村级卫生室标准化改造52所,15万人签约家庭医生,“15分钟医疗服务圈”初步形成。全民健身广场实现中心村全覆盖,省第十七届运动会水上运动基地启动建设,成功举办中国山水四项公开赛、全国“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首届中国(金华)网红垂钓大赛、半程马拉松赛等大型赛事活动65场。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助残扶残“一件事”和民营资本投资办学全流程“一件事”经验在全市推广,95%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理”,所有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高频民生事项实现“零次跑”。深化“无证明城市”改革,实现区乡村三级证明事项“无证明”办理,累计减免证明事项37590件。深化“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新批工业用地100%按“标准地”供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成立区城乡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并实现良好运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区农合联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启用,完成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1.6万户、农村土地流转6466.67公顷,发证率、流转率均居市区第一。
【美丽婺城建设】“花满婺城”打响品牌。举办“花满婺城·幸福生活”休闲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开展全域美环境整治百日大会战,组织“最美阳台(庭院)”评选,建成“一镇一品”花卉示范景观带12条,“花博园”完成规划设计,竹马茶花、雅畈杜鹃花获央视《走遍中国》栏目专题报道,市区三江六岸景观优化提升工程扎实推进。
持续打好文明创建荣誉战,开展“学条例、促创建、市民参与年”十大行动,健全“红黄榜”等十大制度,西市街社区、青春中学等单位成为全市文明创建标杆。全面启用智慧城市综合执法管理系统,数字化、扁平化管理更加高效。加大交通治堵力度,打通断头路2条,增设停车位1.1万个。
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改造城中村21万平方米、老旧小区35万平方米、沿街立面88万平方米、背街小巷9条,建成安置房7万平方米。狠抓“无违建”创建,强力开展违建别墅清理整治,拆除违法建筑120万平方米。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面通过省级考核验收,6个乡镇获评省级样板,4个乡镇获评市级样板,新增美丽乡村精品村5个、秀美村1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A级景区村庄30个。“大棚房”清理整治全面完成。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衢江航道婺城段正式通航,婺城莘畈至武义白姆公路建成通行,S313(45省道)、235国道金武快速路、婺城琅琊至兰溪上华公路、杭金衢高速拓改二期、G60沪昆高速婺城互通及连接线、金义东城际轨道、武义江大桥改建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建设扎实推进,建成汤苏线等精品示范路96.4千米,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92千米,西南山区道路通行条件不断改善。建成综合供能服务站5座,电力婺城生产基地即将启用。
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全面完成,重点领域臭气异味专项治理、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扎实推进,完成植树造林200公顷,乾西乡获评省级森林城镇,新增市级森林村庄17个,获省公益林建设成绩突出集体,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7.3%,PM2.5平均浓度下降3.1%。
深入剿劣治污,江北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通过省级验收,临江污水处理厂二期投入使用,白沙溪获评省级“美丽河湖”,全区交接断面水质总体稳定。加强供水节水,沙金兰等饮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43个村,万元GDP用水量下降5%。推进防洪排涝,实施水库除险加固3座、山塘整治5座,新建、提标改造雨水管网57千米。治土清废力度加大。完成跨区域非法倾倒污泥案件处置,工业危险废物、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均达100%。全力抓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垃圾分类·新时尚·新生活”系列活动,推行垃圾分类“两定四分”模式,推广家庭厨余垃圾减量“三字诀”“七部曲”,建成垃圾投放点446个,生活垃圾明显减量,创建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0个、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村2个,白龙桥厨余资源再生中心建成运行,临江厨余垃圾处置项目启动建设。
【重点项目建设】 实施“金茶花”计划和工业“百千万”计划,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进一步提升。围绕“城市新客厅、产业新平台、文化新地标、未来新社区”定位,完成高铁新城城市设计和西郊、乾西单元控规编制。铁路文化公园、博物馆加快建设,二七街、金虹街、凤山街等道路建成通行,婺江西路优化改造一期基本完工。城北区块建设稳步推进。完成新狮单元城市设计和控规修编,商贸综合体地块顺利挂牌出让,接力塘公园地块完成政策处理。婺城新城区发展取得新突破。实施临江工业园“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计划,整治“低散乱”企业(作坊)50家,出清亩均税收万元以下低效企业48家,盘活低效用地123.33公顷,完成厂房加层扩容 17.6万平方米;永强车业等4个项目竣工投产,今飞、聚新科技等项目加快建设;马海大桥、洞溪分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期竣工投用。完成飞扬智能制造小镇概念性规划、控规编制,万里扬年产300万台套自动变速器离合器制动毂项目竣工投产,今飞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及智能制造装备项目完成基础浇筑。组建飞扬智能制造产业投资基金8亿元。飞扬智能制造小镇5天完成土地报批,20天供地,68天开工,214天获评省第五批创建类特色小镇;飞扬智能制造小镇初具规模并入围第五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南山国际慢城”推进连片打造。恳造耕地800公顷,建成石道畈等示范项目,蒋堂许里等5个项目获省政府批复立项。长山国际设计走廊、乌啦乌两头乌产业文化园加快建设。仙源湖旅游度假区扩容开发稳步推进,巨龙水上运动中心二期、诗画岩头文化产业园建成运营,梅溪流域、金安公路沿线环境不断优化,安地镇获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推进上浮桥和二七征迁“双1”清零行动,破解了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高铁新城西郊区块和上浮桥区块国有土地征迁推进顺利;G60高速拓宽工程5天完成房屋征收签约;石道畈一期综合整治全面完工,两次举办“双十大”百亿项目集中开工,四次举办集中签约仪式,总投资超500亿元;化解疑难信访积案,历时十多年的双龙大桥征迁户安置房群体访等38件积案得到化解,化解率90%,新增积案同比下降80%,降幅居全市第一,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3.7%,成功创建“无信访积案区”。全省集中开工及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均达100%,交通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5.6%、10.4%、17.3%、27%。
【“婺禾富硒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婺禾富硒米”种植于金华市婺城区蒋堂镇上。蒋堂镇位于金华市西郊,是金衢盆地中心地带。区域内黄土丘陵资源丰富,农产品丰饶,素称“江南鱼米之乡”。区位优势:作为中国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蒋堂镇有着独特的富硒土壤资源。蒋堂镇富硒区富硒土地面积约1233.33公顷,生产规模678.27公顷,年产量0.47万吨。土壤硒含量适中,环境质量优良,农产品中硒含量已达到标注富硒农产品的标准。“婺禾富硒米”有较强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它大米颗粒饱满均匀,纺锥形,长粒,米白色,透明,有光泽,垩白较少,有较浓的米香;碱值量、胶稠度、直链淀粉符合NY/T 595-2013《食用籼米》一等要求。具有较高的硒含量和锌含量,而硒对人体有增强免疫力,防止糖尿病,防止白内障等作用;锌能增加人体免疫力,维持人体正常食欲,促进人体生长发育。蒋堂镇入选创建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婺南现代农业园区入选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履职效能】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定政治方向,强化实干担当,激情干事创业。大力推进政府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全面完成机构改革后政府部门权责清单调整,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和合同管理,依法行政和决策水平不断提高。深入抓好政务公开,发布政府信息7637条,依申请公开及时答复率达100%。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27件、政协委员提案293件,满意率分别为100%、99.3%。厉行勤俭节约,“三公”经费支出压减13.9%。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实施“9+1”专项整治,深化应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廉政风险防控,加强审计监督和问题整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不断完善。“三服务•婺城家服务”品牌深入人心,积极践行“微笑办、暖心办、我来办、马上办”,暖心“大家访”为党员干部减压增力,干部群众的幸福感提升,婺城的百姓都说:“现在的婺城,空气中都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范升元 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