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针对学生的网络诈骗案频发 | ||||
| ||||
近期,很多家长为了方便孩子上网课,对孩子接触手机的规定宽松了很多,而骗子则利用此机会,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诈骗。记者从永康市公安局获悉,永康近期发生多起针对学生的网络诈骗案。 3月18日,永康小学生小刘在家玩手机时,一陌生人加其QQ好友。对方称,充值有返利活动“支付200返300”。小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母亲的微信扫码,向对方支付了200元。但此后小刘并未收到相关返利,对方却要求小刘添加“账务”为QQ好友。 “账务”告知小刘,由于小刘是第一次参加返利活动,所以必须注资激活,才可以返现。对方又给小刘发了一个审核码,并叫小刘用母亲的支付宝进行所谓的“审核”,称审核完成就会把返利的现金打到小刘账户上。结果,在对方花言巧语的盅惑下,小刘先后多次用母亲的支付宝,向对方支付共2万余元。后来小刘才意识到上当受骗,报警求助。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永康12岁男孩小胡的身上。3月22日,小胡在家长陪同下到永康古山派出所报案。 放假期间,小胡酷爱玩某款射击手游,并在游戏里充了不少钱。但他害怕父母发现后责骂,便想将充值的钱退回来。一天,小胡在网上看到一个自称可以退款的人,就添加了对方的QQ。对方称可以将小胡手游里的钱退回,但退款成功要收取20%的佣金费。小胡表示自己没那么多钱,对方便说将佣金降到15%。 对方让小胡提供苹果手机ID及密码,并要求将验证码发给他,然后对方就登上了小胡的账号。没过多久,小胡母亲收到银行的扣款短信,先后7条短信显示小胡母亲的银行账户里共被扣款45486元。 警方提醒,各位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不要向陌生人转账,同时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不要让孩子知晓父母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密码,一旦存在泄密风险,要及时更改密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