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2002599184P/2020-44213

  • 文件名称:

    2019年婺城区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及未来三年工作计划

  • 发布机构:

    婺城区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2020-12-31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2019年婺城区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及未来三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0-12-23 08:50:09 来源:婺城区农业农村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以“花满婺城”为抓手,以“十乡百村”乡创婺城行动为载体,努力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在加快构建我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科技支撑体系,提高农业农村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全面发力,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简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1-9月农林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1-9月,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可比增速0.817%,其中,农业增加值可比增速-1.311%,林业增加值可比增速2.703%,牧业增加值可比增速6.143%。

    (一)农业生产有喜有忧。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今年上半年,全区春粮面积0.78万亩,总产0.2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4.1%和4.6%;早稻面积1.1万亩,比上年增5.36%,因气候等因素,平均亩产为384公斤,比去年减少9.43%。

    (二)蔬果产业发展稳定。前三季度,蔬菜播种面积3.85万亩,较上年增长0.2%,产量8.8万吨,产值2.91亿元;食用菌方面,海鲜菇240万袋,产量1200吨,较去年增加104.2%,销售额达156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5%;茶叶方面,全区茶园面积稳定在3.1万亩,总产3445.3吨,较去年增长1%,产值1.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3%,其中名优茶产量810吨,产值1.59亿元,增长16.9%,红茶产量228吨,增长8.57%;水果方面,种植面积稳定在2.56万亩左右,产量20892吨,产值1.41亿元,较去年增长2.16%。

    (三)花卉苗木特色明显。花卉苗木是我区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我区曾先后获得“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茶花之乡”和“中国桂花之乡”等称号,也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的桂花、茶花全国特色苗圃基地。全区现有育苗面积12.17万亩,有苗木生产经营企业1582家,其中适度规模企业376家,有1.82万人从事苗木生产、经营和销售,年产值11.53亿元。育苗面积前三位分别是桂花4.3万亩,红叶石楠4万亩,茶花1.2万亩。

    (四)畜牧生产稳中有升。生猪价格持续回升,养殖全面盈利。目前全区能繁母猪存栏1.25万头,生猪存栏13.63万头,分别较去年同期上升11.61%和20.73%。奶牛存栏7186头,较去年同期上升1.15%。目前全区家禽存栏27.56万羽,同比上升83.98%,专用型肉鸡存栏大幅上升,蛋鸡明显回升、肉鸭存栏略有下降,蛋鸭存栏13.52万羽,较去年同期大幅回升。

    二、锐意图强,不断涌现工作亮点

    (一)积极开展“花满婺城”建设工作。编制了“花满婺城”绿化美化指导手册,加强技术指导,结合创建大力推广种植珍贵树种、彩色树种、乡土树种、经济树种和茶花、杜鹃花等花卉;紧盯花木之窗、花博园等13个农业重点项目。目前“花木之窗”土地流转有序进行中、“花博园”已完成规划设计初稿。12个乡镇建成“一镇一品”花卉示范景观带,加快打造花漾示范街区。开展最美阳台、最美庭院评选工作。评选共产生的最美阳台47户、最美庭院153户。另外,最美庭院征文大赛和“花满婺城”小学生墙画大赛顺利进行。

    (二)特色畜牧助力“花满婺城”。白龙桥楼家蜂场以淘宝直播为销售平台,拥有粉丝过十万,今年农民丰收节提供直播平台并与蔡艳书记一起直播推销婺城农产品,当日销售蜂蜜超6000斤,打开了蜂蜜销售的新渠道,年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沙畈乡芝肚坑村蜜蜂“甜蜜小街”工程已基本建设完成,依托沙畈乡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发展中蜂养殖,目前已建成拥有500群规模的中蜂基地,成为山区农民的致富新路。

    (三)通过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验收。今年9月,我区以97分的高分通过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验收。同时进一步开展美丽牧场创建,目前全区所有的养殖场全部通过区级美丽生态牧场验收,其中24家养殖场通过省级美丽牧场验收,比例高达60%,今年在省下达5家建设任务的基础上自我加压,有9家养殖场申报省级美丽牧场创建,在全市美丽牧场创建中工作中位居前列。

    (四)非瘟防控成效显著。至今,我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稳定可控,在全国及周边地区生猪饲养量不断下降时,我区生猪饲养量出现逆势上涨趋势,现存栏生猪13.63万头,今年已出栏生猪23.89万头,屠宰生猪16.58万头,死猪无害化处理69291头,分别较去年同期上升17.39%、19.39%、0.67%和-16.75%,有效保障了我区菜篮子工程,又成为生猪调出大县。

    (五)农业“标准地”改革探索“婺城模式”。从今年5月份开始,全区启动了农业“标准地”改革。7月19日,全市农业“标准地”第二次现场推进会在我区蒋堂镇前源村召开,“土地预流转”模式获与会领导的一致认可。按照《婺城区农业“标准地”暂行管理办法》(婺区政办﹝2019﹞33号),开展农业“标准地”改革,已完成农业“标准地”招商项目11个,完成投资8743.05万元,8个项目正在招商中。截至9月底,全区已初步认定存量农业“标准地”项目79个,面积17582.175亩,完成率109.89%;增量农业“标准地”项目16个,面积9233.09亩,完成率131.9%。

    (六)探索整村流转种粮试点,实施“美丽田园”建设。蒋堂镇前源村由平水殿、寺前、莘移和大源头等四个自然村组成,拥有耕地面积约1500亩,属粮食生产功能区,土壤硒含量丰富。现已通过村集体流转土地面积1240亩,并开展“美丽田园”规划设计,着力打造以“万亩富硒稻米、千亩油菜花海、万米瓜果长廊”为核心,集粮食种植、研学体验、旅游住宿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样板。

    (七)区级85村“飞地”抱团消薄项目正式落地。该项目占地183亩,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总投资1.24亿元,其中国资6699万,产权占比54.71%;村级入股5545万,占比45.29%,项目覆盖了以生态功能区内行政村为主的85个村,可为每个参股村增加经营性收入5万元/年。6月27日,金华市市级“飞地”抱团项目集中开工启动仪式在该产业园举办,金华市委常委张伟亚,金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郑敏强,婺城区委书记蔡艳、市消薄办主任金艳为产业园揭牌。同时,婺城“消薄十法”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郑敏强批示。

    (八)深入推进“大棚房”清理整治工作。开展“大棚房”排查整治清理工作。先后组织乡镇进行四轮大棚房排查,全区累计排查农业设施6462个,面积5631.6625亩。其中:塑料大棚5484个,面积3685.597亩;日光温室48座,面积165.1亩;连栋温室329座,面积952.65亩;其他284座,面积716.7865亩。确定婺城区存在“大棚房”违法违规问题89个(其中Ⅰ类问题15个、Ⅱ类问题37个、Ⅲ类问题20个、面积超标17个),经过各方努力,我区已全面完成“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任务。

    (九)创新农机政策性保险工作,大幅提高参保率。自“5.12”温岭拖拉机侧翻事故后,农业农村局出台《关于开展农业机械免费实地检验和农机综合保险工作的实施方案》(婺区农﹝2019﹞58号)文件,将纯农田作业的6类机型的农机综合保险保费费率由原来的区财政补贴50%提高到85%,农户只需自负15%。政策实施以来,已有149台大型农田机具参加保险,是2018年全年参保数的10.6倍(去年全年只有14台参加保险),参保率呈指数倍上升,较好地推动大灾风险防范机制。

    (十)对接阿里巴巴开展农村淘宝项目。积极推动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在婺城落地生根。2月25日,我区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了六大战略合作协议;4月19日,顺利开展阿里巴巴天猫优品新零售项目的招募大会。共有来自本区的创业青年以及各大家电、建材、家居等行业160余人参会,共签订合作意向书36份。通过后续面试及实地考察,最终确定了6家合作门店,现各门店已完成装修改造开始营业,完成合伙人集中培训1次。

    (十一)以比代训,全力促进森林消防队伍战斗力的提升。8月30日举行市直9支义务森林消防队进行技能大比武,蒋堂镇义务森林消防队取得了比武演练第一名一等奖、琅琊镇义务森林消防队比武演练第二名一等奖和罗店镇义务森林消防队比武演练第六名三等奖的好成绩,这是我区参加森林消防大比武取得的最好成绩。

    三、 争先创优,取得预期工作目标和业绩成效

    (一)发展农村经济新业态,助推产业兴旺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政策导向。编制《婺城区农业生产力布局规划》,做到农业的多规合一,为农业“标准地”招商定位提供了重要依据。完成了花博园规划设计、《婺南田园综合体(石道畈)规划》、《蒋堂镇前源村美丽田园规划》。出台了《婺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婺区政发﹝2019﹞13号)、制定了《婺城区农业“标准地”暂行管理办法》(婺区政办﹝2019﹞33号)、修订了《金华市婺城区农林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印发了《2020年婺城区现代农业扶持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二是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争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现代农业园区,今年以来,现代园区各建设点已投入资金691万元,新建喷滴灌120亩,畜禽舍3200平方米,保鲜冷库40立方米,完成土地整理与地力提升360亩,购置养殖设备121台/套。主动与市农业农村局对接,共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现代农业园区,已配合市农业农村局将申报材料上报到省农业“两区办”。稳步推进安地镇、竹马乡特色农业强镇建设。自创建以来,安地镇特色农业强镇已投入资金1.9亿元,完成计划总投资的75%,已基本完成桂花飘香风景线延伸工程、外畈溪(埠头段)河道治理、岩石百家垅造地改田项目建设;竹马乡特色农业强镇已投入资金3890万元,完成计划总投资的63%,已基本完成柑橘、枇杷等水果采摘基地建设、烟坞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升)项目、姜衙村洋家坞造地改田项目、全乡水系连通工程建设。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生态布局、生产清洁可控、废物循环利用、产品优质高效、田园整洁优美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2019年度12个高标田建设项目总计2.44万亩已获省市立项批复,6个项目共计1.37万亩已开工建设,开工率61%,剩余6个项目正在招投标中,计划年底前全面开工建设。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8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2个氮磷生态拦截沟渠项目建设已完成;徐桂发猪场、华源牧业2个沼液储存池建设项目已完成立项,正在建设中,年底项目将基本建设完成。项目建设完成对养殖场废弃物循环利用、改善环境、解决农牧对接最后一公里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很好效益。已回收处置了44.04吨。回收率130%,处置率145%。已经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全年回收与处置任务。完成婺城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工作,在蒋堂镇建立2个省级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面积2200亩,辐射带动2万亩,示范区全程应用绿色防控技术。2019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投放各类鱼苗500万尾。

    四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赋予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动能。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共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4个,完成任务数的143%。同时,完成4个绿色食品的续展工作和26个无公害农产品的复查换证工作。现已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102个,绿色食品18个,主要食用农产品“三品”认证比率达到56.5%。强化农产品日常监测,配合国家、省、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189批次。完成区级定量检测农产品308批次,合格率99.4%,完成区级定量检测农产品264批次,合格率99.2%,区、乡两级速测室免费对公众开放,完成定性检测4762批次,合格率100%。严把畜产品质量安全关。前三季度产地检疫生猪23.89万头,屠宰检疫生猪16.58万头,监督交易肉牛6.05万头,开展“瘦肉精”监督抽检71253批次,合格率100%。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蒋堂镇富硒区富硒土地面积约18500 亩,农产品中硒含量已达到标注富硒农产品的标准,经努力,蒋堂镇“婺禾富硒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五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谐发展现代生态林业。目前全区林业用地面积为127.7万亩,森林覆盖率58.24%,林木蓄积量415.3万立方米。省级以上公益林保有量77.0373万亩保持不变。已完成迹地更新3970亩,平原绿化1280亩,珍贵树种种植20.3万株(其中赠苗3.7万株),彩色林带3.5公里,彩色森林600亩,香榧种植600亩,林下经济600亩。东方红林场完成省级生态文化基地创建工作,被省林业局命名为省级生态文化基地。已创建1个省级森林城镇(乾西乡)。已创建17个市级森林村庄。“一村万树”示范村5个已完成建设,等待验收。市级森林公园-塔石梨树源森林公园争创省级,目前已完成总体规划编制,11月将全部材料提交至省林业局。。创建省级生态文化基地1个(站前小学)、国家森林乡村5个(喻斯村、上南坑村、银岭村、大立元村、箬阳村),已上报。完成2018年古树名木保护和挂牌的验收工作,落实2019年我区古树名木保护任务11株。

    六是规范农林业执法工作,加大行政审批监管力度。“绿卫2019”专项执法行动制定《金华市婺城区“绿卫2019”森林执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我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安排各乡镇、街道进行核查。截至2019年10月,绿卫2019专项执法行动行政处罚已行政立案查处12起(其中11起已处罚结案,1起开发区范围由市局立案调查中),恢复林地面积1.99亩,收取罚没款127991.3元;刑事处罚已立案3起(非法狩猎案2起,滥伐林木案1起)。采取取保候审刑事强制措施3人,共计查处8人,2家单位。2019年省林业局下发婺城区547个遥感变化图斑,经核查,森林督查有违法嫌疑案件29宗,5宗是开发区管辖,24宗婺城区管辖。在29宗违法嫌疑案件(5宗是开发区管辖,24宗婺城区管辖),在29宗违法嫌疑案件中,其中16起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案件、3起非法取土采矿、10起滥伐林木案件。目前已下达处罚决定书11宗,7宗不予立案,2宗撤案,6宗立案调查中,因非法采矿移交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婺城分局3宗。“绿剑”执法行动共出动251人次,检查企业221家次。主要是检查证照是否齐全,所售产品是否合格有效,进货渠道是否正当。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今年以来共立案查处未经备案从省外调入动物及动物产品和非法调运生猪及其产品等违法案件24起,已全部结案,罚没金额累计6.42万元,超额完成省厅下达10个案件的目标任务。

    (二)改善农村生活新环境,创建生态宜居

    一是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9年全区计划建设精品村10个,秀美村26个,美丽宜居示范村1个。截至目前,精品村建成1个,在建1个,进入招投标程序4个,完成设计4个;秀美村完成建设1个,在建9个,进入招投标程序6个,预算中1个,完成设计9个;1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已完成50%左右,同时,上报省级验收村2个(待省市验收结果公布)。争取省财政一事一议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资金2000万元,探索由国有公司参与项目的规划、建设、经营新模式。积极与区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在项目参与方式、资金拨付、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试点。到目前,项目的委托相关程序及规划设计初稿已完成。

    二是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基本完成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相关任务,已完成56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开展村(市级优秀村)的创建,完成2个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的创建,30个项目试点任务村均已已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和管理机制建设,两个多村合建的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站建设,白龙桥镇临江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已完成建设并正常运行。安地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已完成机器及运维服务招标,站房基建施工中,争取10月底完工。完成文明城市示范村、达标村创建任务。目前全区已创建示范村94个,示范村创建率为43.7%,其中集镇及周边村60.9%,已创建达标村198个,达标村创建率为92.1%,其中集镇及周边村100%。

    三是开展全域美农村环境整治百日大会战行动。建立农村卫生费的收缴工作,到目前,已有6个乡镇收取进度达到100%,其余乡镇(街道)收缴进度均已达到70%。开展农村环境“十佳村、十差村”的评选,评选名单在“今日婺城”、领导微信群、区政府大厅公示栏等范围公示。同时,根据农村环境“十佳村、十差村”的评选结果,年底将评定出行政村环境整治及垃圾分类星级档次,依据星级档次差异化拨付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补助资金。

    (三)促进农民收入新增加,建设高水平全面小康

    一是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修订出台婺城区培训资金管理办法。完成素质培训2100人。全年我区共组织了15批人员参加省级举办的相关培训班。完成农创客培育32人。将于11月底前完成各产业高素质农民培训280人。

    二是用好各级扶贫专项资金,提升资金绩效。修订完善《金华市婺城区扶贫项目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金华市婺城区来料加工管理办法》。建立扶贫项目库,经过乡镇申报与扶贫办实地勘查,将55个项目纳入扶贫项目库。在项目库中选择条件成熟的17个项目确定为2019年扶贫实施项目,落实扶贫资金1730万元。开展雨露计划,支持低收入农户子女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安排帮扶资金15万元。四是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安排风险补偿金100万元。

    三是做好移民安置房建设工作。乾西移民新村四期、蒋堂移民新村一期新安置移民户的房款缴款、迁移户口、资金拨付等后续工作,拨付移民户异地搬迁补助资金375.6万元。二是推进乾西移民新村三期、蒋堂移民新村一期、乾西移民新村四期不动产证办理等工作。三是做好蒋堂一期、乾西四期后续工程款支付、维修基金缴纳等工作。

    四是开展异地搬迁工作。蒋堂移民新村(二期)项目总建筑面积14.3万㎡,建成后可提供864套安置房。4月12日完成缴纳土地出让金,4月22日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5月24日取得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于2019年1月开工,计划建设工期22个月,至10月中旬土方已经完成(除中间道路)、支护完成、护坡完成、基础底板完成,正负零完成90%,6栋楼施工至三层,8栋楼施工至二层。

    五是持续推进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行动。截至10月底,全区214个行政村实现总收入1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占比100%;总收入20万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行政村162个,占比75.7%。积极指导消薄平台建设,目前已建立区级平台2个、乡消薄平台13个,其中10个消薄平台已产生盈利(含区级平台1个)。不断推动村集体抱团发展落地,今年共落实消薄项目9个,涉及105个行政村,落实财政扶持资金4975万元。积极参与制定出台“乡村振兴·富村贷”、国资托管、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消薄产业政策,为村集体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各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 担当赶超,谋划未来三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抓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稳定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全面落实粮食生产任务,确保粮油产品安全、放心。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力争到2022年建成1个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园区(涉及琅琊镇、长山乡、白龙桥镇)和2个集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功能于一体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园(石道畈、乌拉乌)。力争建成3个特色农业强镇(安地桂花2020年、竹马茶花2020年、蒋堂富硒2022年)。继续深化农业“标准地”改革,2020年起全区符合标准地认定条件的新增农业项目全部实行标准地招商。5年内农业生产力优化布局耕地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2020-2022年三年计划,做好空壳社清理整顿工作,发展提升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创6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9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做好农民负担监测工作。

    二、抓质量安全,守好百姓米袋子菜篮子。

    每年计划推广商品有机肥8000-10000吨。2020年任务是中轻度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3000亩和安全利用6000亩。2020年统防统治面积达到7.8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面积1.1万亩,推广面积8.5万亩。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实施,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继续创建省级水稻高产百亩示范方,接下来三年将继续争取晚籼稻优质高产示范方建设,逐步实现单产突破900公斤/亩的目标。做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任务,改善婺城区渔业水域水生生物资源和水质环境。讲好北山高山蔬菜的故事,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报工作,力争实现我区地理标志零突破。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新增30家农产品生产追溯主体。推进部门之间协作,与公安、市场监管部门联合行动,对蔬菜、水果领域各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种植环节风险管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加快农产品生产经营诚信机制建设,提高广大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

    三、抓农村改革,确保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扎实有效。

    继续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9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我区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工作。做好档案建档和管理工作,确保确权档案完整保存。做好确权档案的验收、移交、保管等工作,做到种类齐全、保管安全。2020年完成确权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实现区级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对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的全面管理。2021年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变更、退出等新业务的流程设计和土地承包合同网签等方面的制度。2022年探索确权成果在推进土地流转、轮作休耕、抵押贷款、承包地有偿退出等方面的应用。推进消除经济薄弱村工作。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区到2022年底,实现全部行政村的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一是重点做好婺城区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的后续运营管理工作;二是加快推动新村融合发展联建物业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及早产生效益;三是抓好乡镇消薄做好平台的实体化和规范运行,切实发挥乡镇平台优势,为薄弱村发展助力;四是大力推进土地规模流转,鼓励农村土地整村、整组长期、连片流转或入股经营,提高土地流转率,增加土地产出率,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效益农业;五是实施规模种粮试点,推动休闲农业、设施农业、订单农业、花卉进出口苗木产业、菌菇工厂化种植等发展,发挥区域农业特色、产业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四、抓乡村建设,促进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按照“连线成片,梯度推进”的要求,到2022年计划建设精品村13个以上(其中:2020年5个,2021年5个,2022年3个),秀美村7个以上(其中:2020年2个,2021年3个,2022年2个),建成美丽乡村风景线2条。计划到2022年底争取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以上(力争每年通过验收1个以上)。持续强化长效管理,加大考核力度,继续开展全域美农村环境整治“十佳村、十差村”评选活动。每年申报并完成2个省级示范村创建、1个资源化站点建设。继续开展区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优秀村创建,2020年达到85%以上,2021年达到95%以上,2022年达到100%。

    五、抓森林建设,提升森林资源保护水平。

    一是做好生态公益林建设,进一步提升婺城区生态优势。重点抓好77.0373万亩生态公益林管理,保持公益林保有量不变,并通过抚育、补植提升公益林生态效益,鼓励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开展森林系列创建,助推花满婺城建设。计划2020年完成“一村万树”示范村5个;绿色生态村6个。计划2021年完成绿色生态村6个。三是发展林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未来三年计划重点发展木本油料、林下经济和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计划新发展木本油料(油茶、香榧、薄壳山核桃)示范基地1200亩。培育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200亩,主要推广林下种植三叶青、多花黄精、铁皮石斛等“一亩山万元钱”种植模式。花卉苗木稳定在12万亩,引导苗企向规模化、容器化、整形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探索加工、互联网十、苗旅结合等延伸苗木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五个省级以上林木种质资源库,培育研发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四是抓绿化造林、助推城乡绿化。计划2020年新植珍贵树12.95万株;珍贵彩色森林500公顷;浙中生态廊道建设4公里,面积12公顷。2021年新植珍贵树5万株;珍贵彩色森林150公顷;浙中生态廊道建设2公里,面积6公顷。五是做好自然资源保护。计划2020年完成九峰省级湿地公园建设任务并做好提升国家级湿地公园工作。计划2020年完成创建金华婺城省级自然保护区创建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计划完成组建金华婺城南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并开展正常工作。2020年修复白沙森林古道10公里。

    六、抓生态建设,大力培育美丽经济。

    一是积极创建省级美丽生态牧场、农牧对接绿色循环体,推广自动喂料、排泄物机械化清粪与综合利用、养殖环境智能控制、减臭设施、异位发酵床等先进设施和疫病综合防控等先进技术,新增6家以上省级美丽生态牧场,新增5家农牧对接绿色循环体建设,新增1家环保型饲料推广示范场和1家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创建推出1-2家全国领先的数字化牧场。二是到2021年底全区生猪出栏达到22万头,全区猪肉自给率稳定在100%以上。培育1家年存栏10万羽蛋鸭场,力争将其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水禽样板和典范。三是依托蜜蜂、两头乌、蛋鸭等特色精品畜牧业,加快与美丽乡村、文化旅游融合步伐,做强品牌,做优产品,提升价值空间,向全产业链拓展。