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MB0W82703B/2020-43731

  • 文件名称: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婺城分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 发布机构:

    区生态环境分局

  • 成文日期:

    2020-12-24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婺城分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日期:2020-12-24 15:29:00 来源:区生态环境分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一直以来,在区委政府的领导下,我局坚持以改善全区环境质量为核心,扎实推进美丽婺城建设行动,区域生态环保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前我区环境质量总体状况

    (一)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水环境情况基本稳定1-10月,64个乡镇交接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63个98.44%Ⅳ类水质断面1个1.56%Ⅴ类水质断面0个Ⅴ类水质断面0个。满足年度水质控制目标的断面64个,占比100%达到年度目标(≥90%)。

    )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今年以来,PM2.5浓度大幅下降。截至111日,我区PM2.5浓度为28ug/m3,比去年同期(31ug/m3下降9.7%,达到市蓝天办下达PM2.5浓度35μg/m3以下的年度目标任务,并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优良指数为86.7%,达到84%以上的目标任务。

    二、生态环保重点工作情况

    “五水共治”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一是全面开展工业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目前,马工业园、琅琊镇工业园、蒋堂开化工业园、雅畈镇工业园4个工业园区的129家企业已完成雨污分流125家,占比为96.90%完成厂区内标识标志公示牌72家,占比为55.81%;二是提升区域污水处理能力新城区污水处理厂已于2018年开始了规模为4万吨/日的二期扩建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建成试运行

    蓝天保卫”工作成效明显。一是有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制定印发《婺城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婺区政发〔2019〕8号)、《婺城区2019年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婺蓝天办发〔2019〕3号)二是开展全区空气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工作继续开展乡镇空气监测站点建设工作,构建空气监测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全区16个乡镇(街道)空气自动监测站均已完成“三通一平”,现已完成调试开始试运行三是开展重点行业VOCs治理及减排工作。借用浦江VOCs走航车对各工业园区进行排查摸底,根据走航情况绘制“污染地图”,标记问题区域、问题企业,精准查处违法排污企业截至目前,全区8个重点行业VOCs治理减排项目,已完成4家,另4家已委托第三方单位编制绩效评估报告四是开展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工作组织辖区内企业召开关于婺城区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工作培训会,要求燃气锅炉改造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高于50毫克/立方米。计划12月底前,完成全区13家燃气锅炉一半的改造任务五是开展重点领域臭气异味治理工作针对工业企业、城镇污水处理厂(泵站)、餐厨垃圾处置和畜禽养殖场等重点臭气异味源,进行全面排查并建立整治清单,保持动态更新截至目前,全区3个臭气异味治理项目,已完成2个六是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根据环境统计,将全区80家重点企业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管理清单,其中黄色预警期间采取减排措施企业数量为32家,橙色预警期间采取减排措施企业数量为50家,红色预警期间采取减排措施企业数量为59家,并于10月31日开展重污染天气培训会,全面实施“一厂一策”清单化管理七是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及编码登记工作。按市蓝天保卫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的《金华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及编码登记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初步要求,于2019年12月底前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工作,目前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情况已反馈是蓝天办;八是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为摸清我区2018年度能源活动、工业过程、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等五大领域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构及趋势,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能力支撑,提出我区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发展的有力措施。目前,我局已委托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金华市婺城区2018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

    (三)积极推进土壤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是加强重点监管企业土壤环境监管。与重点监管企业签订土壤污染责任书,明确企业主体责任。辖区内重点企业土壤及地下水采样工作已委托第三方金华天逸招投标有限公司进行招标。根据上级部门文件要求以及对照“二污普”名单确立了9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的采样名单,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工作;二是开展疑似污染地块及涉重金属企业排查整治工作。婺城区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名录已建立并录入系统,并告知国土规划部门。同时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向金华市固管中心上报辖区内涉镉企业情况。完成2019年全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统计调查工作;三是持续推进固废工作开展。共确立了23家重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并对确立的企业进行全方位考评,已完成辖区内14家重点产废单位危废动态清零工作,清理危废库存总量6000余吨;四是加快“521”污泥应急处置项目进度。将三个倾倒点分成两个标段进行招标,目前第一标段和第二标段正在向相关部门征求施工合同意见稿,并已委托代理单位金华正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进行招标,目前已签订合同。五是对辖区内企业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工作。2019年以来共开展涉固废危废培训会议3次,共培训人数600人次,培训企业350家次,截至目前,辖区内产废企业在浙江省固体废物监管平台上注册达190家。

    (四)环境管理基础不断夯实。是持续做好环评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对事项办理流程、办理标准全面不断优化,对环评中介机构持续加压,不断要求中介机构提高服务效率和报告编写质量,优化政务服务网办理界面截至目前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报告72是积极落实“承诺制+代办制”工作对企业办理项目环评审批的时间、流程进行再造优化,对环评受理后至批文作出期间的专家技术评审、评估意见的反馈修改等全部由审批科人员与评估单位、环评单位对接代办科学制定减排计划顺利实施2019年我区共上报并完成水减排项目8个,气减排项目10个,其中化学需氧量项目4个、氨氮项目4个,二氧化硫项目6个,氮氧化物项目4个预计可削减化学需氧量1118.68吨、氨氮103.753吨、二氧化硫159吨、氮氧化物41吨(2016—2018年累计结余399吨)全面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普查办按照国家、省、市普查办要求已完成污染源普查名录库(工业源1758家、集中式497家、农业源41家、移动源28家、生活源锅炉6、行政村366普查数据的填报、核算、汇总和现场复核等工作,建立了有效的内部质控和普查质量保障机制五是规范实施建设项目总量平衡替代实行“以减量定增量”、“超量叫停”,新增污染物排放量不得超过区域基本账户收入额度,严控污染物新增量。截目前我区总量替代源库剩余化学需氧量109.3323/年、氨氮32.602/年、二氧化硫503.5072/年、氮氧化物777.5705/年,共替代项目32个,累计替代量化学需氧量0.345/年、氨氮0.002/年、二氧化硫1.638/年、氮氧化物11.914/年VOCS15.45114/年;六积极完成排污许可证核发任务。按照固定污染源名录筛选2019年核发名单,邀请第三方技术单位对辖区内污水处理厂、木质家具制作业,汽车制造业、机化学工业、废弃资源加工工业、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业开展排污许可证申领填报相关技术培训,结合“最多跑一次”服务要求,通过网上申报及工作人员上门指导服务,在企业“不用跑”的情况下完成排污许可证核发任务。目前已完成全区污水处理厂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其他行业在申请填报阶段。

    (五)环保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持续保持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先后开展了汛期前夕环境安全大检查,中(工)频炉使用、“清污1号”,“清废行动”、“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建筑材料行业专项环保执法检查”、“工业污泥产生处理企业专项检查”专题执法等环保专项执法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1860人次,检查企业879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案件36起(其中:行政处罚案件32起,处罚金额362.0万元;查封扣押2起,刑事案件2起,刑事拘留7人),责令停产企业2家,取缔“低小散”16家,有力保持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二是环保执法显成效,信访案件逐步下降。通过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有效起到震慑作用,企业守法意识逐步提高。今年以来共接到投诉举报件196件(其中重点信访件5件,一般信访件191件,涉水15件,涉气131件,涉声11件,其他39件)群众满意率100%,调处率100%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3.4%在处理信访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处理,及时回复,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未出现因处理不当而越级上访的现象三是强化“互联网+监管”工作落实。成立了“互联网+监管”工作专班组,在国家监管事项认领平台完成监管事项认领及实施清单录入工作全面开展监管对象的排查梳理工作,对辖区内企业进行了集中梳理排查初步完成执法监管事项清单梳理任务。运用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开展各项双随机执法检查,专项检查及日常检查。目前我局执法人员4人,执法人员平台账号开通率达100%,掌上执法账号激活率100%四是强化联合执法,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今年我局在与公安联合执法的过程中,共同查处2起环境违法行为,共涉及7人追究刑事责任五是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及应急管理工作。按规定上报辖区内环境风险源和重点环境风险源企业名单,每季度开展环境风险源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共出动检查人员360人次,检查企业125家次,发现11处环境安全隐患,已整改到位11处。今年辖区范围内有4起应急联动事件,对这4起应急工作接到响应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处置,及时将相关情况报送上级部门,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六)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一是开展婺城区生态环境报告制度。按要求开展婺城区生态环境报告制度,各乡镇街道向本级人大汇报当年的生态环境状况及是否有重大环境事故发生,截至目前17个乡镇街道均已完成报告,完成率为100%二是编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规划。全面启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召开区级创建工作协调会,委托金华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婺城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规划》。目前,该方案初稿已基本完成,通过对省生态环境体厅专家审核意见进行完善后正式下发三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落实《金华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完成上下游补偿机制的相关任务2018年婺城区流域水质生态补偿金额核算结果情况为婺城区向上游金东区支付补偿金额58.4万元、向上游金华开发区支付补偿金额101.8万元;向下游兰溪市支付补偿金额193.6万元四是开展沙金兰饮用水源相关方案编制。开展婺城区沙金兰饮用水水源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及年度方案生态环境安全调查与评估方案编制,前期该方案编制已委托浙江师范大学,截至目前,方案初稿已完成,并邀请专家对该方案进行评审,下一步将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正式下发。

    党建及主题教育开展情况

    (一)坚持“一岗双责”每次局内会议,在部署重要业务工作的同时,都对党风廉政建设进行强调和部署,抓好“作风教育一刻钟”,要求全体党员干部慎守“三个底线”,即守好法律底线、守好政策底线、守好道德底线,使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同步推进。目前我局开展党风廉政建设集体谈话2次,个人谈话10次。

    (二)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支部书记与支委、局长与副局长、副局长与分管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范围、双方应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以及责任追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

    (三)强化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组织分局党员定期学习,目前为止,已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教育9次。通报各地区违法违纪行为,播放警示教育片,常敲廉政警钟,提高反腐意识。

    (四)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要求所有党员通过集中研讨、分组学习、个人自学等方式,通读熟读“两书一章”,确保学习内容入脑入心。是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参观革命烈士陵园、廉政教育基地,学习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坚定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是用好身边典型,强化思想引领。榜样是无声的教材,典型有无穷的力量,通过学习张永银、吴承良、芦鑫州、谢高华等同志先进事迹,接受思想政治洗礼,对照先进,认真履职尽责,服务好群众。

    2020作思路

    2020年,我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婺城”为目标,以提升区域环境管理水平为基础,狠抓“治气、治水、治土”三大行动,现提出如下工作思路

    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夯实工作基础。一是强化质量控制按时完成排污许可证工作。根据固定污染源名录及省市下发任务要求积极开展排污许可证相关工作,按时完成核发任务开展质量核查与评估,对辖区内已发排污许可证企业的自查,对不符合技术规范的排污许可证,实行撤销或督促变更处理全面提升许可证核发质量二是综合施策,狠抓重点行业污染减排。2020年我区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为:化学需氧量削减1%,氨氮、二氧化硫已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氮氧化物削减6.5%。加快改造提升造纸、印染、化工、火电等传统行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工作,严格控制新增煤炭消费总量,实行电煤总量控制,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切实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燃气锅炉低氮改造,依法对重点污染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强火电、水泥企业、燃煤锅炉脱硫脱硝工程建设和运行监管加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建设和运行监管。

    (二)分工落实,打好蓝天保卫”攻坚战。一是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力争秋冬季期间空气质量同比有所提高,到2020年,全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达到35μg/m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时计划编制印发《婺城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措施任务表《婺城区2020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二是持续开展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工作。加强对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工作的巡查力度,认真督促企业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工作,确保2020年底前完成全区13家燃气锅炉计划的改造任务;三全面开展2020年VOCs治理及减排工作。加强重点行业VOCs排放总量管控,核实企业各项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情况,确保完成2020年市下达的减排指标任务。

    持续推进,巩固“五水共治”成果“做强新城区、做优老城区、做美大郊区”为目标,继续发挥婺城核心都市区作用,加快与市“三条廊道”共融共建进程,坚持不懈抓好“五水共治”相关工作。提升生态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率。鼓励饮用水源地乡镇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宣传走廊建设。与住建局、水务局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推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抓好水环境质量提升和污水处理水平提升。

    (四)多措并举,实施净土清废守护行动。一是强化固废监管力度,扩大监管覆盖面。服务企业注册省固体废物监管平台,加大对危险废物的产生、运输、贮存、利用处置等各环节的监管,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推动危废动态清零工作长期化运行。二是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教育提高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确保危险废物都能依法规范安全处置。三是浙江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积极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采样方案制定、样品采集、分析、流转和保存等后续工作。

    )从严从高,扎实开展好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一是要充分运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等平台应用,强化软件操作,详细学习互联网+监管的相关任务要求。狠抓即时执法实现总量上升、排名前移的相关要求,要抓牢平台检查总数、人均检查次数、检查出问题率、事项认领等相关指标,加大应用力度、加强执法检查,力促平台应用推广工作得到大幅提升,加强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二是抓紧对重点排污单位新建的自动监控设施的验收备案工作,配合上级要求做好在线监控系统扩面工作

    借助力量,提升企业环保管理水平。由于环保专业性强,加上大部分企业规模不大,大量企业主只懂生产和注重生产性技术力量的使用,环保专业技术力量缺乏,导致环保违法行为的不控制性多发,而我们环保监管力量不足,难免存在环境隐患。为解决目前现实存在的困境,拟探索对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的企业,要求实行环保顾问机制,聘请专业环保技术咨询机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针对性专业化指导,提升企业环保管理水平,强化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强化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环保的氛围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大力宣传环保工作,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善用媒体监督,对媒体揭露的各类环境问题和环境违法行为及时回应,认真查处,如实反馈。拓展公众参与渠道,让广大公众在参与创建中更好地接受教育、分担义务、行使权利、得到实惠,形成公众自己动手改造自己环境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