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2773118975U/2021-41432

  • 文件名称:

    金华市婺城区应急管理局近五年工作总结及未来工作计划

  • 发布机构:

    金华市婺城区应急管理局

  • 成文日期:

    2021-11-08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金华市婺城区应急管理局近五年工作总结及未来工作计划

    日期:2021-11-08 11:16:12 来源:办公室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一、近五年工作总结

    2017-2021年,区应急管理局(区安监局)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建设平安婺城·幸福城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双城战略要求,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完善应急救援措施,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机构改革后,坚持抓布局、建机制、促联动,着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防汛工作、森林防灭火工作和危化企业分类监管工作分别获得陈金彪常务副省长、高兴夫副省长和原金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郑余良批示。2021年,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全喜荣获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有序完成应急管理机构改革

    2019年,组建区应急管理局,划入安监局的职责、区府办的应急管理职责、民政局的救灾减灾职责、水务局的水旱灾害防治相关职责、农林局的森林防火相关职责、科学技术局的震灾应急救援相关职责,相关部门的消防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相关职责,防汛防旱指挥部、森林消防指挥部等有关职责。机构改革期间,积极主动与7个职责划转部门衔接,厘清应急管理责任边界,对划转的职责和人员实行双负责,确保机构改革期间无缝对接。履行守夜人使命,建立24小时在岗值班值守机制。制定《值班室管理制度》、《值班信息处理程序》、《值班须知》等10个值班值守制度,并对全体值班人员进行了培训,确保值守尽责。2021年,作为值班值守规范化建设试点,进一步提升值班效能。理顺区应急联动处置工作职责。因机构改革,区应急办自然撤销,应急演练、应急救援和涉及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等警情处置职能划归区应急管理局负责,婺城区综合应急联动指挥中心日常运维和应急联动警情的接收、交办职能划归区公安分局负责。联合区公安分局重新调整区应急联动处置领导小组,更新完善应急联动单位分管领导、联络员,为应急快速响应提供了保障。建立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印发区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全区乡镇(街道)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培训,指导区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及全区19个乡镇(街道)完成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更新防汛防台、森林防灭火应急预案,制定防汛应急工作指南,明确新形势下应急工作处置要求。

    (二)两手齐抓创新打造工作体系

    推动出台《中共金华市婺城区委 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监管执法机制、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4个方面提出创新举措,梳理32项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牵头责任单位,构建安全生产新格局。积极开展基层党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党委政府抓安全生产工作领导体系,完成区、乡两级安委会及其专业委员会调整,实施安委会双主任“1+6”专委会模式(道路交通、消防、工矿及危化品、市场商贸、文教卫、城市运行和建设施工6个安全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安委会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专委会专业统筹、督促推动作用,形成合力。高质量推动安全生产体检站工作。18个乡镇(街道)建设体检站20家,按照“分时段、分区域、分级别、网格化”原则,按照安全风险,对企业实施“红、橙、黄、蓝”四色差异化动态管控,共排摸工业企业1566家,建立一企一档。实行体检站牵头,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乡镇(街道)应急管理站联合的安全生产体检模式,推进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和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有效弥补基层安全监管人员不足的问题,提升企业本质安全。

    出台《中共金华市婺城区委 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的实施意见》,成立区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4个专项指挥部。构建“9线统筹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立乡级应急管理委员会和应急管理中心,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有机融合。应急管理中心实行“1+X+3”工作机制,明确人武、消防、民政、水利、林业、自然资源和规划、气象、地震等业务线负责实施各线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同时接受业务主管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指导。

    (三)守牢安全生产基本盘

    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升事故(风险)防范能力一是深入开展全区安全生产大检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重大节假日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工作汇报。通过区领导带队检查、发放安全生产交办单、组织约谈等形式,强有力推进安全责任落实。二是强力推进重点行业监管。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上、职业卫生和三场所两企业开展常态化监管,以服务+执法的手段推进行业监管有力有效。201712月,全市率先完成烟花爆竹清零。优化监管手段,邀请区级专家库成员每周开展视频监测。三是开展高危行业专项整治。历年来,开展危险化学品、油气长输管道、物流危险化学品、爆炸物品、城镇燃气等安全检查整治工作,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生命全周期”“危险化学品全链条 非法违法小化工 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等专项检查,“低、小、散”,有限空间作业等专项整治,并督促企业做好隐患闭环管理。四是先服务、后执法推进执法规范化。率先提出先服务、后执法安全监管理念,运用严格监管和科学指导相结合,规范检查与主动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督促企业自觉整改安全生产隐患。我区先服务、后执法安全监管工作在2018224日《浙江政务信息(昨日要情)》第35期刊登,并在全市推广。制定《全员执法办案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按照管罚结合、全员参与的要求,在机关内部实行全员执法办案机制,通过互联网+监管平台,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五是有序推进智慧用电,提升安全生产技防、物防能力。与国网金华供电公司签订《智慧用电综合能源服务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开展金华市婺城区智慧用电平台建设,共同推进婺城区生产经营单位智慧用电系统。六是深入推进遏较大攻坚战。结合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制定《坚决打赢遏制较大安全事故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围绕道路运输、建设施工、工矿企业、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城市运行、旅游8大重点领域,绘制风险链鱼骨图,制定关键节点管控措施和责任清单,共计重点攻坚任务206项,具体措施266项。七是做好重大时段安全防范工作。先后开展了安全婺城百日行动,以查风险、除隐患、防事故、保平安为主题的岁末年初安全生产集中治理月行动、为期一个月的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安全生产大排查行动,两会期间安全防范工作。围绕平安护航建党百年,开展了护航攻坚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安全生产集中治理周行动,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八是高质量推进安全生产风险普查。按照条块结合、分类实施原则,加快构建安委会抓统筹、各重点领域专委会分工协作、乡镇(街道)分工负责、企业主动落实的安全生产风险普查工作体系。制定全区总方案以及道路运输、消防、工矿及危化品、建设施工、旅游等5个子方案,开展业务培训,推进集中普查。

    (四)构建综合防灾大格局

    常态化抓好防汛防台、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震减灾工作,扎实开展应急救援力量强化、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能力提升等工作,提升水上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军地、监地协同处置。一是守好防汛备汛责任田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为抓手,不断完善以乡镇七个有、村(社区)八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基层防汛体系,对基层的防汛网格、应急物资、预警设施、防汛防台形势图、宣传培训、避灾场所等工作不断的完善和提升。定制化开展区乡村三级防汛责任人培训,针对不同的业务及职责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每年组织区防指成员单位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防汛防台责任人、网格员等1400余人参加培训。落实区、乡、村三级防汛指挥机构,区防指成员单位常态化、不定期会商。建立各乡镇(街道)和应急委成员单位开展全面自查,组织区纪委(区监委)等部门参与防汛复查的汛前大排查工作体系,并通过通报、督办单形式督促乡镇(街道)、区防指成员单位落实隐患整改。二是筑牢森林消防防火墙聚焦抓好体系建设、队伍提升、物资储备、防火宣传、督查整改五大关键环节,抓实抓细森林防灭火工作。紧扣冬至、春节、清明等重点时间节点,及早部署工作,修编区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先后成立野外火源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和打击森林违法用火行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下发各类工作方案,铁腕治理农事用火、祭祀用火、林业生产用火以及其他野外用火行为,全区已实现连续4年森林火灾零发生三是高质量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三年完成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200处,超额135%完成任务,率先实现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三个全覆盖,即县级全覆盖、乡镇级全覆盖及山区村、防汛重点村全覆盖,高质量通过市级验收。新狮街道柳湖花园社区成功入选2020浙江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名单。四是数字赋能提升区、乡、村三级指挥能力。建设区应急指挥平台,接入公安雪亮工程、山塘水库监控、危化生产经营单位视频监控等终端,实现全域监测预警。建设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区级配备无人机1架、移动单兵4台、布控球2套,配发乡镇(街道)及社会救援队移动单兵18台、卫星电话127台,通过物联网终端实现省、市、区、乡四级现场画面的互联互通。五是实战化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结合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开展可视化、实战化演练,现场指挥救援通过无人机、移动单兵、布控球等设备实时将事故现场画面传输到指挥中心,有效提升应急救援效能。截至目前,开展区级每月一练”20次,参练队伍210支次,参练人数4000余人次,使用装备1000余件次。围绕数字赋能,练就处置突发灾害的过硬本领。六是把稳自然灾害普查定盘星摸清全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区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五)推进安全生产宣教培训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深入推进全民安全素养提升行动。三管两评一保障创新企业安全培训模式,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组织法律法规学习宣讲100场次,从企业从业人员安全大培训到覆盖全区1490余家企业,对生产加工型小微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人员及三场所两企业、工贸行业使用危险化学品等危险性较高企业、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开展针对性安全培训,着力提升各类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4000余人次,安全生产管理人员4200多人次,特种作业人员5000人次,其他人员逾10万人次。二是多维度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结合5.12防灾减灾日、6.16安全生产咨询日、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防灾减灾周等活动集中开展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宣传,组织开展集中宣传咨询日、安全生产和应急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活动、应急救援演练、警示教育、演讲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有效扩大安全生产宣传覆盖面。开展安全生产法制宣传、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52场,印发宣传资料5万余份,悬挂标语(横幅)2400余条,张贴宣传画9000余张,出黑板报7000余期,参观图片展览20万人次,每年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累计接待咨询者2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份。三是切实加强信息宣传。讲好婺城应急好故事,在《今日婺城》、《婺城新闻客户端》等区级媒体踊跃发文。打造局微信公众号婺城应急,积极发布推文,包括原创板块和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实用知识宣传板块。五年来,主动对接《金华日报》、《金华新闻客户端》等市级媒体和《浙江新闻客户端》,金华电视台采、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等栏目相继播出婺城应急管理工作好经验、好做法,《中国安全生产杂志》点赞我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新模式。

    二、2022年工作计划

    (一)严格风险防范,夯实安全基础。一是全面推进隐患排查整治。结合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和遏较大攻坚战,以基层党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抓手,建立区、乡、村三级网格体系,压实基层责任,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二是构建综合风险管控体系。进一步加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动态管理,强化专业会商研判,制定风险管控清单,完善综合预警和发布机制。三是项目化开展专项治理行动。针对危化、有限空间、涉爆粉尘等重点领域,组织第三方提供安全技术服务,有效解决监管人员不足、专业技术薄弱问题。强化精准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全面改善辖区企业的安全条件和本质安全水平。

    (二)全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切实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准备。一是强化防汛隐患整改督查。继续跟踪前期排查和新发现的防汛隐患,督促落实隐患整改,确保闭环管理,动态清零。二是持续完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强化基层防汛防台抢险物资储备、宣传、培训演练,夯实基层防灾基础。三是部署全区森林防火各项防范措施落实。积极组织开展森林义务消防队业务、应急技能的培训和训练,全面做好应急准备,多方位营造宣传氛围,进一步提高群众森林防火意识。

    (三)加快数字化改革,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一是充分利用区应急指挥平台。对区应急指平台一期建设情况进行实战化检验和迭代升级。二是继续推进减灾救灾工作。规范化建设村(社区)避灾安置场所75处,实现规范化建设全覆盖、避灾安置场所可视化建设全覆盖,培育省级或国家级防灾减灾综合示范社区1处。三是全面推进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根据国家、省、市工作要求,全面推进普查工作和成果转化运用,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普查任务,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四)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提升全民安全素养。一是全面推进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完成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人员及危险性较高企业、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全覆盖。加强安全培训执法检查,坚持逢查必考,推进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主体责任落实到位。二是继续推进应急宣教阵地建设。推进应急宣教体验馆建设工作,在2021年完成数量的基础上,完善运维机制,建管并重,发挥体验馆作用。三是深入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等全年重大活动节点为主线,有内容、有深度,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推进五进工作,推进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安全素养大力提升

    三、未来五年工作思路

    (一)应急管理工作主要目标和任务

    1.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应急管理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显著成果,本质化、系统化、法治化、规范化、数字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打造具有婺城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

    2.事故(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生产安全事故控制能力进一步提升,有效减少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降低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和工矿商贸10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显著提升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防控能力,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控制在1%以内,防汛防台工作坚决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有效降低损失。

    3.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基础工作扎实推进,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成效显著,区、乡、村三级综合性救援力量建队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专职消防队达标率均达到100%;应急物资储备能力不断增强,全区布局3个区级储备库,确保灾区群众基本生活物资100%有保障,乡、村重要物资配置全覆盖。

    以应急防控能力提升为主线,规划8项主要任务,即:构建现代化的应急管理责任体系、提高立体化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成精准化的应急风险防控体系、形成规范化的监管执法治理体系、推进标准化的基层基础能力建设、打造数字化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健全专业化的应急技术支撑体系、实施全民化的应急素养提升计划;梳理8项重点工程,即: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应急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数字应急体系建设工程、应急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全民安全素养提升工程、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程和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

    (二)目标实现路径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着力构建全周期、全领域、全要素覆盖的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机制体系,大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切实筑牢长治之业、巩固久安之势。

    一是转理念,赋能方式更新。坚持主动防御与全生命周期干预的应急管理理念,治未病之病。坚持预防为主,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把灾害事故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制度和规范,实现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全面提升安全发展整体预控能力。以公共安全为目标,以突发事件防范和治理为主要工作形式,实施风险识别与评估、预防与准备、预警与预测、应急与处置、灾害评估与恢复的全流程工作。

    二是顺机制,建设应急网络。加大对各业务部门的统筹指导力度,加密监测感知网络建设,加强专业领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提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效能,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实战性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增强应对不同类型风险和灾难事故的灵活、适应性,构筑应对风险的免疫系统。适应社会结构变化,全力支持市场和社会参与,创新完善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应急建设的政策机制,强化人力储备,通过与辖区内具有较强应急救援能力的企业合作组建专业救援队伍、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队伍能力、扶持社会志愿救援力量、推行应急志愿者认证制度等,吸纳各方面力量参与应急网络体系。推动应急宣传教育深入人心,把应急常识教育纳入中小学和高校素质教育,制定阶梯课程,积极开展社会人群应急基础素养培训,大力推进全社会安全避险和应急自救能力素养提升。

    三是强技术,促进能力蝶变。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主动适应数字化改革的形势,坚持改革创新,以城市大脑建设为契机,打破政府内部数据壁垒,打造适合婺城实际的多跨场景应用,加强对灾害的感知、预警和处置。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深度应用,提高灾害事故风险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提升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