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过去五年是蒋堂砥砺前行、锐意进取的五年。镇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及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依法监督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直面挑战、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战赢”,奋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完成本届政府既定的目标任务。我们以成功创建省级文明镇、省级卫生乡镇、省级森林城镇、省级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省级农业特色强镇的喜人成绩,翻开了蒋堂发展的新篇章。
过去五年,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综合实力再上台阶的五年。始终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推动经济逆势上扬。工业经济更具活力。紧紧围绕“五朵金茶花”现代化发展格局和“七色花”行动部署,积极推进园区空间整合和工业发展融合,形成了开化工业园区、蒋堂工业园区、界首工业园区、开化小微创业园“三区一园”的工业发展格局。完成231家低小散作坊整治,出清4起低效用地共计129.2亩,引进佳怡包装有限公司、浙江天晟合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实力企业,累计新增规上企业6家。推进首个村级亿元项目开化小微企业创业园开工建设,正式投产后预计产值达5个亿,增加税收3000万元。2020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4.6亿元,五年增幅超过37%,规上企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均实现逐年增长。现代农业更加富民。立足镇域地形地貌、资源禀赋、产业分布等发展要素,编制《金华市婺城区蒋堂特色农业强镇建设规划(2019-2021年)》,确定了“一心、两带、三区、多点”的农业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全市农业标准地改革试点工作,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借鉴的试点经验。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完成洪村畈、直里畈、前源畈等多区域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40774亩,其中富硒粮食主产区18500亩。新增田间道路硬化14.25公里,灌溉水渠修复2.1公里,全镇域实施节水灌溉,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形成富硒大米、富硒瓜果、富硒蔬菜、生猪养殖、水产养殖五大富农产业,种养植面积达2.1万亩,生猪存栏量超过3.6万头,“婺禾”富硒米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五年内,建成家庭农场1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9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9家、市级区级11家.培育农业龙头企业6家,其中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3家。2020年,农业总产值达2.1亿元,实现五年连续增长,其中大米果蔬等主导产业产值1.06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52.3%。全域旅游更显优势。以“十乡百村”乡创婺城行动为抓手,加速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五年内先后累计投入2亿资金,精心打造蒋堂旅游集聚区,开发“观光+旅游+采摘+康养”为一体的特色业态,成为乡村旅游的新爆点。引进浙江金华婺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蒋堂富硒花园康养社区项目,将闲置旧村改为建康养民宿,有效激活村内“沉睡资源”。一期规划面积3975亩,计划总投资2.03亿元,现已全面开工。先后举办“硒游记”蒋堂农民丰收节、西市街“婺里硒乡、稻香田园”创意集市等系列大型活动,前源村彩色稻田成功入选“浙江省100个美丽田园”。开化村等5个村被评为A级景区村庄,阿莫田舍、七彩天宏、白鹭园等一批特色景点发展势头强劲,润心枇杷、红美人等系列采摘乡村游品牌持续打响,全镇年均接待游客超过22.7万人次,休闲农业产值超5000万元。
过去五年,是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动力活力竞相迸发的五年。始终坚持以改革为引领、以开放求跨越、以创新添动力,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改革成效不断显现。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务服务“一窗式”平台实现镇、村两级全覆盖,创新开展“1205”工作法,延时错时预约服务实现365天“不打烊”,服务群众事项办结率达100%。创新信访工作机制,深化民情民访代办制,抓好初信初访和积案化解,实现社会治理“最多跑一地”,信访件回复率100%,信访积案全面化解。共融发展不断提升。主动融入婺城新城区发展,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成功引进工业、农业项目43个。积极服务金华都市区建设,完成兰溪上华至婺城琅琊公路工程340亩土地征用、170亩土地租用工作,保障都市区西部联网供水工程蒋堂段全线贯通,为推动金兰同城化发展贡献蒋堂力量,该工作获得市委书记批示点赞。数字应用不断扩面。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累计投入103万元,建成“三区四情”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点、环境水稻“两迁”害虫智能虫情测报等智能化农业基地。在全区率先开展“两站两员”建设,通过“大数据+小城镇”实现智慧管理,该项工作得到时任省委常委、副省长熊建平批示点赞。加快完善精密智控体系,以“四个平台”为抓手,构建平安蒋堂数字网格。深化实施农村“雪亮工程”,实现对公共场所、治保重点单位、镇村全覆盖,建成开化村智慧指挥中心,在沙畈村探索建设“智慧大脑”,拓宽5G应用场景,推动基层“治理”迈向“智理”。
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功能品质大幅提升的五年。始终坚持以“清净整洁、精细秀美”为目标,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及城镇功能品质提升为抓手,推动蒋堂内外兼修、焕发新颜。城镇品质持续升级。成功创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市级标杆,共投入1.78亿元,实施20多项重点项目工程。在完成锯板厂拆除、养殖场拆除、危旧房拆除“三大攻坚战”的基础上,立足集镇原有建筑风貌,开展“四大”整治活动,累计整治铺设路面1574米,完成综合网线改造12592米,集镇截污纳管4104.4米,粉刷赤膊墙30752平方米。投入380万提升改造蒋堂集贸市场,投入6450万完成白汤下线、金杰路、伟业路三条主干道改造,投入687万建设以富硒元素和铁路文化为主题的入镇口景观。建成全区首家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实现生活垃圾密闭储存、运输,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投资1500万元,新增绿道景观提升、小镇客厅建设等4个项目,开展美丽城镇建设,实现集镇面貌美丽蝶变。乡村魅力持续彰显。全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建成精品村、秀美村9个,其中开化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承办全区全域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百日攻坚行动推进会,全镇累计获评“十佳村”12次,沙畈村、胡家村获评五星村。因地制宜打造“一镇一村一品”特色文化,下尹村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生态质量持续向好。紧紧围绕“生态+”发展要求,全面开展“两路两侧”“三改一拆”“四治两化”“五水共治”“六乱整治”“全域美环境综合整治”等系列工作。完成全镇35个村的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程及移交运维工作;积极开展“剿灭劣V类”行动,共排查劣V类水体32处,累计完成池塘清淤26处,清淤量达9.53万方;首创“五字工作法”,全力推进“污水零直排”创建,累计排查水管网71.1公里,创新建立管网标志身份系统,建成区雨污分流全覆盖;完成垃圾资源化处理站改造提升工程,集镇内新增垃圾“两定四分”站点4个。创新“四个一”“三步走”工作法,开展全区违法分类处置试点工作,共拆除违法建筑572处,拆除建筑面积近99万平方米。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对集镇及行政村开展全域环境整治工作,成功创建文明示范乡镇,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过去五年,是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群众生活日益改善的五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惠民举措,民生投入超2.05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67.55%。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多途径推动集体经济薄弱村脱贫转化,在全区率先成立蒋堂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利用白汤下、虹戴公路沿线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物业经济。打造“富硒”品牌,发展稻田文化、农旅等特色经济,目前已实现收入165万元。积极推进沙畈村4村联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杨新村农产品交易市场综合楼建设项目、蒋堂村大田铺共享农房项目等3个消薄项目落地,增强薄弱村自身造血能力。经过消薄攻坚,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量由2017年441.17万元增长到2020年874.42万元,增长率达98.2%,2020年消薄工作全区考核第一。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76户167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退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38元,比上年增幅8.7%。民生保障更有温度。集中力量保障山区群众“下山安居创富”工程高质量落地,依托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统筹推进“双十大”百亿项目—蒋堂移民新村二期建设。积极争取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19个,投入资金1940余万元,受益群众2756余人。坚持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全镇幼儿园普惠率达到75%;城乡居民养老、医保参保率逐年增长;4次承办全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现场会,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7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3家;金西自来水厂全面供水,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全部覆盖,水质达标率100%。积极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实效,各项社会保障能力全面增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疫情防控慎终如始。不断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严格落实“449”管控作战模式,形成“网格管理+专班作战”的工作方式,党员干部及志愿者深入一线开展工作,完成了万余人次的排查工作,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达29042剂,其中第一针接种15034剂,第二针接种14008剂,全程接种完成率达100.43%,实现疫情防控从全面管控到全面核酸检测到全民接种疫苗的常态化管理转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双零”战果。深化健康蒋堂工程,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8005 份,配备卫计人员33人,每万人卫技人员数为18人,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2020年家庭医生签约率居全区第一。
过去五年,是政府建设持续加强、行政能力切实提高的五年。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大力推进“五型”政府建设,政府效能得到全面提升。矢志不渝讲忠诚,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做好政府工作的“定盘星”“压舱石”。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三公”经费支出持续压减。坚定不移重法治,依法行政有效加强,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专题学法57次,严格落实政府权力运行监管、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政府法律顾问等制度。依法接受人大监督,全面执行人大决议决定,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9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
此外,人大、政协、工会、人武、共青团、妇联、关工委、民族宗教等各线的辛勤工作者也为全镇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