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2MB1940352B/2021-41465

  • 文件名称:

    婺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半年工作总结

  • 发布机构: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 成文日期:

    2021-11-08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婺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半年工作总结

    日期:2021-11-08 16:59:40 来源: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今年以来,我局重点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数字化改革、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三项工作,奋力谱写婺城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新篇章”,为“双城”战略迭代升级、建设“五大名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退役军人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截至目前,组建“红色老兵宣讲团”开展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基层、进军营“六进”宣讲40余场;成立“马奶奶拥军服务队”开展包饺子、联谊等志愿活动50余次;成功化解省厅、信访联席办交办重复信访积案6件,实现积案清零。

    一、2021年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强化“思政引领”,高质量抓好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后,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时间动员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局上下党史学习教育氛围浓厚。一是全面动员,让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党史学习教育方案,开展“十个一”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常态化开展“四书”学习,组织清明祭英烈、学法赋能、送学上门、为烈士寻亲等主题活动20余次,清明节期间为李好学烈士找到远在山东省的家人。二是主旨鲜明,让党史学习教育氛围化。围绕“老兵永远跟党走”主题,构建退役军人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教育体系”,在今日婺城开设“红色婺城·百年风华”专栏宣传。组建“红色老兵宣讲团”开展“六进”宣讲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学党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截至目前,已累计为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讲座40余场,覆盖群众6000余人次。三是真抓实干,让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化。将百年党史元素融入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提档升级建设,增添退役军人服务站红色底蕴,不断增强“红色阵地功能”。目前已成功创建“党建+枫桥式”服务站2家,全国示范型服务站15家。

    (二)树立“创新思维”,打造数字化改革亮点特色。坚持以政府数字化转型赋能退役军人工作,全面推进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平台优化升级。一是注重统筹协调。成立数字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双月计划,挂图作战,建立“周简报、月跟进、季汇报”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二是打造特色亮点。探索“拥军码”在日常消费、生活服务中如何实现数据交换,如何承载支付功能,如何有效吸引社会各界加入并为“拥军码”提供各类优先优待优惠服务。目前已与市民卡、云闪付等第三方达成初步方案。三是迭代升级“一件事”。从完善退役报到“一件事”,到优化优抚、优待、就业“一件事”,再到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逐步实现集成化、信息化、智慧化的迭代升级。

    (三)聚焦“精品意识”,全面推进服务保障能力提升。立足婺城实际,将服务保障能力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扎实开展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提升年活动。一是打造各具特色服务站。大胆创新,有效延伸服务触角,针对退役军人需求优化升级,提供精准化、特色化、多元化服务。依托罗店镇驻军部队多的特色,打造“党建+社会拥军”特色服务站。在浙江师范大学打造高校退役军人服务站。在竹马乡下张家村打造以“兵支书”为特色的服务站。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在安地镇蒋里村和沙畈乡银坑村打造红色服务站。二是完善“老兵代办”服务体系。依托“轮值站长”制度,充实代办员队伍,通过定期联系与常态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入退役军人家中“唠家常、听诉求、解难题”,引导退役军人办事从“大厅办”向“上门办”转型,实现“办事不出村(社)、退役军人‘跑零次’”。今年以来,区、乡、村三级服务中心(站)常态化走访退役军人8000余次,代办事项168件。三是推出权益维护新措施。充分发挥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的作用,将每日来访及走访人员全部信息登记入档,形成清晰可阅的电子台账,解决过去“手抄台账、信息不完善”等问题,用心用情做好退役军人权益维护工作。开展专项医疗救助行动,为131名因病住院的困难退役军人发放补助38.69万元。全面落实“131”工作法,遇有预警重点信息,1个工作日内转至属地服务站,3日内入户走访,1日内办结。截至目前,共处理信访诉求类59批次67人次、网上信访件33件,化解省厅、信访联席办交办重复信访积案6件,全部在一个月内签订息访承诺书。

    (四)创新“两库一园”建设,打造就业创业金名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我局创新实践,打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新平台。一是建立就业信息库。以退役军人综合信息系统建设为基础,加快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库和我区企业需求库,动态掌握退役军人就业情况,及时发布企业用工需求,常态化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努力实现退役军人和企业线上实时互动、线下精准对接。二是提升技能培训库。依托金华市退役军人学院,健全学历教育广覆盖、适应性培训全员参加、技能培训实效开展的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提供教育培训供给质量。上半年,共培训2020年冬季退伍退役军人23人,并取得相应证书。三是因地制宜建设创业园。结合婺城重点产业培育发展导向,创新推出“一团一院三园五地”退役军人创业服务模式,有针对性地吸引一批创新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入驻。通过为初始创业者提供共享服务空间、经营场地、政策指导等服务,帮扶退役军人自主创业。截至目前,累计推出创业项目5个,帮扶退役军人30余人,带动就业200余人。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区退役军人群体较稳定,未发生进京集访、个人极端行为和影响恶劣舆论事件,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一是部分历史遗留问题难以有效解决。当前,部分退役军人盲目攀比的心态依然较为突出,特别是进藏兵、下岗志愿兵、推介就业转业士官等对就业帮扶待遇相互攀比。二是服务保障能力有待提高。服务保障队伍能力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基层服务站工作人员具备优抚、安置等相关工作经验的比例偏低,思想不重视、政策不熟、业务不精等现象。三是服务保障体系管理不够规范。目前服务中心(站)实现全覆盖,但工作人员多数为兼职,流动性大,有的服务站没有很好地与属地实际相融合,没有和其他工作结合起来,离高效运转存在差距。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我局将聚焦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主动融入数字化改革,扛起责任担当,毫不迟疑抓推进、锲而不舍地抓落实。

    (一)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从严从实从细抓好权益维护工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用好“红色老兵宣讲团”这一载体,深入开展好“老兵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退役军人始终跟党走、听党话、感党恩。以“枫桥式”“示范型”服务站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入开展矛盾诉求排查化解,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依托基层服务站,健全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权益维护网络。进一步深化社会化优抚工作,结合“实事我来办”活动,靶向制定包案化解帮扶措施,努力将矛盾诉求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不断提升退役军人权益维护水平。

    (二)全面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赋能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抓实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进一步协调银行丰富“拥军贷”等金融产品。优化就业创业园区建设,引入专业创业导师团队进行创业辅导,开展创业孵化。针对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所需,“量身定制”技能培训课程,为就业创业创造有利条件,鼓励他们在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应急救灾等工作中发光发热。开展就业情况进行专项摸排,联合人社局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帮助退役军人再就业,鼓励引导退役军人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不断优化服务保障体系,抓紧抓牢抓严基层履职尽责能力建设。以创建全国“示范型”、全省“枫桥式”服务站为契机,以数字化改革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基层服务站工作重心由全覆盖向突出功能作用发挥转变,不断深化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加快“拥军码”“一件事”迭代升级等数字化赋能,努力实现服务不缺位、保障全覆盖、尊崇有氛围、引领建新功,让服务保障更精准、更高效。坚持以学为先,扎实开展岗位大练兵,通过每周夜学、主题党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伤残抚恤管理办法》《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切实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帮退役军人谋实事、办实事,做退役军人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